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最后悔的三件事,爱错一人,杀错一人,放错一人

细数中国近代风流人物,蒋介石也算屈指可数,他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在蒋介石的一生中,他做过很多违背时代潮流的事,但也曾做过有益华夏民族的事。

倘若细看蒋介石跌宕起伏的人生,我们会清楚的发现,蒋介石好像最终败在了自己手中,这也让蒋介石后悔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决定,蒋介石年迈时曾对人说过,有三件事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总结来说,有“三人、三错”让晚年的蒋介石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他不明白为何年轻时的自己会做出那般蠢事,而这些蠢事也是导致他陷入苦闷的根源。

1949年12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逃亡台湾。但,他即使在被赶到台湾后也依然做着复国的春秋大梦。从他在台湾安定下来开始,就一刻也没有停止反攻大陆的谋划。直到晚年自己再没有精力应对繁杂的政务后,他才开始痛定思痛,总结自己之所以失去江山的原因经验。

在日记里,他写下了那些年轻时做错的决定——爱错一人、杀错一人、放错一人。他认为正是这几件错事,让他慢慢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机会。那么,究竟是哪几个人让蒋介石感到如此后悔呢?

1964年,台湾新竹县湖口乡装甲兵基地发生了一起未遂兵变。兵变虽由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策划,但却牵扯到了前装甲部队的实际控制者、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蒋介石在兵变后意识到,这场兵变不仅是蒋纬国“御下不严、难辞其咎”。还很可能是赵志华在为自己的老上司图谋不轨。因而,此后十多年里,蒋纬国都被蒋介石排除在了权力中心之外,军衔也一直没有得到晋升。

对蒋介石而言,兵变是对他权力的严重侵犯;而对蒋纬国而言,兵变很难说不是自己的老下属在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登上总统大位的机会。蒋纬国深知,自己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在蒋介石眼里,自己是没有机会继承他的权力的。而等到自己的兄弟蒋经国上台,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极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为了权力,他需要保持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但湖口一场未遂的兵变让他的想法成了泡影。

蒋纬国

因为赵志华的贸然之举,让蒋介石意识到了蒋氏家族内部不稳的状态。此后的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军队,也淡化了自己这个不安分的二儿子在军中的影响力。但人到晚年,蒋介石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忽的又后悔起来。如果年轻时没有在日本遇上那个令自己心动的女子,如果没有收养她和自己的友人生下的儿子,那是不是也就不会有“今天”蒋纬国夺权的闹剧了。

在日记中,蒋介石记下了自己的后悔——不该因为一个女人而如此偏爱儿子,给了他掌控军队的机会。也正是他的日记,为我们揭开了那段不堪往事。

1908年,赴日留学的蒋介石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和自己的学长戴季陶一起成了跟在孙中山背后的“助理”。彼时的孙中山正处于日本黑龙会的保护下,而日本黑龙会与日本当局为了拉拢孙中山一行,派出了一个才貌双绝的艺妓——津渊美智子,试图用美人计来影响这批日后的中国政府要员。很快,两个年轻人蒋介石、戴季陶就把持不住了,他们几乎同时追求起了津渊美智子。

在两个“年轻俊杰”之间,津渊美智子最后选择了戴季陶。不久后,她为戴季陶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戴季陶却无情否认了他和津渊美智子之间的感情,津渊美智子悲怒交加下也一走了之。最终,蒋介石收出于当初对这个女人的爱收养了这个孩子,并给他取名为蒋纬国。

对这个孩子,蒋介石也视若己出并给了他不同于长子的溺爱。也许是物极必反,过分的溺爱更让长大后的蒋纬国深深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并想要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在这样的想法支撑下,他开始全力掌控并洗脑蒋介石让他带领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装甲部队。从1946年到三年内战结束,他几乎把这支部队打造成了只听命于其一人的私军。

正是这支私军给了他底气。即使国民党败走台湾,蒋纬国也仍拥有夺权的基础。奈何赵志华没沉住气,让蒋介石借机清洗了他留在军中的触手。但也因此造成了蒋氏家族内部的风波,间接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不稳。

除却对偏爱蒋纬国的事感到后悔外,蒋介石在即将逃离大陆时还因为错杀一个人,从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这个人就是和张学良一起主导了西安事变的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

