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古代绘画符号中的深层文化寓言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在文学和艺术中,我们将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称为"意象"。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在诗词文章中发现一些特定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的作品中,就像国画素材中的"四君子"一样。

古代的文人歌咏花草树木,不仅是因为怜爱它们本身,更是因为它们身上具有的一些品质或格调而珍爱。除了文辞中,绘画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一些被作者寄托情感的物象,它们的用意与文学作品有着相似但又微妙的不同。

●○为画面增添意境○●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描绘高山流水以及树林草木等元素来传达意境。要达到画中意境的效果,除了需要独特的绘画技法,还需要运用画中景物的衬托,这两者相辅相成。

唐代著名画家孙位是一个杰出的山水画家,他的唯一传世作品是《高逸图》。这幅画描绘了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目前画面中只剩下其中四人。从右起第一位是山涛,他的面容沉稳,体态丰腴,半露上身,抱膝而坐,仿佛在沉思。紧随其后的是王戎,他手持一杆长柄如意,端坐端正,双目凝神,似乎在思考问题。

第三个人物是刘伶,他身前摆满了酒具,手捧一盏酒,正在扭转身子向童子手中的唾壶垂唾。最后一位是士大夫形象,面带微笑,手持麋尾,依靠花枕而坐,面前放着两盘仙桃蔬果,一位侍者恭敬地捧着酒杯的盏托站在一旁,我们可以推断他是阮籍。这幅画描绘了穿着褒衣博带的士人们在树下依次坐着的情景。

《高逸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树石作为背景。这是为了突出"竹林"的主题,将画中的人物和竹林、山石以及其他不同种类的树木隔开,既将画面分成不同的部分,又以这些背景中的树石来衬托七贤的雅致。同时,这也反映了从魏晋时期以来绘画程式的发展。

北宋赵令《柳亭对弈图》描绘了两位友人在一片柳树下的小亭中对弈的场景。整个山水静谧安详,人们静坐沉思,落子无语。柳枝随风摇曳,偶尔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但并不打破宁静舒适的氛围,反而为这个角落带来一丝生机。

画中的每个部分都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友人、草亭、柳树以及远处的风景都是呈现画中意境的重要因素。对弈本身就是一种雅事,而山川则是最自由自在的环境,柳枝则是自然赋予画中人物朴素而优雅的礼物。

南宋夏圭《松崖客话图》描绘了两人坐在崖边对话交谈的场景,崖上长出一些松树。这幅画采用了夏圭典型的局部取景方式,将远处的景色与左侧真实可见的场景相结合,达到虚实结合、相生的效果。

我们无法得知人物交谈的具体内容,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对话和感悟必然不会平庸。坚挺挺拔的松枝映衬着他们,即使心中有愁苦,也能像松树一样在陡峭的崖壁上坚韧地生长,不为环境所拘束。

这些画中布局的景物都经过作者精心安排,同时又有其独特的意趣。无论是自然风光中的山石草木,还是画中人物的趣事,这些充满情调和寓意的景物都是为了配合画中情景,增添意境。也许画中的人物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这些景物的意趣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展现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

●○以物象之品质喻人之品德○●

除了前述提到的画家,还有一些画家专注于绘制特定的景物,比如文同,他以擅长画墨竹而闻名。文同的作品中包括《墨竹图》,画中竹叶交错,浓淡相间,笔法严谨而又不乏潇洒自由的风格。

正如《图画见闻志》所说,他的墨竹作品“充满潇洒的姿态,可与檀栾相媲美。”《宣和画谱》进一步指出,他的作品“通过墨竹表达情感,展现在水墨的战场上。”文同将君子的品格融入竹子中,他认为竹的品质与文人的精神面貌是相通的。

《咏竹记》中,他写道:“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文同将竹子赋予了高尚的品质,将文人的精神境界融入其中。

文同的墨竹画作展现了他对竹子的独特理解和表现,他通过细腻的墨色和独特的笔法,创造出一种富有生气和灵性的墨竹形象。他所画的竹子不仅仅是物象的再现,更是他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寄托。他通过墨竹的表现,传达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些墨竹作品展现了他的绘画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启示人们对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的思考。

竹具有与其他草木截然不同的虚心精神,它的强劲节节超越平凡的木材。当竹子进入仙山之中,化作龙杖,呼唤凤凰之音在神谷中鸣响。月娥披着清冷的巾帽,在风中吹奏笙箫,显得肃穆而庄重。在林间饮酒时,碎影摇曳,金光闪烁;在石上围棋时,清凉的阴影覆盖着棋局。

屈原追求去世俗的繁华,只喜欢椒兰的简朴;陶渊明归来时却寻找松树和菊花。如果将檀栾的操行比作竹子,没有任何人能与你相比,你的姿态潇洒,我这仆人也无法比你更贤达。

竹子在文人的眼中,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格调。将竹子融入绘画中,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喜爱的景物,更是将竹子所代表的文人精神注入到画作中,这也是画中意境升华的一种体现。

南宋画家郑思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墨兰图》。郑思肖是南宋时期的遗民,他心向南方,不愿事奉新的政权,坚守自己的信念。兰花作为“四君子”题材的一部分,也是高洁不屈的象征。它散发着幽远的芬芳,看似柔弱,实际上蕴含着力量,代表着美好的品德和操行。

