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南京最美600米,竟隐藏这么多文化历史!涨知识了!

在南京,有很多“网红路”。

比如颐和路,这里黄墙红瓦,老式红漆百叶窗,处处彰显着南京特有的民国风韵,被人形容称:“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热河路,这是文艺青年最爱打卡的一条路,也曾是南京最辉煌的地方,这里的梧桐树上、电线杆上写满的“诗歌”和“爱情”,充满了青春气息。


板汤线,这是一条长约8.5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风景秀丽,无论是在路上散步、还是骑行,都别有一番意境!被称为南京的“小川藏线”。


南京有故事、有味道的道路,是数不完、看不尽的。

那你知道南京排名第一,被公认为最美的一条路,是哪条吗?

那就是位于明孝陵之中,常年霸榜热搜,有着“南京最美600米”之称的明孝陵神道。


如果来南京游玩,一定要来这条神道上,走一走,能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为什么这条神道能够打败一众“网红路”,成为南京的道路之最?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同走进这条“南京最美600米”的明孝陵神道,探索一下里面的秘密。

神道又名天道,是古代通向亡者陵墓的道路。

而这条神道连通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



这条历经600多年沧桑的神道名字叫做石象路,是明孝陵的组成部分,也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

其实明孝陵的神道,一共有两段。

另一段叫做翁仲路,全长250米,路两旁松柏掩映,放置了4个文官和4个武官的石像,之所以叫翁仲路这个名字。


也是有来历的。

是因为秦始皇手下有个叫翁仲的大力士,非常勇猛,经常把匈奴打得节节败退,深得他的喜欢。

后来翁仲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就专门为他铸造了一尊铜像,放在咸阳宫门外。匈奴人来到咸阳,远远看到这尊铜像,还以为是真的翁仲,纷纷不敢靠近。


后来,有着威严象征的翁仲,慢慢演化成了陵墓前的铜人和石人。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一次来明孝陵拜祭朱元璋,还故意考其他人,指着翁仲路的文武官石像问是什么?

身边的一位翰林学士回答说:“这石人名叫仲翁。”结果被乾隆一顿嘲讽和臭骂。

所以,来到明孝陵神道千万不要搞错名字,别闹了笑话。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索隐》描述:“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以看出翁仲往往都是十分高大的。


明孝陵神道上的石翁仲,高度都在3.18米之上,是目前为止中国最高大的石翁仲。

相比翁仲路,旁边的石象路的名字来历,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主要是因为旁边排列了6种神兽的石像,以其中最高大的石象来命名的。

之所以美,是因为路两边交错种满了乌桕、枫香、银杏、红榉等树木,还有常青的圆柏,红橙黄绿相间融合。

就像给这条600米的神道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袍子。

尤其是到了秋天,这些树木构成的秋日画卷向人们层层展开,漫步其中,犹如踏进一个充满梦幻的七彩世界。



其实这些美都是后来赋予的,在以前是没有的,整个神道很荒芜,光秃秃地,只有这些庄重肃穆的神兽们,巍然矗立。

整条石象路,一共有6种12对24个神兽,形态各异,有跪着的,有站着的,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寓意。

进入石象路,最先看到的就是两对狮子。



狮子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石兽像,它一直是从古至今最受欢迎的动物,在宫殿、寺院、园林、大户人家的府邸门口,都会有一对石狮子。

狮子凶猛,但化为石像,就是中国人的守护神。

而在明孝陵的这两对石狮,寓意很明显,狮是百兽之王,一来是为了彰显帝王的威严,二是皇权的象征,有着镇魔辟邪的作用。

石狮后面是两对獬豸(xiè zhì),很多人可能都不认识,或者不熟悉这是什么动物,很正常。



因为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体型和牛差不多大,长得像麒麟,只不过麒麟的身体毛发是彩色的,而獬豸全身都是黑色的,而且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头上有一只角。

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有对它的解释:“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



所以也被叫做独角兽。

《西游记》中观音有个坐骑叫金毛吼,就是拿铃铛一晃就能生出烟沙的那个妖怪,它的原型就是獬豸。



獬豸是所有神兽中智慧最高的,能够听懂人话,能辨是非曲直,但把它放在明孝陵神道上,不是因为它聪明,而是因为他另一层身份:执法公正的象征。

它和前面的石狮,之所以放在一起,就是石狮代表着帝王的威仪,獬豸代表王朝的法度。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王法”。

现在很多法院、检察院的门口都会有一对独角的獬豸。



朱元璋是十分注重这方面的,他建立明朝后,首先作出的变革,就是整治官场,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力度的反贪反腐风暴。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朱元璋甚至直接革了丞相的职,搞了个秘书班子,间接催生了明朝内阁制的形成。

