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在追求真理的共同体“工作”

来源:【中国教师报】

儿童经常会提出一些在成人看来可爱或可笑的问题,但他们的每一次发问往往是真诚和严肃的,这种发问背后其实就藏着“儿童哲学”的种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儿童哲学中的核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者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构建“探究共同体”,将哲学方法与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尤其是育人视野的开拓,学科育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跨学科协同育人已经成为学科育人的应有之义,而且日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题。许多教育者都在积极探索和创造,努力走向深处、走向实处,尤其是让学科育人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育人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还应当寻找新的视角,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儿童哲学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儿童哲学切入加以审视和探索,可以给学科育人带来生长的新路径、新发现。之所以儿童哲学可以成为新视角、新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哲学是关于所有学科的总领性学科,人类的知识体系原本只有哲学一门学科,后来才由哲学分化为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继而又分化为许多具体学科。回到哲学教育,就是回到知识的本源,回到学科育人的源头,可以让研究和实践的认知更深刻、视野更开阔。其二,儿童哲学在哲学史上走过一段颇为艰难的路程后,已经逐渐被学界认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各自绽放出独特的风采。事实上,儿童哲学现在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而且鲜活、生动,让课堂充满哲思、妙趣横生。其三,哲学是广义上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则是在研究哲学的教育学意义,哲学与教育理论可以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又在联系中互相激荡。以儿童哲学为切入点的研究,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推动学科育人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儿童能够学习、领会儿童哲学吗?儿童能够适应儿童哲学的学习并与之发生积极的互动吗?曾经有个著名的案例:小朋友伊安家里来了客人,其中有三个孩子霸占了电视机,想要看一个伊安不喜欢的节目。伊安沮丧地问妈妈,为什么三个人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更好呢?我们通常在使用功利主义论证时,只会强调“最大幸福”的概念,而伊安的一个问题直接将功利主义的另一面暴露出来。这个案例说明儿童有哲学家的潜质,不仅能学习哲学、研究哲学,而且时常还能敏锐捕捉哲学问题,揭示日常思维模式中的不合理性。儿童哲学课已经在我国试验了30多年,事实也证明,儿童需要哲学,儿童能学哲学,儿童哲学可以促进儿童的哲学思维发展,可以促进教学育人、学科育人水平的提升。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方式将儿童哲学融入儿童学习,又应该在哪些节点让儿童哲学发挥育人的价值和作用呢?我们要把握儿童哲学的核心教学法。儿童哲学的核心教学法有一个关键词“探究共同体”,这一核心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群人在一起进行对话和探究时的哲学方法和教学方法。这里的“哲学方法”与“教学方法(主要是学习方法)”是统一的、相融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分解性尝试。

第一,儿童哲学或泛儿童哲学学习是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中,个体与群体是相互依赖的,而且更注重共同体的力量,这就呼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学习的定义——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集体的共同努力。

第二,共同体中学习的核心目的是追求真理。用哲学家皮尔杰的话来说,儿童“在一个追求真理的共同体里进行工作”,这里的“工作”就是学习。儿童哲学引导儿童进行思索、分辨是非、追求理想,把真理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田。

第三,儿童哲学的核心是发展儿童思维,引导儿童学会哲学式思考。哲学是基于实践生活问题的深度思考,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引导儿童的思考从现象走向内核,鼓励儿童在倾听的基础上对重要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并且有理有节进行沟通。质疑能力的增强促进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哲学在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还着力发展关怀思维,帮助儿童在情感与理智的冲撞中、质疑与沟通的统一中,用关怀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探究是儿童哲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皮尔杰说“是一种从不舒适的疑惑状态中努力去到达平静的相信状态的过程”。探究不是将一切了解的东西推翻,但一定是从儿童的真情实感和疑惑开始的,所谓的“平静”也应该是相对的,在平静以后又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不舒适,这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

儿童哲学核心教学法的阐释对教学改革极为重要,新课改遵循了儿童的学习规律,逐步形成了儿童的学习逻辑,从根本上变革了儿童的学习方式。儿童哲学与教学改革相融的命题提出后,教师应该积极自觉地在以下几方面尝试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的新方式。

第一,要真正确立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儿童哲学无疑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没有儿童的主体性,便没有儿童的哲学,也不会有学习的真正发生,当然更不会有儿童的真正存在。教育者可以借用儿童哲学的力量,切实推动儿童主体的确立,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要努力构建儿童学习共同体。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共同努力,儿童哲学便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共同体。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产生了不少典型,但许多时候仍处于表层,与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构建还有不少距离。我们应当从儿童哲学的角度再次审视学习共同体,让合作学习走向深处,让儿童学会倾听、学会分享,成为会沟通、会互动的学习者。

第三,“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儿童的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要义,教师要在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情境中点燃儿童的批判性思维火花。儿童哲学让儿童在情感驱动下、在关怀思维呵护下培养哲学思维,让儿童的思考深刻起来,成为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

第四,让探究成为学习的方式和习惯。儿童哲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探究要沉浸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儿童处在学“问”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开学科边界,设计综合性、开放性学习主题,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

我们相信,在儿童哲学的伴随和引领下,教学改革、学科育人一定会走上高平台、高境界。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共同体   哲学   儿童   批判性   教学法   教学改革   真理   学科   思维   核心   方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