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审阅毛岸英碑文,沉默许久后说:碑文很好,但少刻3个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1950年,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得知儿子牺牲后的毛主席沉默良久,随后说了一番话。

在战争结束后,牺牲在朝鲜的烈士被树立了一座座丰碑,当毛主席看到毛岸英的碑文后,却说道:“这个碑文刻的很好,只是少刻了三个字。”

周总理当即提议重刻,毛主席却拒绝了:“不能为他一个人搞特殊,还有许多同志的碑文没有刻呢。”

那么,毛岸英的碑文究竟少刻了哪三个字?

没有享过一天福的毛岸英

身为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却没有享受多少殊荣,相反,“毛主席的孩子”这一头衔却让毛岸英从小吃尽了苦头。

他的母亲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年8岁的毛岸英也一同入狱,后来,经过多方营救,毛岸英走出狱中,可他的母亲却被杀害了。

失去了母亲的毛岸英只得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与毛泽民取得联系,他们被送进了上海的一家幼稚园,不久后,毛岸龙因病去世,年仅3岁。

而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幼稚园被迫解散,毛岸英兄弟二人被董健吾领回家中,可到了1933年,由于党中央迁往瑞金,一时之间断绝了经济资助,这使得董家的日子变得困难,董健吾的妻子脾气也因此变坏,时常打骂兄弟二人。

他们一度出门流浪,靠给人家卖报为生,有一次,毛岸青上街卖报,还被一个警察故意打伤了脑袋,留下了终生难愈的脑疾。

“那时的我们什么苦都吃过,就像三毛流浪记的三毛一样,唯一不同的,我们没有认过其他人为干爹。”这是晚年的毛岸青回忆这段经历时所说的话。

兄弟两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也养成了他们坚毅的性格,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并托人送到了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

1941年,苏联的卫国战争爆发,根据中苏之间的商议,留在苏联的中国孩子可以不用服兵役,可毛岸英坚持要参战,他找到了苏军总政治部的副主任,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我是中国人,但我也是反法西斯成员的一人,不能因为我的特殊身份而对我特殊照顾。”

随后,毛岸英被送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校期间,曾驾驶坦克冲入战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人才,1946年1月,毛岸英准备回国,在他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还赠送给毛岸英一部手枪,这部手枪一直被毛岸英随身携带,直到牺牲。

而当毛岸英乘坐飞机来到延安时,彼时的毛主席患了病,可他坚持要亲自到机场为毛岸英接风洗尘,当父子两人在机场见面时,都是久久无言。

毛岸英的眼眶有些红,他们虽为父子,可从毛岸英出生起,便很少与毛主席相聚,父子两人有说不完的话要诉说。

可毛主席仅仅与毛岸英单独吃了两天饭,便要求他:“你该去食堂的大灶吃饭了,要和群众在一起。”

毛岸英点头称是,随后不久,他又被毛主席安排到当时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

“你在苏联学了很多东西,可你还欠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劳动大学’这一堂课,你不要怕吃苦,别人能做的,你也能做。”

毛岸英怎么会怕吃苦呢,他当即离开父亲的身旁,到吴满有家学习种地,刚开始,毛岸英对于农活还不是很熟悉,干起活来也不是很利索,可他经常请教吴满有,还一个人拿着锄头下地,冒着酷热的天气,穿着粗布麻衣,别人见了,都认不出他是一个“留学生”,只当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不久后,毛岸英又去基层主持土改工作,这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可毛岸英却处理的有条不紊,让人啧啧称赞。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到了10月15日,毛岸英也与刘思齐结婚了,两人是在延安就认识的,他们的婚礼十分简单,毛主席来到了婚礼现场。

毛主席的礼物只是一件黑色大衣,但这已经让毛岸英夫妇非常满足了。

到了10月24日,毛岸英却收到了一封署名向三立的信。

向三立是毛岸英母亲杨开慧的表弟,也是毛岸英的表舅,此次来信,是希望毛主席能为杨开智安排一份“厅长”方面的工作。

杨开智是杨开慧的亲哥哥,早在10月9日,他便向毛主席写信,希望能得到一份不错的职位,可毛主席却拒绝了:“此事我不能同意。”

不仅如此,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对于杨开智的“无理要求”不得同意,无奈之下,杨开智只得托付向三立,让他转告毛岸英。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曾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很受杨家人照顾,对他们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可毛岸英接到信后,却没有答应这个要求。

“来信中提到舅舅希望安排一个‘厅长’方面的工作,我替他惭愧,这种一步登天的做法,在新的时代是要不得的,而尤以通过我父亲‘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正在于此,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个别特殊人物的翻身......反动派常骂共产党不讲人情,而如果是这种人情,共产党是不要的。我们有另一种人情,即对广大群众的热爱......”

