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英国不同意我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罗斯福一句话点醒丘吉尔

二战结束之后,为了重新确定战后世界体系和处理战败国事宜,于是决定在前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成立联合国组织管理世界事务。

联合国组织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只有美苏英三国参加了雅尔塔会议,但是现在却是五常,有五个话事人,比最初定下的多了中国和法国。

美国提议中国也入常,担任理事国之一,这遭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反对,同时,苏联斯大林也不认可。

在现代人的历史印象中,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要更好一些,和美国则是完全不对盘的状态。但在当时确认常任理事国之时,罗斯福却帮着中国说话,说服丘吉尔同意中国加入理事国。

而原因,便是多方势力拉扯的结果。

英国不同意中国入常的原因

在二战之前,世界上并没有联合国,但也有一个由德、日、意,英四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

但这个组织的存在,并没有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在商议之下,英美两国决定撤销这个组织,成立联合国。

英美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国,所以大家对于成立联合国一事没有异议,任何章程也都选择同意,只除了在选取理事国这件事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当时的轴心国美苏英理所应当的被认为是理事国之一,当时英国和苏联也都同意了这一默认,但是即将决定的时候,美国却不同意,要求让中国也担任常任理事国之一。

原本的理事国从三个变成了四个,绝对的话语权被分散,英国和苏联当然是不肯同意,于此同时,英国率先跳出来表达自己的异议。

针对不让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分析之下,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原因:

首先,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英国就和美国私下通过气了,最终确定就是美苏英三个国家拥有世界话语权。

为了和美国平分战后的世界利益,英国已经和美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后来又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

要不是苏联实力强劲,英国也不让苏联上桌,只有英国和美国瓜分世界利益。然而,真到了决议那天,美国却反水,提出要中国加入,这让英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十分不满。

当时的中国虽然也是二战的战胜国之一,但综合实力非常一般,甚至国内大小问题不断,根本就不是可以美苏英同时上桌的存在。

所以,在实力方面,英国也觉得让中国这样一个弱国来成为联合国的话事人,非常没有说服力。

第三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联盟就是由四个国家共同拥有话事权,由英法日意四个国家共同管理世界事务。

但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认为四方同管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的和平与稳定。

再加上中国和日本一样,又都是东亚国家,拥有相同的文化基础,英国在刻板印象之下,害怕中国也会走日本的老路,重新让世界染上战火和鲜血。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就是英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让中国加入理事国的原因了。在经历了两次之后,英国的实力早就不复从前,也变成“日落”帝国。

在当时的情况下, 要是让中国入常,几乎就是在国际上认可了中国的地位,那么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香港的存在就会显得很尴尬。

香港问题上,英国不愿意放弃,中国也不愿意放弃,双方势必有一番撕扯,如果让中国加入理事国,这种摩擦恐有愈演愈烈的结局。

而且为了恢复实力,英国想再度走曾经的老路,走上原始掠夺的道路。如果把世界比喻成一个大的蛋糕,三个人分和四个人分,得到的蛋糕体积当然不一样。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恢复本国实力,英国当然是希望分蛋糕的人越少越好。中国所在的亚洲拥有巨大的潜力市场,在早期几乎是英国倾销商品的主力。

但是,一旦中国加入,就代表亚洲势力也有自己的话语权,要是再想毫无顾忌的倾销,就没那么容易了。

美国拉中国入常的原因

美国如此反常的举动,从根本出发,依旧是为了利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是为了制衡苏联、让美国保持世界第一不动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拉拢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

从美苏英三国的地理位置来看,美国处于北美洲,苏联几乎占据整个东欧,英国则立足于欧洲,三方各有其势力范围,而中国所在的亚洲,夹在中间。

二战之后,原本强劲的老牌国家实力有所削弱,比如欧洲某些国家,一些弱国的实力则有所增加,比如中国、印度还有非洲等第三世界的国家。

这些国家中,中国的实力稍微强劲一点,大家几乎把中国当成一个标杆来看,所以中国十分重要,美国要是拉拢了中国,就等于拉拢了其他新秀国家。

除此之外,亚洲有中国、印度这两个世界公认较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美国和英国一样,也想争取过来,不过美国采用的方法则更温和一些。

