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乔治·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 英国职业记者、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信仰民主社会主义,代表作品有《动物庄园》、《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1903年出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或46岁。


奥威尔憎恨一切政治欺骗,所以他一生都在用一种诚实的文字来写作。

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说:“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所写的东西,无一例外地都毫无生气,都成了华而不实的段落、没有意义的句子、矫揉造作的形容词,总之,都是废话。”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乔治·奥威尔1945年开始写作小说《一九八四》。

1948年脱稿,书名只是把该年的年份“48”颠倒成“84”而已。至于后世的批评家硬要编排出什么“隐藏的政治深意”之类的话儿,那是装腔作势的骗人。

《一九八四》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的贫困,下层人的人生则变成了单调而乏味的痛苦循环。

在小说中,”新话“是一种大洋国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而专门发明的新语言。

统治阶级如果控制了语言,就等于控制了思想,也就维护了个人的独裁统治,以保证民众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

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多年中不断地被印证。因此,《一九八四》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乔治·奥威尔也因此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小说1949年出版后,与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 为世界文坛“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一九八四》于1949年出版至今,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

乔治·奥威尔因其作品的思想深刻,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所以,同样思想深刻的评论家给我们说了一句更加思想深刻的话,即: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嗯!这倒是一句真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赫胥黎   乔治   殖民者   独裁者   英国   作家   思想   语言   政治   自由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