毛岸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述说了自己不能“照办”的理由,同时,他还希望舅舅能努力进步,将这种落后的思想清除掉。

主动请缨

1950年春,李克农要进行访苏工作,而由于毛岸英懂得俄语,也一同前行,可从苏联回来后,毛岸英却觉得自己的“学习”还不够,便主动申请,调往基层。

毛主席对于毛岸英的决定非常高兴,也因此,毛岸英被安排到一间工厂工作,他还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只当自己是一名工人,并决心在工厂干个十几年。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却让这一切都打乱了。

结婚不到一年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希望能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可当时的许多中央领导都不同意,认为“战场太危险了”,毛岸英应该在国内工作,毛主席却支持儿子的决定。

“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他不去谁去?我毛泽东的儿子不上战场,我又怎能对得起那些志愿上战场的士兵父母呢?”

临行前,毛岸英又问毛主席:“我做你的儿子合不合格?”

这是毛岸英的一个“心结”,他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辱没了父亲的威名,此前,他一直很想询问这个问题,可又一直没有说出口,如今,即将奔赴战场,毛岸英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毛主席轻声道:“等你回来我就告诉你。”

毛岸英由此跟随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他是实际上的第一位志愿兵,也是第一个申请上战场的高干子弟,而由于毛岸英的学历甚高,还精通俄语,便在志愿军司令部担任俄语翻译。

彼时的志愿军司令部虽然名头甚大,但由于我军没有制空能力,在美军的轰炸下可谓处处都是前线,而在11月25日,美军的一架飞机朝司令部袭来。

几十枚汽油弹将司令部燃烧殆尽,还未来得及从办公室中冲出的毛岸英也在火海中丧生。

当彭老总得知毛岸英葬身火海,急忙派人营救,可结果却只发现一具残骸,即便是戎马半生的彭老总也忍不住落下眼泪。

这是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至亲了,彭老总真不知道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会多么的悲痛。

但消息总是要告诉主席的,他坐在办公室桌前,草拟电报,一份上百字的电报却被他改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才送到国内。

而收到信的叶子龙却大吃一惊,他深知此事重大,便将信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看后,也是不敢相信,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先不告诉毛主席。

到了1951年,新春伊始,眼见朝鲜战场的境况已经好转,周总理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便将事情告诉了毛主席。

“岸英他,牺牲了。”

听到这话的毛主席愣了一下,他看了看周围人的神色,随后用手去拿香烟,可他的手却颤颤巍巍的,几次都没拿起来,待到香烟拿到手中后,悲伤的说道:“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

“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太多的战士,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搞特殊。”

在1953年,战争进入尾声后,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中央决定修建一座烈士陵园,当毛岸英的墓碑铭刻好后,周总理找来毛主席,为他念碑词: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历一九五五年四月。”

毛主席听着碑词,沉默良久,说道:“碑词写的很好,只是少了三个字,纪念碑上应该写有他的母亲杨开慧这三个字。”

原来,在毛主席看来,碑词上应该写有杨开慧的字,他身为父亲,却没有给予毛岸英足够的童年关怀,毛岸英和杨开慧之间的感情更为深厚。

周总理听后,当即决定派人重印,可毛主席却摇了摇头:“不要为他一个人搞特殊。”

而在战争结束后,许多牺牲的烈士尸骨也陆续送回了国内,但毛岸英的尸骨却葬在了朝鲜,这是毛主席的意思。

“他首先是一名战士,其次才是我的儿子,让他在朝鲜陪伴他的那些战友吧。”

1953年4月,毛主席接见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是为国牺牲的,都是光荣的。你将继光培养的很好,我要感谢你......”毛主席拉着邓芳芝的手说道。

然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又岂是言语所能诉说的,在八十年代,工作人员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意外发现,在他的床底下有一个摆放整齐的箱子。

当他们打开箱子时,一个个眼眶都红了。

只见箱子中摆放的是一些破旧的棉衣、短袖、帽子、毛巾等物品。

而这些物品都是毛岸英生前所习惯用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整整26年,没有告诉他人,独自收藏着毛岸英的遗物。

这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身为一国领袖,毛主席要为全中国人民考虑,可到了深夜,他也只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一个孤独的老人。

在二十六年间,毛主席又多少次拿出这些遗物摩挲、端详,为了革命,毛主席一生牺牲的太多了。

从妹妹毛泽建,到妻子杨开慧,以及弟弟毛泽覃、毛泽民,再到侄子毛楚雄,还有长子毛岸英,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大公无私的最好证明。

而他也一直想告诉毛岸英:“你做我的儿子,合格。”

如今,毛岸英已经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但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而那些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们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没有他们的付出,也没有祖国的和平,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少刻   碑文   司令部   俄语   苏联   朝鲜   志愿军   长子   烈士   许久   战场   牺牲   沉默   父亲   儿子   母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