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2030年超过美国成第一大经济体

对于中国人来说,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发展目标。最近几十年全是围绕着经济发展做的针对性政策。目前从5月份统计部门发的数据来看,经济发展似乎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对于经济增量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日前接受媒体访问,谈及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中美科技战等话题。林毅夫表示,若无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有机会超过6%,而中国有望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林毅夫有个被很多经济学家广泛引用的论述;林毅夫认为,当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发达地区的人均GDP估计会达到美国的水平,而人均GDP代表背后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因此美国再也难以对中国卡脖子。 二是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的时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美国的两倍。

林毅夫认为在3035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有达到8%的潜力,他的依据是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相当于韩国、日本和德国的上世纪40年代,而当时这些国家的GDP增速都保持在8%左右。

笔者认为此处林毅夫教授的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确实相当上述三个国家的上世纪40年代,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体谅远远大于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等国家,我们都知道当基数越大时,每增长1%的量就越大。1960年日本的GDP为443亿美元,经济增长10%也就43亿美元。同时,由于日本经济体量小,经济快速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而反观中国2022年GDP为18万亿美元,增长8%所对应的数值是1.4万亿美元,在目前内需疲软,出口又受限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想做到GDP每年8%增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林毅夫之前在采访中对中国经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林毅夫认为中国发展有优势的;比如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有后来者优势,他认为这是中国发展很重要的空间所在。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日本和德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差距就代表着增长空间,可以继续增加投入,减少和日本德国的差距作为创新的来源。

对于以上林毅夫所说的中国的优势,笔者并不是很赞同。中国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日本、德国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在理想情况下确实可以通过增加投入缩小产品差距进一步增加市场占有率。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2022年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已经到了30%,如果进一步增加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这必然会冲击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等着中国企业的可能不会是订单,而是制裁。

在内外双循环的背景下,对外除了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以外,应使用柔和的方式和其他中国同盟相处。对内,中国要始终聚焦国内消费,减少基础制造业出口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影响。总之,不被一时一地的浮躁或虚荣遮蔽,不自负、保持清醒和审慎,持续发展经济和科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发展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美国   中国   世界银行   经济   德国   日本   其他国家   制造业   经济体   学家   差距   美元   国家   林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