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院参与发表《Nature》文章,揭示恒星死亡之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师喆

日前,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由白矮星核爆炸引发的Ia型超新星发出的射电波信号,这为人类理解白矮星的爆炸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记者从河南省科学院获悉,此项研究工作由包括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省科学院在内的31家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省科学院引力波天文台(筹)杨圣研究员参与其中,相关成果已发表在2023年5月17日的《Nature》(《自然》)杂志上。

天气晴朗的晚上,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夜幕中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我们的太阳也是恒星家族的一员。恒星主要是由氢、氦和以及一些微量的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它们被恒星自身引力所束缚,通过自转而逐渐形成一个巨型的气体球。

不同于月亮的光反射自太阳,恒星主要通过内部核反应产生光和热,如氢核聚变成氦。这个过程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形成的辐射压可以抵抗恒星自身收缩的引力,从而使恒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恒星的核聚变主要在中心部分发生,随着核反应的进行,恒星中心逐渐形成一个氦核,同时外层覆盖大量未燃烧的氢。

然而恒星内部的核燃料是有限的,当这些燃料被燃烧殆尽,恒星自身的引力会逐渐占据主导并最终将其压垮。在此之后,恒星的内核会收缩、而外壳会膨胀,恒星在迅速膨胀中变为红巨星。而由于失去核辐射的平衡,引力让恒星内核塌缩,其中的原子会被压碎,释放的电子气通过产生简并压力逐步与引力重新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恒星爆炸残骸。这些被天文学家称为白矮星的残骸是一颗颗由重元素(如碳)组成的高密度固体球。

如电影《流浪地球》就曾经预言:太阳正在急速老化,持续膨胀,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三百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4.2光年的新家园。显然,此时的太阳已经变成了一颗红巨星,在不断膨胀,而太阳的最终命运会变成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内部核反应已经停止,它们会一直沉寂下去,逐渐成为天空中的一颗颗“钻石”。然而宇宙中绝大多数的恒星都是以双星的形式存在,白矮星由于非常致密,它们很容易通过引力从其伴星获取物质。当白矮星“吃”的足够多,引力与电子简并压的平衡会被打破,引力会再次占据上风,继续压缩白矮星直至其原子核被压碎,重新引发核反应。这个过程产生的剧烈爆炸被称为Ia型超新星爆发。

虽然天文学家已经确定Ia型超新星爆炸是由白矮星从伴星中吸积物质导致的,但其伴星是普通恒星还是同样为白矮星至今仍尚无定论。当白矮星的伴星为普通恒星时,白矮星剥夺的物质不会全部掉落到白矮星上——其中一部分会形成围绕双星系统的星周物质云。当白矮星在星周物质云中爆炸时,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激发星周的原子,导致它们发出强烈的射电信号。而如果白矮星的伴星也是白矮星,则不会通过该机制产生射电辐射信号,因此,能否监测到Ia型超新星的射电信号是判断其伴星成分的重要依据。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尚未探测到Ia型超新星的射电辐射信号。本研究项目对Ia型超新星SN 2020eyj进行了详细观测,在其光谱上发现了氦的发射线,并成功检测到了超新星发出的射电信号,这证明这颗超新星周围存在由氦组成的星周物质云,证实了该超新星产生于一颗白矮星吸积普通恒星物质而产生的爆炸。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Ia型超新星的射电信号,这必将加深我们对白矮星爆炸机制的理解,同时为未来对大量Ia型超新星进行实时射电观测提供了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恒星   伴星   白矮星   射电   超新星   核反应   河南省   天文学家   引力   科学院   信号   物质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