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普陀寺,古刹新生迎众客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波荡漾的海港,背依秀丽奇峻的群峰,因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处于普陀山以南而得名。经过历代历朝风云变幻,南普陀寺起起落落,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政府和海外佛教界继素人士投入巨资,对南普陀寺进行全面翻修、扩建及新建,如今古刹盛世重现,梵音钟磬不绝,正在广迎中外往来香客。

悠久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时期,初称泗洲院,只是结庐而住。北宋改建时称为无尽岩,明初又以洞为寺,改名为普照寺,明末迁建于山前。1628年,原建筑不幸毁于战火。1684年,靖海侯施琅将军收复台湾,进驻厦门,开始捐资修复这座古老的寺院,同时又增建了大悲阁来供奉观音菩萨,将寺名更为南普陀寺。

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住持多次重修及扩建南普陀寺,到了民国初期,已建造出"三殿七堂"的辉煌格局。1925年,寺内创办了闽南佛学院,来自五湖四海的佛子相继前来参道修学,海内外高僧也往来传经,一时间佛门鼎盛名扬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将殿堂翻修一新,并建起一批鳞次栉比的楼堂庭院。这座经历过"文革"的寺院群落终于重换新颜,成为拥有千余年历史的佛教名刹。

壮观的庙宇

南普陀寺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钟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慈善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放生池、莲花池等。在放生池和莲花池之间有七座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的七佛塔,令人观之心生肃穆。此外,还有那座高11层的万寿塔,极富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使南普陀寺多了几分异域格调。

南普陀寺太虚法师舍利塔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在门廊的东西两侧。殿内供奉的弥勒佛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位香客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立在两旁的四大天王高大威武怒目威视,使人望之顿生惧意。

大雄宝殿的主殿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尊佛,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里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

大雄宝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基本展现了闽南佛殿建筑的四大特点:一是墙上既有"六年苦行"等关于释迦牟尼的连画,也有"清影摇风"等山水花鸟画;二是屋脊如紫燕凌空轻巧灵动,精美却不失庄严;三是技艺精巧,屋脊上的"九鲤化龙"、"凤凰展翅"、"麒麟奔走"等图案,都是由剪瓷镶嵌而成;四是建筑材料取材于当地的花岗岩、青斗石,所有梁柱、斗拱、栏杆独具特色。寺院内外随处可见鲜花斗艳、碧树垂荫、亭台水榭、曲桥花坞,参观进香之余,落座于静谧之中,感受一下寺内的山水园林,听着袅袅梵音,似乎连呼吸的空气也带有虔诚的味道,再轻阖双眼,宛如自己成了佛陀,在菩提树下感怀今生今世。

珍贵的文物

南普陀寺背依厦门八大胜景之一的五老峰,自西向东的五座山峰凌空而立,白云缭绕,犹如五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盘膝而坐,所以又名"五老凌霄"。登上五老峰的观景台俯瞰南普陀寺,可见仙宇梵宫掩映于苍翠云雾之中,如蓬莱仙阁般令人神往。

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和寺宇周围,镌刻了许多游览南普陀寺的名人之题作,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如果从寺内藏经阁后面拾级而上,可见一处镌刻着清光绪年间振慧大师所书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笔画豪放粗犷,似乎仙人腾云而来,提笔一挥而就。

南普陀寺摩崖石刻

建于1936年的藏经阁二楼是玉佛宝殿,收藏有来自缅甸的28尊大小玉佛和中外佛典经书数万卷。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宋代的《碛砂藏经》,明代的《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明代比丘和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等。此外,寺内还珍藏有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等国送藏的各种佛菩萨造像,唐代铜佛、宋代铜塔、明代观音菩萨施甘露像及高僧大德的墨宝。几经沧桑的千年古刹为后人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发人怀古悠思。

南普陀寺珈蓝殿

#头条家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玉佛   梵音   释迦牟尼   大雄宝殿   古刹   藏经阁   弥勒   福建   石刻   寺院   明代   新生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