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唐这个乡,与四位皇帝有关

行唐县上方乡,这个地方有四个地名跟皇帝有关系。

[上方]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故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后又改为上方。

[羊柴]相传,古时曾有一杨氏给皇上当钦差,后在此定居,故取名杨差。后取其谐音为羊柴。

[许由]相传,在上古时候,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联盟领袖尧帝,为了更好地治理好国家,使其后继有人,他到处访贤招能。听说阳城槐里许由最贤,他说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来到阳城见到许由说明来意。谁知许由不受,等尧一走,连夜逃到行唐境内颖水上游的箕山一带隐居了起来。当时这一带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满山遍野长满了墨松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许由的贤能,死后把他葬在了箕山上,修建了许由疃、许由祠等。把箕山脚下尧帝禅让许由洗耳的小溪提名为洗耳溪,村庄取名叫许由村。据《行唐新志》载:“许由,帝尧欲禅位不受,遂逃去隐于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家云。”又载:“许由疃、弃瓢崖、洗耳溪、巢父问答碑俱在箕山。”

[老牛沟]清朝中叶,由顾羊关、西玉亭两村迁去部分住户,建村于老牛沟(地名)西岸。故取名老牛沟。

[东井底]相传,该村比较缺水,一遇旱年许多井干枯见底,故名井底。据《行唐新志》载“清道光年间分为东、西井底两村。”该村位于东侧、故取名东井底。

[西井底]相传,该村比较缺水,一遇旱年许多井干枯见底,故名井底。据《行唐新志》载:“清道光年间分为东、西井底两村。”该村位于西侧,故取名西井底。

[南城仔]据《行唐新志》载:“该村原名城仔里村。”系历史沿用名称。后分为东、西城仔两村。1957年动工兴建红领巾水库,西城仔位于库址正中。经政府批准,该村被分迁四处。并以方位、地名进行了命名。即北岭、南照村、西城仔、南城仔。该村迁于南坡上,故名南城仔。

[西城仔]据《行唐新志》载:“该村原名城仔里村。”系历史沿用名称。后分为东、西城仔两村。1957年动工兴建红领巾水库,西城仔位于库址正中。经政府批准,该村被分迁四处。并以方位、地名进行了命名。即北岭、南照村、西城仔南城仔。该村迁于西坡上,故名西城仔。

[北岭]据《行唐新志》载:“该村原名城仔里村。”系历史沿用名称。后分为东、西城仔两村。1957年动工兴建红领巾水库,西城仔位于库址正中。经政府批准,该村被分迁四处。并以方位、地名进行了命名。即北岭、南照村、西城仔南城仔。该村迁于北岭上,故名北岭。

[赵阳关]金泰和年间以前,此地有一条北上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相传,曾有一皇帝路过此道,当地小官怕丢掉乌纱,讨好皇帝用清水洒街、黄土铺道,人称其为阳关大道。明初,赵氏迁居于此,以姓氏冠以路名为赵阳关。

[侯阳关]自行唐城北上马凹、八里庄、苇园是一条去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人们称其为阳关大道,故村借路名为阳关村。明初侯氏迁此居住,冠以姓氏取名为侯阳关。

[大王阳关]自行唐县城北上经马凹、八里庄、苇园是一条去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人们称其为阳关大道,故村借路名为阳关村。明初王氏迁此居住,以姓氏取名王阳关,后该村有5户迁往北侧居住,取名北王阳关。原村也随之称南王阳关,由于为南王阳关所派生,故又称为小王阳关。随之人们习惯称南王阳关为大王阳关。

[李阳关]自行唐县城北经上马凹、八里庄、苇园是一条去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人们称其为阳关大道,故村借路名为阳关村。明初李氏迁此居住,以姓氏取名为李阳关。

[马阳关]历史悠久,原名马家沟,因马氏所居故而得名。现马姓只有一户。1938年建政后改名为马阳关。历史上曾与阎阳关几分几合,最后一次是1962年与阎阳关分村后独立。

[阎阳关]历史悠久,原名阎家街,因阎氏所居而得名。1938年建政后,改名为阎阳关。历更上曾与马阳关几分几合,最后于1962年分村独立为阎阳关。

[周阳关]别名堡子阳关。根据行唐至阜平浑源州古道而取名阳关村。后因周氏居住,故名周阳关。据《行唐新志》载:“硕卿周庭相赀雄郡邑,于明嘉靖壬寅(1542)五月,云集工匠,救度筑削,百作皆兴。凡土、木、砖、石、夫匠食费、板筑之具出自硕卿。城上建立四庙、以充楼橹,预置衮木、砲石、干戈、矛盾……。”故又称保子阳关。

[小王阳关]自行唐城北上经马凹、八里庄、苇园是一条去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人们称甚为阳关大道,故村借路名为阳关村。明初王氏迁此居住,故以姓氏取名为王阳关。后来该村5户迁往北侧居住,故取名为北王阳关。原村也随之称南王阳关。由于是从南王阳关迁出,故又称小王阳关。

[苑阳关]自行唐城北上经马凹、八里庄、苇园是一条去阜平浑源州的历史古道,人们称其为阳关大道,故村借路名为阳关村。明初苑氏迁此居住,故以姓氏取名为苑阳关。

[龙洞]相传,该村西、北、东均有沙冈围绕,人们美称其为三条沙龙。赵、陈氏搬此定居后,意求吉祥,取名为龙洞。(一作:有一院佛像底下有一洞口曰龙洞,故逐渐沿用成了村名。)

[范家佐]明初范氏从山西省洪洞县奉诏迁此占产立庄。据观音老母庙碑文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叫范家佐,原系两个小庄,中间建有一座观音堂,后两庄并为一村,因范氏居于观音堂之左,故取名范家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行唐   阳关   南城   西城   阳关大道   南王   阜平   浑源   井底   河北   古道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