美国提议中国加入理事国,有了这个前提,以后美国在中国做行事会容易很多。

且当时全世界的工业有很大发展,但是环境污染却十分严重,美国拉拢中国,也是觉得可以把一些重污染的工厂放到中国,把一些工业垃圾掩埋在中国。

美国这样的设想看似理想化,其实也有一定的前提支持。当时中国只是完成了抗日战争,并未完成解放战争,蒋介石的政权并未被完全瓦解。

而国民党政权为代表的的蒋介石十分亲美,而当时美国也十分有信心,认为在美国的资助下,蒋介石必然能打赢内战,实现胜利,从而实现美国的一系列设想。

除了看重中国入常后所带来的的实际利益之外,美国也考量了背后的潜在利益,拉中国入常,可以视线对苏联的制衡。

两国之间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注定发展道路上也会迸发许多问题,战争时法西斯是美苏主要矛盾之一,但是战后情况出现改变,美国想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而苏联又虎视眈眈。

苏联军工实力十分强劲,真打起来,美国也并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两国之间的地位置天差地别,无法做到时刻监视,但是如果让中国充当这个缓冲剂,情况就会好很多。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要求将外蒙作为中苏之间的缓冲带,在会议上,斯大林不仅在言语上羞辱蒋经国,更是强迫蒋介石签字承认外蒙独立。

可以说,蒋介石政府和苏联之间的梁子很大,所以美国非常乐意让两国之间对上,以此作为掣肘。

种种思量之下,美国认为拉中国入常对自己利大于弊,所以才作出了这些看似“反常”的行为。

美国说服美苏

美国和苏联当时虽然不至于大动干戈,但也算得上是水火不相容,所以罗斯福率先从自己的“盟友”丘吉尔下手。

罗斯福也并没有长篇大论的为丘吉尔分析形势,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丘吉尔点头同意。

“让法国也入常。”

法国也加入常任理事国,四方变成了五方。这看似和英国“分蛋糕越大越好”的理念相悖,但实际上,法国是英国的好朋友,对于法国入常,英国那是相当的喜闻乐见。

这一番操作,法国算是捡了个大漏。德国进攻欧洲期间,法国的战绩相当令人汗颜,法国战场只持续了43天,全法便陷入沦陷。

这样灰溜溜的历史,放在理事国中是根本不够看,但是因为多方的拉扯,美国要拉中国,要想征求英国的同意,就得带上法国,最终法国捡漏。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英美在中国、法国入常问题上达成一致之后,保底就有两票,苏联虽然实力强劲,但若是想玩这个游戏,就得按规则,斯大林只有一票,注定败。

不过,法国也没让苏联太难受,知道法国在世界战场上表现不好,且自身实力不佳,在入常之后,法国就免除了苏联和法国之间的债务。

中国、法国入常已经是板上钉钉,面对这种情况,斯大林也无力回天,且法国作出了让步,于是他只好同意了中国和法国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5年6月26日,五个国家联合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五常国家自此确立。

小结

从“三常”到“五常”,每个国家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相同,多方的妥协、利益置换才造就了如今的五常局面。

中国虽然处在利益中心,但却并没有任何话语权,宛若一颗任人操纵的棋子一样,随意的被摆布。

即使加入了理事国,在二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中国却没能讨到任何好处,反而依旧受了一赌气气,这一切都是实力不够强劲的结果,空有理事国之名,无理事国之实。

中国的实力提升之后,这才真正在国际事务上有了话语权,才逐渐能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再也不是其他国家肆意摆弄的棋子。

虽然美国对中国加入理事国作出了贡献,但是也没必要有什么滤镜,美国也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真正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拥有话语权的,还是中国自己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丘吉尔   英国   罗斯福   苏联   理事国   法国   美国   中国   实力   利益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