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死刑过程全曝光,死刑犯竟不知处决日期,每天活在恐惧中

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着发达国家发展,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世界各国,不仅是普通民众的人身权利愈加受到重视,身处牢狱中的犯罪者们的人身权利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个基础上大量国家的死刑制度陆续被废除。


日本是少有的没有废除死刑的发达国家,但是在日本却有一套独特的死刑判立标准,这套标准将死刑实际行刑时间拉的很长,有的死刑犯可能老死都没能迎来死刑的实施,大部分死刑犯到了死前才知道自己要被处死。



死刑行刑过程


在日本,真正执行死刑的情况其实已经非常少见了,偶有的几个死刑犯也是终日活在惶惶害怕中。


日本的死刑刑罚被判定之后,确切的死刑执行日期不会被提前告知给案犯本人的,在日本法官们的解释中,这似乎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



在死刑执行日期确定下来后,狱方会首先判断对应的罪犯是否能承受自己要死亡了的沉重打击,若是判断为可以承受,狱方会在执行死刑前的一两天里告知犯人这个信息。


如果这个犯人此前种种行为都比较偏激,显然无法接受自己马上要被处死的真相,那么狱方会选择不告诉犯人,直到要行刑的前一刻才将犯人带到行刑的房间。


狭小的房间里没什么多余的装饰品,白色的墙壁和浅棕色的地板就像是最寻常的屋子,但是在天花板的白炽灯光的照耀下,一根被圈好的绞索吊在屋子中央。



从犯人走进行刑室的时候,佛经的吟诵声便会响起,那是狱方提前录好的声音,大概是希望这些穷凶极恶的犯罪者能够放下屠刀,在来世往生时重新做人。


在行刑室里有一面特殊的墙,这是一面单向玻璃,在玻璃的另一面会有一位来自检察官办公室的代表,他负责监察见证死刑的整个处刑过程。


整个行刑过程还有一个成员的参与,就是监狱医生。


在行刑结束后,医生会上前确定罪犯的生命特征,来确定犯人的死亡事实,并用专业的手法移开尸体身上的绞索,以保证犯人遗体的完整性。



关于死刑处决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及细节是不被大众所知的,或者说不能被大众知道,按照日本的相关规定,所有参与死刑行刑过程或见证了全过程的人都要对此完全保密,同时死刑的施行过程是完全禁止拍照记录的。


这也是日本方面对死刑犯人格和生命权的一种尊重。


对于死刑犯来说,真正在绞刑下死亡的时刻一定是极度恐怖的,毕竟那是他们生命消逝的时刻。



但是在死亡之前无休无止的等待对于死刑犯来说大概才是最恐怖的,不知道自己的死期被定在了哪一天,不知道自己何时就要奔赴死亡,在进入牢房的那一刻,剩下的生命似乎只有一个意义就是等待死刑,相比较直接的死刑,这是一种有着巨大精神负担的精神折磨。


在这样巨大的精神压迫下,有大量的死刑犯在死刑真正行刑前就已经出现了精神病状,甚至会有死刑犯无法忍受这样每日的精神折磨,选择疯狂自杀。



死刑判定过程,法务大臣的拖延


日本的死刑犯在狱中等待死亡的时间很有可能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其中大部分的等待时间都来源于死刑的判定过程。


虽然由于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日本民意调查的结果下死刑依然处于保留状态,但从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上来说,死刑都处于一个能避则避的状态。


在日本是很少有罪犯被判处死刑的,在1991年到2015年的25年时间里,一审便被判处死刑的仅有197例,而由于日本在死刑处决上的任意性,这25年间实际被执行死刑的人数还不到被判处死刑人数的一半。



1921年,日本曾发生过一起极残忍的连续杀人案,一个电车司机在和同事吵架后,因为气不过拿刀砍死了同事和旁边的上司,气不过的他还追到同事与上司家中将两个家庭的人全部杀害,疯狂中的他连自己的妻子与路人也没有放过。


