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艰难时,不妨读读董竹君

原生家庭的困扰、问题百出的婚姻、不知如何教育的孩子、压力越来越重的事业……对现代女性来说,难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

遇到人生的坎儿该如何面对?是被生活的种种磨难压垮,还是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我?

静下心来,不妨先读读董竹君,或许你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在上个世纪,董竹君绝对是一个传奇。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被卖入青楼;

14岁时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

带着四个女儿两手空空回到上海,开始艰难的创业生涯,最后从一无所有逆袭成锦江饭店总裁,成了人人敬佩的上海滩商界大亨,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命运从未优待她,可她将这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逃离青楼,命运靠自己把握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贫民窟,乳名阿媛。父亲是黄包车车夫,母亲给富贵人家当保姆。

这是一个标准的上海底层人家,三餐不继,孩子们也接二连三地被饿死,只剩下阿媛这个顽强的小生命。

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并没有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糟粕思想,而是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在阿媛6岁那年,父母将她送进了私塾。在私塾里,阿媛学到的不止是《千字文》和《三字经》,也有《二十四孝》,她的聪慧深得先生喜欢。

可惜好景不长,读了几年后,由于父亲重病,家中无经济来源,她的学业不得不中止。

为了生计,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在阿媛13岁的时候,将她以三百大洋卖到了青楼。恃强凌弱的年代,这是贫困的父母作出的最艰难的选择,也是一个少女对父母、家庭的承担。

在青楼,老鸨押买了姑娘的青春在吞云吐雾的世界里坐收渔利,姑娘们却只能茍延残喘强颜欢笑,以此换取最起码的生存权利。

阿媛意识到如果屈服于现状,将自己未来的人生和这藏污纳垢的黑暗之地联系在一起,简直在浪费生命,一定要逃離這裡!

跳入火坑容易,想要出来却难上加难。好心的老妇人告诉她,若要离开青楼,只能以赎身的方式换取自由。

阿媛便转变观念,一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习惯,开始留心身边的言论和人事上,唯有如此,才能发现黑色幕布下可能存在的光亮,寻找到支撑自己出逃的依靠。

庆幸的是,两年后,阿媛找到了心目中的英雄,找到了她愿意与之相伴一生的人——革命党人夏之时。夏之时也非常怜惜阿媛的凄惨际遇,更钦佩她的品性高洁。

两人私订终身后,夏之时提出要给她赎身,但阿媛拒绝了:“我若真心跟你,绝不让你出半分钱。”

阿媛不甘被心爱的男人,当作一件“物品”买回家,她要靠自己的力量,逃出去。她后来装病,被关押,佯装顺从,趁机灌醉看守,舍弃所有的金银首饰,终于逃离青楼。

汪国真说:“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董竹君牢牢地把握住机会,逆天改命。

董竹君决定终身大事时,才十五岁,可她却是那样理性,她与夏之时订下契约,其中就有一条:要送她去日本求学。

可见,对于学问,她是孜孜以求。婚后,曾经的阿媛正式更名为“董篁”,字竹君。

她跟随夏之时赴日本留学,很快就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遇见夏之时,是董竹君的幸运,更难能可贵的是,董竹君永远都清醒着,她明白女人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每逢周日,夏之时会带董竹君去革命党人家里应酬。这些革命党人的家眷知道董竹君曾经是青楼卖唱女子,都瞧不起她,说,一个靠卖唱出身的人,怎么能把书念好呢?

董竹君听到这些言论也不生气,只是暗自下定决心,非要把书念好,给她们看。

正是有着这一股冲劲,董竹君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的全部课程。

通过在日本的学习,董竹君结识各路革命人士,接受各类革命思潮,懂得了民主、平等、自由。

她的眼界,她的学识,她的修养,都有了质的飞跃,也为以后创业、为女性提供工作岗位、争取民主平等,奠定了基础。

最高级的智慧,是懂得及时止损

婚姻与恋爱,往往不是一码事,恋爱期的甜蜜与憧憬,总会被婚后生活的一地鸡毛打破。

面对爱情和婚姻时,要有一路相随的深情,但如果爱变成了伤害,更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

夏之时和董竹君是患难夫妻,新婚燕尔,你侬我侬。

可是,后来,由于夏之时仕途的不顺,加上育儿观念的不一致,昔日相爱的两人,经常发生冲突,更确切地说,是董竹君经常遭受夏子时的暴力。

1919年,夏之时被解除军职,从此赋闲在家。

没有了军权,夏之时就牢牢地抓住夫权,这是他精神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此,他以恩人自居,动辄对董竹君拔枪相向,还不让四个女儿读书。

