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 江南古村落 安徽池州里山街道元四村探访记

美哉,江南古村落——安徽池州里山街道元四村探访记: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河里蛟龙戏凤,西河里龙凤呈祥……初夏时节,细兩濛濛。记者一行走进江南古村落--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元四村采访。青山碧水,茂林修竹,云雾缭绕.倘佯在人间仙境,心旷神怡。

这次深入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元四村采访,是里山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胡正兵向记者重点推荐的,元四村党委书记出差,安排村党委副书记章叶和文书程小红两美女陪同我们采访。她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该村概括为:一山两河三宗祠,石桥石路老房子。章氏宗祠奠根本,党建引领绘新篇。


700多年江南古村落

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元四村距主城区17公里,元四村地理环境独特,北依太朴山,中心村村庄座落于来龙山山脚,东、西两条溪水抱村环绕汇入村前,形成二水合抱。交通十分优越,贵梅公路开通前,属陆路交通要冲,南北线由贵池经白沙、元四、潘桥、七都到徽州的商道必经之路,东西线由白洋、元四、渚湖姜、庙前至九华山朝香交通干道。太朴山上的梨岭建有古凉亭四座,三亭已毁,现一石亭上刻有“梨树岭”三个楷体大字。岭上岭下古道依存,石板光润。有人考证为李白诗中的“水车岭”,抗战期间,梨岭作为战略要冲,中日双方展开激烈争夺,岭上战壕、碉堡等战争遗迹依稀可见。
元四章为贵池历史上四大名姓之一,宋末元初,池阳教谕章文风之章仕儒,游猎于此,择地开社建坛,明清时期,已有千户。抗战时期,城内工商巨富、乡绅名士多避难于此,既有前清遗老,又有留洋学生;既有长袍马褂,又有西装礼貌,繁荣度号称“小上海”,千百年来,章氏子孙繁衍生息,现有人口达三万,本地居住约八千人,池州章姓大多出于此地,有的外迁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历史上出有清代翰林、实业家9馒头山矿业主)、民国临时国会议员、东北银行干校校长(副部级)等人物。解放前,拥有大小地主近有200人,地产涉及池州各县,1950年列为池州地区土改工作试点村。
村落保留完整,空间变化多样,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古民居一律民清风格,祠堂、老屋、古道、牌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村落水系灵活,河道以麻沙石驳岸、古石桥多座,古河道穿村而过,明清风韵依存。道路以鹅卵石铺地,古徽道依然使用。村中散落众多的石鼓、石柱、石板、石阶等。

自2012年以来,元四村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狠抓文明创建,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11月,在街道指导、村委会和农民理事会的发动下,组织了有200多人参加的“清洁家园”百人大会战活动,对村内主次干道、河道内、村民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百人大会战之后,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目前,元四村聘用保洁员5名,由元四村旅游开发公司统一管理。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元四村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每季度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议活动,并实行挂牌。


太朴山的传说

太朴山,又称“太婆山”,最高山峰海拔达734米,池州电视台发射塔就建在此山至高点。据说在太朴山有两个太婆,年龄大的称大太婆,年龄小的称小太婆。这两个太婆,自感山上寂寞,都同时爱上了江北的太公。江北的太公也偏偏喜欢了年轻貌美的小太婆,于是,两个太婆之间,争风吃醋,互不相让,大太婆想方设法,阻止她们来往。有一天,小太婆非常想念太公,将山中最珍贵的茶叶,私藏囊中,偷偷地送给江北太公喝,遭到了大太婆拼命阻拦。太朴山茶叶历来都归太婆饮用,和来客贵宾分享。特别是太婆山野生茶,具有滋咽润肺,调节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非常珍贵,外人一律不供应。大太婆发出了严厉警告;“这还了得,你违反了山规,应受到惩罚。”小太婆也振振有词:“你不能破坏我的好事,否则,我将咒语一念,这里会翻江倒海,成为一片汪洋,看你有何办法?”大太婆看到她莽不讲理的样子,非常生气,于是,跑到雷公那里去求助。雷公听了,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决定迅速帮忙。只见乌云滚滚,天昏地暗,闪电雷鸣,石船桅杆被雷公击毁,船被击翻,鲤鱼石也被雷公拦腰击断,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发生,保护了生态平衡。气急败坏的小太婆,看大势已去,木已成舟,恼羞成怒,拼命和大太婆厮打,大太婆也使出全身的力气,一掌将小太婆推到了山下,大太婆也身受重伤。从此,山上相对平静,生态活跃。


两河之一的西河埂

现在我们已来到元四村的两河之一的西河埂。小程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是元四村最具江南民居特色的景致,一条小河清悠悠,两岸人家门对门,和睦相处度岁月,乾隆桥头聊新闻。这座乾隆桥就是元四村西河埂最好的一道风景线,乾隆桥的南侧刻有“大清乾隆年季春三月造”十个字样(乾隆年:1736-1796年;季春,指农历3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占领了池州城,城里的大批难民逃到了元四村,元四村凭借太朴山、梨树岭这天然屏障成了贵池的小后方,那时的元四村商铺林立,百业兴旺,从早到晚人声鼎沸,在那战乱年代,元四村却出现了少有的繁荣与安宁,到现在还令不少池州城里的八九十岁老人怀念元四村。