10人受伤,7人无辜惨死,如此严重血腥的杀人案,犯罪者最终也只是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在实际判决过程中,从一开始法院就会尽可能寻找对罪犯有利的证据,让他不至于被判决死刑。


一般来说,日本法院在面对罪孽深重的罪犯时,如果对方对应的是三个及以上死者,则很有可能会被直接判处死刑。



若对面对应的是两个死者,判处死刑的可能性就会下降,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可能性就会上升。


如果对面的罪犯只迫害了一个受害者,那么很少会面对死刑的惩罚,除非这起犯罪案件极其恶劣,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


而被判处死刑后,到实施死刑的过程中还要面临两大难关,就是法务大臣和死刑犯自己。


在日本规定的死刑流程中,一旦法院判定了死刑,那么在此后的六个月之内,法务大臣需要签署相应的执行令,执行令签署后的五日内死刑即可被执行。



如果没有法务大臣签署过的执行令,那么死刑的执行就会被迫停留在这一阶段,无法进入到之后的确认执行环节。


在刑罚的实际施行过程中,法务大臣被赋予了太多的自主权利,这让法务大臣自己本身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死刑案件的推动进度。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的法务大臣在他们的整个任职期间都没有签署过任何的死刑执行令,有一部分大臣本身就是废除死刑的支持者,更多的法务大臣是担心会惹怒民众。


虽然从民意调查结果中来看,支持死刑继续保持的依然占据了大多数,但实际上随着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不断靠近,欧美的人文关怀思想逐渐渗入日本民众的思想当中,在关注死刑犯新闻的人当中,反对死刑犯被处决的呼声越来越大。



很多的法务大臣担心自己签署执行令后,民众会将怒火蔓延到自己的身上,进而影响自己之后的政治路,于是这些法务大臣干脆的将大量执行令积压在手中,不直接表达不签的意愿,也不给执行令予以通过,妄图使用“拖”字诀。


同时,这些法务大臣不愿意签署执行令还有一个原因,每一个执行令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消逝,签署执行令会让这些法务大臣有一种自己正在杀人的错觉。


这种错觉会带给法务大臣们一种自我愧疚感和罪恶感,给他们的精神健康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所有的法务大臣中,只有中垣国男签署执行令次数最多,他在位期间一共签署了33件执行令,这也是日本死刑被执行最多的时期。



死刑犯自由申诉


执行死刑前的等待时间过长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死刑犯身上。


由于对死刑的谨慎和不提倡,在日本,死刑犯拥有自由的申诉权,只要能提出新的合理证词或发现,死刑犯就可以向法院提起申诉,申诉一旦提出,已经被确定的死刑执行将会立即停滞,案件也会进入再审环节。


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的教主麻原彰晃策划并组织实施了非常恶劣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189个人被煽动加入犯罪活动,在东京不同线路的地铁投放毒气,大量行人被迫进入这场混乱中,超过5500人中毒,13人殒命当场。



作为组织者,麻原彰晃犯罪行为极其恶劣,对社会的危害显而易见,但是日本法院对他的一审死刑判决经历了8年才确定。


此后,麻原彰晃多次不服上诉,将这起事件的判罚时间再次拉长,直到2006年9月份,日本的最高裁判所才完全确定了麻原彰晃的死刑。


虽然死刑罪名确定,但是麻原彰晃却安安生生的活到了2018年才被执行死刑,法务大臣占很大原因。


麻原彰晃是日本死刑犯的常态缩影,这也使得日本一直有这样的观念,只要不是死刑犯自愿,那么他就不会被真的执行死刑。



法务大臣推拖,死刑犯不断上诉,死刑犯活着被困在监狱里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有一部分死刑犯最终不是死于绞刑之下,而是由于年纪太大而得病而亡。


