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印象

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杭州,故写此文纪念。

记得有人说过,“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深冬已过,因此只看得到剩余三湖。西湖去了三次,专门踩着工作日,每次都以为人会少,但没有一次人少过,甚至在下雨的那次依旧游人如织。不过看到新闻上节假日出游的壮观人流,我感到我还是幸运的。游览人文景观的心境非常重要,人多了就破了。

第一次见到西湖时,我呆住了,绵延的山峦倚在岸上,水方恰到好处,不远不近。静静呆着几分钟,我想起苏轼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这是在写实。而这仅仅是开始,环绕西湖漫步,上学时语文老师教的“套路词”变得具体了起来,真真移步换景,湖还是那湖,山还是那山,只是方位变了竟会美的如此不同!路过湖心亭,我想到400年前那个大雪天,张岱带着酒来看雪,400年后一个下雨天,我带着伞来看雨。我仍然不能免俗,打卡了断桥残雪、苏堤、三潭印月,好确实好,美确实美,但这是一种被人定义的审美,美在心中,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走累了,寻一岸石,坐在那里听雨,什么也不要想,一丝一毫的杂念都是对景致的亵渎,静静地看着,享受自然的馈赠。有一刻,真有一种“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受。

第二次来西湖是为了能在高处赏湖,正好有个雷峰塔。去了看介绍我方知道,古塔于五代时期建立,民国时期被毁,新塔在2000年左右才建成,中间几十年的时间西湖只有雷峰塔之名而无雷峰塔之实。塔在山上,大台阶的中间竟然开了一个自动扶梯,好评。在雷峰塔上,西湖的美尽收眼底,这次不单单山和水,还有林,一簇一团的绿点缀在山水之间,各司其职,就是再精湛的画家也不能复刻那种神韵。

第三次来西湖是念起于西湖而散于湖外。到了西湖后我逛了湖畔商业街,不知是江南气质养人,还是我的心理作用,我觉得这些商业大楼都带着一种妩媚,比起其他的大城市更加时尚与温婉。

为了看京杭大运河,我去了拱墅区。水依旧在流,河上依旧有商船航行,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至今千里赖通波”依旧正确。大运河两岸的石基斑驳不堪,我找到一静谧处坐下,想象着古往今来多少来来往往的船夫与过客经过此地时在想什么。拱墅区有个拱宸桥,建于崇祯四年,是时陕西已民不聊生,烽烟四起,而江南地区仍可以莺歌燕舞,大兴土木。宸,皇家之意,拱宸,拱望皇帝临幸江南。出钱修桥的官员和士绅们可否想到十几年后这里的境遇。

我所住的地方在滨江区,紧挨着钱塘江,钱塘江的日落也是很美的,和煦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温柔极了。在南京时想骑行长江大桥未果,在上海又骑不了黄浦江,在钱塘江大桥实现了我的愿望,非常难忘的经历!江是河到海的过渡,气质独特,只有骑过一遍才能领略的到。

我不挑食,只要有点味道就能大快朵颐,可是江浙菜却令我生畏。味道太淡了,淡的难以下饭,据说菜里放糖来增鲜调味,太不习惯了。我想这是不是因为自古江南地区非常富庶,物产丰富,不需要下重料就能吃的进肚子,因而形成了这样的传统。

年轻人非常多,我挤过几次8,9点的地铁,全是20来岁的男男女女。人多了,每个人的空间就小了。

最后以柳永的《望海潮》来结尾吧,抬一下我可怜的文笔。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江南地区   雷峰塔   苏堤   崇祯   钱塘江   黄浦江   滨江   西湖   江南   杭州   大桥   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