所以,石狮和獬豸排在最前面,不仅是为了陵墓的安宁,还向世人展现着这位开国皇帝的治世理想。



獬豸后面是骆驼。

在神道上放骆驼,这是朱元璋的首创。

按理说,骆驼在古代是西域的动物,以前从没有人会在陵墓的神道上放骆驼。



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朱元璋很大胆,他亲自给骆驼赋予了一层寓意。

因为骆驼号称是“沙漠之舟”,同时又是丝绸之路的最重要交通工具。

所以朱元璋就直接让骆驼代表大明王朝的疆域辽阔,威镇四方。

骆驼后面就是大象了。

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这两对石象就是象征着大明江山的稳固。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大象更多是和印度挂钩,和中国仿佛格格不入。

但其实,早在汉代的时候,皇帝外出的仪仗队就有大象,之所以有大象是因为它有个神奇的功能:

能够辨别桥梁道路稳不稳固。稍微有些不牢固,大象就不会通过。

所以大象走过的地方,说明十分牢靠,能够为皇帝的出行,再上一层保险。

明代有一幅记录万历皇帝朱翊钧出巡的画,里面就有四头大象拉车走在最前面的情景。



在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石象是最大的,足足有80吨重,也以此将该段道路命名为石象路,同时也是受伤最深的。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四尊石象的耳朵和背部都不同程度的受损,后面都进行了修补。

这是因为清代的时候,民间突然流行一种往石象背上扔石子,说是能够祈福。



所以很多人就跑到明孝陵,对着这四尊石象一通乱扔,导致它们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且石象的鼻子上有很多洞,有得像碗口一样大,这些洞不是自然形成,也是因为人祸。


以前有传言说,明孝陵的这些石像生的粉末能够治病,于是就有很多老百姓跑来刮石粉,最后刮出了很多的洞。

第五个神兽石像,就是古人最崇拜的麒麟,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就很常见了,出现在很多的神话故事中,是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性神兽。



麒麟还有个特点,就是从不踩生草,不吃动物,所以有着“仁义”的美誉。

其实严格来说,麒麟是两种神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

古人把“麟、凤、龟、龙”称为四灵,以借喻杰出的人。

尤其是明代对麒麟的崇拜达到了鼎盛,在明代官员的官袍上,只有一品武官的官袍上才能用麒麟,其他都是狮、虎、豹啥的。



可见麒麟在明朝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有个我们熟知的成语叫做“衣冠禽兽”,就是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图案,武官饰兽,文官饰禽,本来是褒义词,后来慢慢演化成了贬义词。

麒麟在神道上,代表着祥瑞。

最后一个石兽,是马。

马是伴随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动物,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也是是皇帝出巡的仪仗队中,最多的一种动物,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

《易经》里说:天子死后,就是乘着六匹马上天。

所以,朱元璋陵前置马,代表着明朝皇家的勇武精神。

这条600米长的神道上的24尊石像生,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如果分散开,每一种都有着特别的寓意,那么合在一起则代表着中国明初石雕的最高水平。

很多人好奇,这些神兽石像是怎么运过来的呢?

每一个都重达几十吨,尤其是最高达石象,一个就足足有80吨重,要知道在古代可没有大卡车。

了解完这趟运输之旅,你就知道古人的智慧有多高了。

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古人想了个绝妙的法子,就是等到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路面上洒水,然后等结成冰。

然后再用巨大的树木当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前拉后推的方式运过来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拉旱船”。

尽管如此,望着这些石像生,仍能感受到当时运输过程有多么壮观。

明孝陵神道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帝王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但明孝陵神道不是,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拐弯了。

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旁边就是梅花山,过不去。

要知道这座明孝陵是皇家最大的陵墓之一,被称“中国明清皇家第一陵”,朱元璋动用了十万名军工,建了足足25年,才建完。

而且他对自己的陵墓的十分注重,作为九五之尊的他,能会被一座小小的山岗拦住?

当然不可能。

那为什么会绕路?

因为明孝陵的设计十分讲究,是按照天上“北斗七星”的位置布局的,这七星分别对应着明孝陵的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享殿、宝城。

这么设计的寓意是“魂归北斗”,可见朱元璋对自己的陵墓是下足了功夫。

还有一种说法是,神道之所以拐弯,是因为旁边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墓地,如果换成其他皇帝,自然不会为了一个隔了数代的古帝让路。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非常大度,他觉得孙权也是一位英雄人物,就让他继续留在原地为自己守陵吧!

所以孙权的墓得以保留下来,路也绕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条神道,我觉得这是“明朝历史中最壮观的仪仗队”。

因为它的存在,为历史增添了一抹耀眼的色彩。

看到这,或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条仅有600米的神道,会被称为“南京最美600米”。

因为这里面不仅裹挟着绝美的风景,还藏着太多太多历史文化和故事。

是南京唯一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

这条600米长的神道,诉说着帝陵600年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南京   翁仲   麒麟   明朝   神道   石像   陵墓   骆驼   大象   皇帝   知识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