老死于监狱,将大部分的人生时间都荒废于铁围栏中,直到死前还在担忧自己的死刑,这比无期徒刑更像是无期徒刑。


其实在日本的刑法中有这样一条法令,判刑后半年之内必须执行死刑,然而这条法令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2003年,有一死刑犯名叫富山长喜,在一审中变已经被判处当年9月份处以死刑,但是实际情况是他在监狱中生活了40年,在他准备第三次申诉继续为自己增加寿命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2004年,名叫石田富藏的死刑犯去世,死亡原因是前列腺癌,让人震惊的是他的死亡年龄,竟然已经高达92岁。


石田富藏在1973和1974年两次犯下杀人罪孽,由于罪行较严重,他在1989年被判处死刑,但此后25年他都安全的生活在监牢内。



死刑的废除势在必行


日本会对死刑判定如此谨慎,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出现冤假错案,同时也是受到欧美等国家的人文文化影响。


在日本二战后就曾出现过数例冤案,直到死刑结束之后才被人们发现,然而彼时被执行了死刑的蒙冤者早已死在了绞刑中。


2017年有一则纪录片在引起了日本民众对于死刑废弃问题的讨论。


《执行死刑是否正确——饭冢案件:申诉冤罪的妻子》一片中主要讲述了多年前的久间三千年案实为冤假错案,妻子和他本人喊冤多年,可惜最终也没能沉冤昭雪,还是在绞索中失去了生命。



在这一起冤案中,将久间三千年定为最终犯罪者的证据是来自警方检测机构的DNA对比证据,然而事后证明即使是官方的检测证据也有出错的时候,看似严丝合缝的证据调查实际上却误杀了一个无辜者。


这一纪录片揭示了日本对待死刑如此小心翼翼的一大原因,一旦真的出现了蒙冤者死亡,这条无辜消逝的生命将无法挽回。


同时,欧美的文化也会对日本的死刑废除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日本便在美国手中接受改造,在日本对新宪法中出现了多处欧美法律制度的影子,随着美国在日本的强势存在,许多西方思想传入日本,包括欧美的人文思想。



欧美的人文思想强调了人的生命权,这里面也包含犯下重罪的犯罪者们,他们认为没有人有权利剥夺犯罪者的生命,而这样的思想不仅引起了日本许多学者对死刑的讨论,也改变了一些日本民众对犯罪者的强烈抵制态度。


西方思想与冤假错案改变了大量日本民众对死刑的观点,赞成取消死刑的民众量逐年增加,这也成为了日本的死刑能否废除的关键。


在司法层面上来说,日本死刑拖延太久,精神损耗大于死亡威胁,对于想要突破法律底线的人来说无法起到太多的警示作用,威胁力微乎其微,能带来的预防犯罪的作用也并不会比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多太多。



从社会思想到死刑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废除死刑已经成为日本刑法的必然趋势。


2008年,日本还提出用不能假释的终身刑代替死刑。


日本如今的终身刑在法律规定当中满十年就可以获得假释,若没有假释就相当于终身自由被剥夺,与日本如今的死刑等待状态非常相似。


终身刑代替死刑虽然没有被日本国会通过,却也给日本的死刑废除找到了新的思路。



日本的死刑在坚持人文、体慰犯罪者的同时,又希望用死刑给即将犯罪的人一些警醒,但显然这其中的度没能把握好,死刑最恐怖的地方竟然从死亡的那一刻变成了死亡前的慌张等待时间。


随着日本向欧美经济政治体靠的越老越近的同时,日本的死刑废除也定将随之加快脚步,持续向欧美国家靠拢。



参考文献:


《日本行刑室内幕》《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引发反思的饭冢案》《检察风云》


《在日本,判死刑为何那么难?》《中外文摘》


《论日本的死刑制度》《学术交流》


《平成时代日本死刑制度的变化——以奥姆真理教罪犯死刑处决为例》《东北亚学刊》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死刑犯   日本   死刑   犯罪者   法务   犯人   罪犯   大臣   民众   恐惧   日期   过程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