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盟友却不料是夜壶,民国时期江浙财团和蒋介石短暂的蜜月

民国时期有三大财团,之前我在《支持蒋介石上台的三大财团,他们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这篇文章中就讨论了支持蒋介石的华北财团、华南财团以及江浙财团,其中出力最多的实力最雄厚是江浙财团,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金主,靠着雄厚的资金,为蒋介石稳定政权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十里洋场的繁华

当然他们也获得了不少利益,不过看起来是互相扶持的盟友,其实江浙财团在蒋介石眼里只是钱袋子,一旦没啥用处直接踢走,堪比夜壶,事实上江浙财团和蒋介石的蜜月期很短,都不到十年,大部分资产都被蒋介石以及身后的四大家族吞并,到头来成为一场空。

实力雄厚的江浙财团

民国初年,全国军阀混战不休,唯有上海租界保持着一定的平静,也让上海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大城市,外资商行遍布整个上海,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在清末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将上海当做自己的大本营。

尤其是一战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抵制洋货,使用国货成为潮流,也让新兴的民族工业在艰难发展中得到了一丝喘息,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大商人,比如荣氏家族,最巅峰的时期荣氏兄弟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其面粉产量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纱布产量占据全国五分之一,因而有“面粉大王”和“纱布大王”的称号。

荣氏兄弟

不仅有荣氏兄弟,还有张謇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大生资本,以宁绍、宏安、宁新轮船公司为中心的虞洽卿资本,以方椒伯为代表的镇海方氏资本集团和吴蕴初“天”字号资本系统等等。

除了创办企业之外,还有一批金融巨子纷纷成立银行,比如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垦业等银行,以经营公债和房地产投机的暴利为主要业务收入,同时还有军阀、官僚、豪绅等存款加入,实力雄厚。

四明银行大楼

比如浙江兴业银行,1926年的时候存款有3312万元,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1926年存款高达3244万元,可以说当时江浙财团以及背后的各位商人、金融家身价都不菲。

此前没有掌权的蒋介石就一度在上海混迹,以炒股票和做生意为生,1916年,孙中山先生为了筹集革命经费,委托蒋介石和张静江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而蒋介石和和陈果夫、戴季陶等人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人,一度赚了不少钱,而蒋介石也趁机在上海结识很多人,为日后的联系埋下了伏笔。

1926年5月与第二任妻子陈洁如的合照

可惜没多久就发生经济危机,蒋介石的身价财富一夜化为乌有,1922年交易所就彻底关了门,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被债主堵着门要钱,甚至差点被杀,关键时刻,他拜了青帮黄金荣为码头,靠着黄金荣的资助才还清了债主的钱,随后南下广州。

短暂的蜜月期

主谋与帮凶

1927年,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也让北洋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而各地的工人起义也不断发生,让江浙财团不得不考虑寻找一个盟友维持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找到了以前在上海混迹而现在是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北伐誓师大会

由于江浙财团中很多人都是蒋介石的好友,联系自然轻车熟路,早在1927年1月中旬的时候蒋介石在武汉就在宁波会馆召集江浙资本家和其他工商界的头面人物秘密集会,双方对于这些事一拍即合。

到了1927年2月,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后,江浙集团立马派遣虞洽卿、钱新之为代表,到南昌和蒋介石秘密会谈,共同策划清党和镇压工人运动,其中蒋介石负责行动,江浙财团负责经济上的支持,随后江浙集团立马提供了500万元的资金进行资助,4月1日又垫付300万元资金,而虞洽卿联系金融行业垫款600万元,商业联合会又答应募集900万军饷,直接促成了四一二事件。

虞洽卿

可以说江浙财团不仅是这次政变的主谋之一,而且还是主要帮凶,从始至终都在配合蒋介石的行动。

1.36亿元的资金支持

那么四一二前后,江浙财团一共给了蒋介石多少钱呢?答案是1.36亿元,具体数目如下;

1927年4月4日,江浙财团先向蒋垫付了300万元,其中银行工会分摊200万元,钱业工会分摊100万元,用于蒋介石的清党活动。

1927年4月25日,上海银钱业垫付了300万元,这笔钱原先是宋子文出面借的,而江浙集团提出条件,要求蒋介石发表保持上海工商业及维护金融业之方针,且钱必须用于保护上海,不过宋子文一开始答应,但后来拒绝,毕竟当时宋子文还没有成为即将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员,自然不会签字,后面还是陈光甫出面借钱的,其中银行公会垫款200万元,钱业公会垫款100万元。