《离骚》中有句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可见,在屈原的心中,兰花也代表着美好的品德。

《墨兰图》中,郑思肖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几片兰叶,一朵兰花正绽放,另一朵则还未开放。尽管墨色并不浓重,但勾勒出了幽雅的兰花形象。兰花的描绘并不刻意,淡淡地勾勒出其轮廓,不需要过多的雕琢。

画中的兰花象征着郑思肖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权更迭的时代,他没有选择屈服,但可以通过态度来表达自我,用兰花的美丽寄托自己的期许。

不论是为了提升画中意境还是体现某种精神气质,画家选择这些景物都是有意图的。这些景物承载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在作者的主观中,与这些景物的特质有共通之处,才能恰到好处地描绘和运用。

正如孔子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段话表明不同品质的人对自然美的欣赏角度也各有不同。由此可见,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或画家赋予自然景物意识形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景物成为了承载他们精神世界的意象。

以上所举的画家们只是众多画家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代表了一群将个人精神和理想融入创作中的人。作为审美主体,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他们将自我精神自我理想融入创作之中,赋予自然景物意识形态的关键。这些景物成为了有意识存在的美,拥有主观的成分,成为了一种富有意识的存在。

●○画中物象承载诗意○●

诗画关系在绘画中也体现出富有诗意的意象。诗画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画作上的题诗。画作上的诗歌题跋不仅可以在形式上与绘画达成统一,而且在内容上和绘画意境相互交融、相生发。

例如,徐渭《墨葡萄图》上有一首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在这里,徐渭将自己半生的落魄比喻为墨葡萄生长在野藤中,表达了他孤独独立地在书斋中面对晚风咏叹的心情。诗中的意象与画作形成了共鸣,相互衬托、相互呼应。

另一个方面是诗画的相互影响。诗歌可以启发画家的创作灵感,画家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诗中的意象。诗歌和绘画之间可以进行跨艺术形式的对话和互文。

画家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现诗歌中的意象,将文字转化为图像,以视觉的方式表达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同样地,诗歌也可以激发画家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去描绘画面,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诗画关系在绘画中展现出富有诗意的意象。画作上的题诗和诗画的相互影响都使得绘画作品与诗歌形成了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诗画的交融与呼应,丰富了绘画的意境,使其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的内涵。

●○做好辅助展陈的相关工作○●

在当前阶段,博物馆在进行物品展览时,仍然需要馆员进行辅助性的展陈工作。对于具有复杂历史背景和在历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物,需要配备专业的文物解说员,通过讲解和互动来帮助观众理解。

对于理解难度较低的文物,可以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纸质文件,将实际的展品与丰富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此外,馆员还可以利用影片播放虚拟现实技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播放相关影片,可以呈现历史事件的重要片段、重要人物的故事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制作全息幻影,创造出虚拟的历史场景,满足观众对于真实观看历史发展进程的需求。虚拟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展陈物品呈现更加立体和生动的效果,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观体验。

当前阶段的博物馆展览仍然需要馆员进行安排和设计辅助性的展陈工作。除了配备专业的解说员和文字说明外,利用影片播放虚拟现实技术也是提升展览效果和观众参观体验的有效手段。这些措施使得博物馆展览更具吸引力互动性,能够更好地传达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坚持求真务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纪念类博物馆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博物馆馆员需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解读博物馆展陈的文物。在鸦片战争博物馆进行历史展览时,可以通过各种文物和史料充分还原历史真相。

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馆员需要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并对展览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和求证。此外,他们还需要将历史文物置于历史洪流中进行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框架中。历史文物和展品需要相互印证,能够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史料的发掘,馆员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展览中采用最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使参观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入、更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在纪念类博物馆中,馆员的使命是传递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被政治因素所左右。他们应该坚守事实,客观还原历史,并通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史料,为参观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历史认知。这样,博物馆才能发挥其教育、启发反思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结论○●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和空间布局是适应新时期博物馆物品展陈的实际需求,并有效展示物品的历史价值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使得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发展的过程,加强与历史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参观者充分体验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推动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与变革,促进博物馆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价值的传播。

通过展陈设计和空间布局,博物馆可以创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的参观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博物馆能够打造逼真的历史场景,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与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联系。

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虚拟现实设备等与展品进行互动,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展陈设计和空间布局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多角度解读等手段,使参观者对文物和历史有更全面、多元的理解。博物馆可以结合文物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灵活运用展柜、展示板、多媒体设备等展示方式,营造出丰富而有趣的展览氛围。

同时,博物馆也应不断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史料,使展览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保持新颖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张福聪、周茜、张哀,展览建筑的空间布局类型研究一-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J],云南建筑。2017

【2】李兴钢,李酷,微缩之城一商丘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建筑学报[U]。2016

【3】张霖源,展示的秩序: 现代博物馆空间的拜物幻象[J],云南社会科学。2015

【4】陈颖博物馆展览主题演绎与空间布局的关系一一从体验经济的角度思考[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墨竹   馆员   参观者   画作   意象   竹子   兰花   中国古代   文人   景物   寓言   意境   画家   文物   博物馆   符号   情感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