章氏家风馆

章氏家风馆,也就是章氏宗祠敦睦堂,是章氏在这里生根开花繁衍的根基,是元四章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它记录着一个宗族曾经的繁华和辉煌的历史,也承载着一个宗族的现在和未来。它始建于明仁宗二年(1426年),被誉为“江南第一祠”,2000年章氏宗亲们自发筹资重建,历时十年,并于2010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敦睦堂天井东头墙壁上挂有章氏家训,这是全国十大家训之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百家姓的章姓时,重点就讲章氏家训的意义。
元四村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宗族文化为盛,元四村共有三座宗祠,为敦睦堂、孝友堂、秩序堂。遗憾的是,岁月的侵蚀和文革的破坏,古词曾面目全非,可贵的是元四村章氏儿女,悉心研究,严加考证,修缮和恢复了古祠风貌。最感动的是,元四章子孙,同心同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缮了古祠和120卷浩大工程的宗谱,成立了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池州章氏文化研究》刊物。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章氏世系图可见,元四章的始祖凤公从泾川到秋浦任池阳教谕(县学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或教育局长),游猎太朴,见梨岭雄壮而止居。《章氏家训》也是中纪委网站刊文所提倡的十三篇家训之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灵动的山水孕育了元四这座神奇的村庄。村里至今流传着十大奇特事象:一、十年一祭龙;二、祭祖必焚燎;三、一村拥五祠;四、祠顶悬藻井;五、祖姑享祭祀;六、成亲不拜堂;七、富户齐云集;八、多家生双胞;九、村落双河合;十、徽道融香道。
元四村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宗祠文化底蕴深厚,现存三座宗祠,分别为省级文保单位“秩叙堂”和市级文保单位“孝友堂”、“敦睦堂”。“孝友堂”、“敦睦堂”前后相连,为全国少见的叔侄祠。
孝友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本地又称它为“前祠”。这座祠堂是明代建筑(公元1374年)。敦睦堂又称“后祠”,始建于明仁宗二年。被誉为“江南第一祠”,2000年章氏宗亲们自发筹资重建,历时十年,终于在原基上恢复重建,并于2010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敦睦堂天井东头墙壁上挂有章氏家训,这是全国十大家训之一。西边墙上挂的是浦城世系百代歌,章家修宗谱就严格按照这些字辈来排列,昭穆有序,长幼分明。
秩叙堂,又名杨村祠堂,建于明未清初,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全面修缮。
2008年,元四章氏开始七修宗谱,历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一百二十卷本的全套宗谱,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奋进新征程,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过美好乡村建设,铺设村庄鹅卵石步道3200余米,基本完成户户通工程。新建沿河景观道路500余米,硬化沟渠600余米。

双河口,太婆山的水,分两支顺山谷南下,向元四章村落东西两侧款款而下,将元四团团拥抱,在此汇合,有护村河之韵。

在我们的右手边所看到的是已经建好的农民健身广场,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动员群众无偿拆除了15间破旧房屋,进行了场地平整。于2013年9月份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健身广场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总造价80万元,并安装了6组健身器材。

为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元四村积极申报项目衔接资金,租赁村民闲置的农房进行改造民宿。一期民宿2栋装修已经完工,分别是一栋楼房和一栋平房,总投资是60万。后续经营村委会转包于第三方经营,村委会收取总投资装潢款的6%作为每年的租金。二期民宿也已经准备开工,下一步元四村将依托下河两岸的闲置农房,打造出一条属于元四村特色的沿河民宿,就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大舞台也是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元四村农民大舞台建设于2015年,建设面积约200余平米,去年新增一个电子显示屏,这个场地是向党群普及党建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每年的春节会在这里举行文艺演出,有时黄梅戏爱好者也在这里唱上级曲,广场舞爱好者来跳上几段,成了我们村民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元四村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分别以“项目带动”模式发展种植黄精。通过流转土地和林下套种两种模式,发展种植黄精220亩。以“企业带动”模式发展种植茶叶。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池州市双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以区供销资产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吸收区域内13位能人入股,流转土地种植黄金芽、白仙子两种高端茶叶150亩。以“资源带动”模式成立股份制林场。以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将闲置的荒山荒坡充分利用,建立股份制林场400亩。2022年新增造林400亩,退化林修复600亩。

近年来元四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森林村、安徽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安徽省景观旅游名村、安徽省水环境优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奋进新征程,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元四村持续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元四村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农产牌”,实施“党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增产增收的致富之路。(文/记者纪良发)


作者简介:纪良发,皖江文化、抗战史、红学研究专家、学者。《皖江晚报》驻池记者站站长。


图片提供:周淮民 纪良发

■中国梦文化艺术研究院艺企联盟融媒体发布

■主编:庄顺荣 副主编:林德庄

■审核:郑能亮 总编辑:胡德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池州   江南   池州市   敦睦   乾隆   宗谱   家训   安徽省   宗祠   雷公   安徽   太婆   村落   乡村   街道   模式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