陈光甫

1927年5月1日,江浙财团认购了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3000万元;

1927年7月,江浙财团认购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4000万元;

1927年10月,江浙财团认购盐余库券6000万元;

可以说从1927年4月4日到1927年10月,江浙财团为蒋介石提供了1.36亿的真金白银,靠着这些钱,财大气粗的蒋介石立马开始行动,毕竟当时蒋介石只控制了江南地区,其他地区他还说了不算。

助力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前面说了,蒋介石只是控制了江南地区,武汉还有汪精卫正牌的国民政府,北方还有冯玉祥的几十万大军,还有阎锡山的摇摆不定,奉系军阀依旧盘踞在京津地区,这些都是蒋介石要解决的事,但有钱的蒋介石自然不怕。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首先蒋介石切断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封锁航道,拉拢广州中央银行,让武汉国民政府的货币疯狂贬值,财政异常的困难,无法与蒋介石对抗。

其次就是拉拢冯玉祥,本来冯玉祥是支持武汉国民政府的,但冯玉祥和蒋介石接触后,蒋介石先让孔祥熙拿出50万给冯玉祥用来当军饷,随后又承诺每个月给250万的军饷支持冯玉祥,让冯玉祥立马倒下蒋介石这里,顺便还拜了把子,冯玉祥反过来劝汪精卫,本来就困苦的汪精卫直接一拍即合,七一五事变不久就发生了。

陈光甫

而阎锡山也一看蒋介石实力强大,立马也表示认同蒋介石,此时北方只有奉系军阀了,后来大家也看到了,张学良东北易帜让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民国,可以说这背后靠的就是江浙财团的财力支持。

蒋介石的投桃报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也投桃报李,对江浙财团提供了一些支持,首先在政治上大批使用江浙财团的人,主要负责财政和经济方面,比如钱新之任财政部次长、荣宗敬任工商部参等等,到了1928年11月5日,中央银行成立时的十五名理监事中出了总裁宋子文,其余的全是江浙财团的人员。

民国黄金十年

其次就是为了保护工业,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将把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27%,并且从1931年开始全面取消厘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列强对中国商品的倾销,为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还在其他方面通过法令来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一些没有彻底的执行,但至少在舆论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气氛,也让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1928年到1931年,新成立的的厂矿企业662家,资本总额25245万元,远超一战时期,而1927年-1937年也被称为民国的黄金十年

商铺林立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采纳了中国银行张公权等人的建议,在全国大量发行公债,并且成立公债委员会,以三大财团中的中国、交通、浙兴、浙实、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行储蓄会等九个银行为承受公债的银行,到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一共发行了26亿的公债,九个银行只需要按照面额的五成到六成认购,但到时候会全额给予六至八厘的利息,可以说是个暴利。

盟友变夜壶

不过蒋介石的这些措施只是为了加强和扩充自己的统治,而不是真正的发展民族工业,本质上他还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和列强的政治代言人,对于自己的盟友也不断剥削,以致于江浙财团的一些人开始对蒋介石不满,尤其是四一二后蒋介石不断张口要钱,简直贪得无厌。

其次就是四大家族的金融核心中央银行,当时中央银行成立的时候只有1亿元的资本,但全部用公债抵充,四大家族没出一分钱,可以说是无本的买卖,而四大家族随后利用自己的职权,让中央银行的资产急剧增长,到了1936年的时候,中央银行资本已经高达12.3亿元,要知道公债承购和推销,完全依靠各个银行,这些直接促成了四大家族的崛起。

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不断发展,这时候的江浙财团除了除了王正廷、钱新之等少数人发展为依附于蒋介石的地方官僚资产阶级之外,其余的全被蒋介石一脚踢开,他多次敲诈勒索自己的盟友,采取高压手段强行他们派购公债,强行入股江浙财团的银行。

尤其是1935年颁布法币政策,直接收回了江浙财团的代表“南四行”的发行权,这时候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最终财力雄厚的江浙财团在蒋介石的各种手段下分崩离析,到最后啥也没捞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财团   库券   蒋介石   中央银行   夜壶   公债   国民政府   盟友   南京   蜜月   上海   短暂   民国时期   家族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