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平旦之气”-普通人离道境最近的地方

人要有平常心,平常心的人生最安乐,这些每个人都知道。平常心之重要,禅宗祖师更是示为“平常心是道”,入禅深些者自然明白,此是直指。

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也恐怕只是有些模模糊糊的感应,要他明明白白讲出来到底什么是平常心,也便语塞了。这就是因为并没有真正明白,因而也并不能真正提起重视,进而靠近和进入。

要明白什么是平常心,先要明白什么是“平常”。因为平常心,即是在此心上安顿这个平常。古代文字最初是一字一义,每一个汉字皆有其独立而丰厚的内涵,组词运用那是后来的事。“平常”之真谛,亦在这种分解中。

那么平常,即是“平”与“常”。平与常,则是“常之以平”、“以平为常”。平是标准,以之为常,作为一个准则,就是平常之真谛。这也是平常之于人的着实落地处,如果没有,所以才会觉得飘忽不定、无所适从,而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法门,不能得真实受用。

当然,说标准和准则,也只是方便。对具慧根者,是不需要这种方便的,他自能灵动地贴合。但对大多数的普通人,这种方便却是需要的,而且非常重要。

所以平常,“平”是关键,只有明白到底什么是平,才谈得上以之为常。《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黄帝问岐伯诊脉之法,岐伯的一句回答,明确指出的,可谓就是“平”之真正内涵: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平旦”即是黎明清晨,“诊法常以平旦”,这句话常被理解为诊脉最好在平旦之时,因为可以排除很多干扰,而更容易、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这种理解或许不能说错,但还有另一种更宏观、深刻的解释,将其提高到了原则性和法则性的层面。

那便是“常以平旦”的“常”,是以这时的脉象为“常”,也就是一个标准和准则。有悖于此的脉象,即是“有过之脉”,无病之脉中医即称为“平脉”。这样的“常以平旦”,亦即平常,是生理层面的平常。

这种标准和准则的理由与道理,即是人之生理,在此时最是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亦即一种健康平安的状态。那么反之,普通人在白天忙碌时的那种状态,也就是一种阴阳失衡、病态不安的状态。特别是到了阴气渐盛的下午,有位水平不凡的老道医就讲,再健康的人到了下午,脉象也会乱七八糟。

所以平常之平,最确实的定义就是平旦,准确说是“平旦之气”

生理如此,心理亦是如此,将平常安顿于身心,生理上即是“平常身”,此是健康长寿的底色;精神上即是“平常心”,亦是精神健全稳定的底色。当然,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真正健康和完整的人,就是平常身中平常心,平常心上平常身。

那么平常心的最明确定义,也是在精神和心性上,具备这样一份“平旦之气”。心的平旦之气,亦即一种“清明的状态”。

这就像一个人经过一夜的熟睡,于平旦初醒之时,既是一个人身体最具活力的时候,也是精神上最饱满和清明的时候。身体的状态是因为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的状态则是源于那些私心杂念,得到了很大的“过滤”,所以是普通人心里最清净的时候。

所以不仅中医讲平旦之气,儒家心学宗师孟子也讲“平旦之气”,譬喻的也是人心的清明,在《孟子·告子上·夜气章》。讲平旦之气的同时孟子也讲到“夜气”,即人往往于夜里才能呈现的那种特定精神状态,那种随天时变化而呈现的寂静空灵,这每个人都体会过。特别是在熟睡中,人所呈现的那种无邪的状态。

夜气与平旦之气有着相似性,但又有不同。清代魏源有首诗,描摹的就是这种不一不异的状态:

幽人常早起,幽事在鸦先。

人静深山外,心空万籁前。

池楼凉似水,林月淡于烟。

夜气澄平旦,浑忘先后天。

相似性在于,夜气和平旦之气是同一种气。身心在夜里得以休息澄清的状态即是夜气,到了清晨醒来时的清明之气即是平旦之气,只是这一气贯通。其不同则是一因一果,一个是蓄养的过程一个是蓄养的结果,有力量的不同。

更深的不同,则是这是道体的两面,道体之太极的阴与阳,即一个侧重道体的寂然无为,一个侧重道体的生机盎然。就像人睡觉是于休歇中养足精神,睡醒后是以更好的精力和状态处理事情,收敛的是这个精神,迸发的也是这个精神。

最核心的不同,可以称之为密意的不同,又是所对应天时的不同——睡眠中人很大程度上关闭了感官头脑,夜气的状态是纯乎自身的,虽对于证道者亦是道体境界,但对于普通人就算状态再清虚无邪,也可能只是佛家讲的“第六意识境界”。

平旦初醒时则不同,因为这时是与天地万物世间“交接”的初始,概括起来是天人相交。能交于天地,这时人心又是清的,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最能现道,最合乎道境。所以我说,这平旦之气,无论身心,对普通人确确实实就是离道境最近的地方。

夜气和平旦之气,被宋儒直至王阳明特别注意到,而有许多发挥。其中很多工夫论,诸如人若白昼时伐性太多(违背夜气与平旦之气的心理状态,皆是戕伐本性处,如那种种私心杂念),那么即使在夜里梦里也是心不安宁的,也不能得夜气和平旦之气等等。

虽然如此,我们总有身心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总有心理比较放松而又一夜好眠的时候。那么在平旦初醒之时,就要特别注意和体验此时的身心状态,并且是与外境交互的那种状态。因为除此之外,普通人根本没机会体验道境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只有此时是唯一的机会,不仅离真正的道境很近,而且足够正宗。

而后,以之为标准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调整身心慢慢更合乎这个状态,慢慢而至乎“常”,即是人处世间真正而最好的修行了。

说到这里,就想到唐代无名僧的一首悟道偈: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平旦之气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普通人   孟子   脉象   平常心   身心   准则   平常   状态   精神   地方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