他的脾气越来越坏,董竹君怀有身孕,夏之时因为妻子忙于收衣无法陪同他打牌,竟然拿起花架子上的钟朝着董竹君扔了过去。

除了对董竹君粗暴,夏之时的跋扈与蛮横还体现在他对董竹君父母的态度上。

他诬陷董父偷拿烟土,还怒气冲天将哭泣的董母捆绑起来,理由竟是她的哭声惹得自己心神不宁。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董竹君泪水只往肚里咽。

为改变丈夫的情绪,董竹君在住房对面建造书房,借此希望他多购买些新书阅读,就像当初他鼓励自己那样。可是他仅仅在书房摆满书画古董,听不进妻子的苦心规劝。

婚姻中,只有一个人不停学习成长,而另一个人原地不动,那只会让两个人渐行渐远。

让董竹君下定决心离开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因为夏之时不满长女国琼倾心于一名共产党人,竟然要国琼去死,“虎毒尚不食子”,何况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件事让董竹君寒了心。

另一件是国琼钢琴老师的一封信,让夏之时无端猜忌,竟拿着刀追着董竹君砍,幸好被夏的大侄子及时劝阻,董竹君的性命才在一瞬间转危为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爱情并非只是单纯的施予和感恩,重要的是得有平等。若没有平等的底线,谈何婚姻?身陷婚姻的城堡,除了突围,显然别无出出路。

董竹君毅然提出离婚,但夏之时不同意,还软硬兼施,两人最后谈判达成协议,先分居五年,期间丈夫要付子女抚养费。

可事实上,夏之时分文未出,他想逼董竹君知难而退。

如果没有从不堪的婚姻中及时抽身的勇气,就没有以后大放异彩的董竹君。

内心若是笃定,何惧未知风雨

自由难得,然而得付出代价。刚到上海的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过得非常艰难,经常入不敷出,只能靠典当首饰度日。

等到连大女儿的提琴都要当掉的时候,她忍不住一阵阵的心疼。

经过多方筹集资金,1930年,董竹君在上海闸北开办群益纱管厂。突破重重阻碍之后,好不容易厂子有了点起色,不幸在淞沪抗战中被日军炮火摧毁。

苦心经营转眼灰飞烟灭。当时母亲病重,父亲死去,董竹君整日面对巨大的压力,几乎绝望到快自杀的地步。但看看自己身旁的四个女孩子,她不得不咬牙撑下去。

生活终于出现了一线转机。一个名叫李嵩高的四川商人,主动找到董竹君,资助2000元给她,助她创业谋生。

这笔钱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可是无缘无故受到这么大恩惠,实在过意不去。李嵩高见状说: “我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听说了你的故事。一个女人为了尊严和自由,宁愿净身出户,实在让我佩服。这笔钱,日后你发迹了再还给我。”董竹君这才欣然接受。

之后,她便用这笔钱,在上海滩开了一家川菜馆锦江饭店。

董竹君为人大气谦和,做生意又规规矩矩,在不断创业屡败屡战的经营中,结识了上海的许多权贵,比如杜月笙,这为她后来的崛起提供了许多帮助。

她模仿英法租界的高档餐厅,要求菜品上乘,公开招聘有学识的年轻女孩做服务员,餐厅内布局优雅精致,“锦江川菜馆”受到了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的推崇,成为了一众名流的聚集地。

无论离婚后生活多艰辛,她都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站稳了脚跟,为自己与女儿们博得了一席之地。

1967年的一个冬夜,董竹君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被捕入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关押了整整五年!

走马灯般的无厘头审问、三天两头地写悔过书、忏悔时弯腰90度的高难度动作,让年近古稀的她苦不堪言。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生存环境下,这位老人凭着非凡的意志挺了过来。

70岁生日,没有亲朋环座,没戴寿星冠,却戴一顶“特务嫌疑”的帽子,董竹君在狱中祝自己生日快乐,并题诗一首以纪念:“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字里行间,体现出她的铮铮傲骨。

1979年,她终获平反。80多岁的年纪,她将自己一生记录下来,写成《我的一个世纪》。90多岁,她还在考虑创办幼儿园。只是还未实施,她就在1997年病逝,享年97岁。

董竹君在自传中写到:“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寥寥几句话,涵盖了她可歌可泣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锦江   夫权   上海滩   党人   青楼   上海   平等   艰难   女儿   父母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