杨虎城本是农家子弟,在乱世中为求自保,才一步步拉起了队伍反抗军阀和帝国主义入侵。1922年,他在与北洋军阀的作战中失利,才带领残部投入国民党阵营。在随后的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内战中他都一直坚守自我、一心抵抗外侮。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开始大肆“清党”,而杨虎城拒绝执行这一命令,这给蒋介石留下了此人“听调不听宣”的印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开始向蒋介石进谏要求抗日,但遭到冷遇。不得已之下,杨虎城的西北军只能在陕西一省局部维持不打红军的局势。直到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逼迫杨虎城出兵“剿共”。杨虎城与当时同在西安的张学良在几番商议后,决定扣押蒋介石,以武力胁迫其改变主张,立即抗日。西安事变爆发,慌乱不已的蒋介石没能逃出大军的围困。

兵谏后不久,中共派周恩来到西安,协助张、杨二人与国民党方面谈判。在周恩来影响下,张、杨二人决定和平解决此次事变。蒋介石在受到挟制的情况下不得不当面向张学良承诺,不再剿共且全力抗日。

在初步达成协议后,蒋介石的人身安全也有了一些保障。这时,他的政客本能便开始占据其思想了。在蒋介石看来,自己本来就是要抗日的,只不过是要在抗日前清理干净国内的“共匪”,才好全力以赴应对日军。但自家的两个将领却直接“带兵入宫”,以武力强迫自己一个“国府总统”,这样的乱臣贼子简直该杀!

于是,在与中共方面妥协后,蒋介石就提出了让张学良送他回南京的“建议”。而张学良,虽然猜测到了蒋介石可能不安好心,但为了让蒋介石能真正执行“和解协议”,他还是去了。孰料,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几乎是刚下飞机,就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而这一关,就是数十载。直到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张学良才得以重获自由。

张学良

而杨虎城则被蒋介石干脆利落的收了兵权,于1397年1月被迫“出国考察”。但杨虎城是农民出身,为了救国,他可以付出一切。即使被迫出国了,他的抗日救国之心也依旧未死。为了完成抗日心愿,他再次不顾风险回到了国内。这次,本就不打算放过他的蒋介石直接让军统特务将他和他的家人都抓了起来。

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眼看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大势已去,蒋介石便开始对那些使他走到今日地步的共产党员、爱国人士杀心大起,而杨虎城,作为其心目中的乱臣贼子,自然是必杀之人。作为一个以暴力治国的大军阀,这可能是蒋介石唯一能想到的报复即将成立的新政权的手段了。

1949年9月初,杨虎城及其家人被国民党特务转运至重庆戴笠故居戴公祠残忍杀害。杨虎城被害后,其遗体直到12月份重庆解放后才被发现。当年12月11日,在重庆市军管会的组织下,杨虎城将军的遗体终于被发掘出来。在戴公祠,两名来自《大公报》、《新民报》的记者记录了这一事件。报道发出后,社会各界都对杨虎城将军表示了极大的敬意,而对蒋介石的残暴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就这样,蒋介石在自己待了七年之久的抗战陪都失去了人心。

而在全国范围内,在本就不满与蒋介石剥削统治的广大人民看来,这不过是让蒋介石头上这一顽固反动派头上多了一项罪名。但对蒋介石自己来说,当时的杀人泄愤,只让自己的报复心理得到了满足,长久来看,这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而只能让人民更痛恨自己,让共产党对自己的批判更加猛烈。也因此,到了晚年后,蒋介石,这个看起来是政客实际上只是军阀的统治者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错杀了杨虎城。然而往事已矣,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再怎么思量,他也只能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消磨时间。

杀杨虎城可以说让蒋介石彻底丢了民心,但在统治大陆的岁月中,他还放错了一个人,这让他失去了对国民党约束和统治力,失去了广大中低层党员的忠心。这个人,就是他同父异母的长兄,蒋介卿。

此人因为任人唯亲的蒋介石而被提拔,做了几任官,拿着蒋介石给的鸡毛当零件,贪了好大几笔钱。而在民间,作为总统兄长,蒋介卿更是成了浙江奉化首富。也不知道这“首富”二字中,有多少是巧取豪夺的民脂民膏。

而蒋介石对其肆无忌惮的贪腐行为,则是重重提起,轻轻放下。这一十分不智地行为让部分也曾有过“天下为公”理想,也曾想过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高官和中低层党员彻底失望了。在看完了蒋介石对自己亲哥哥的处理后,整个国民党都对这位新任“总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内举不避亲”、“刑不上亲信”。

从此,国民党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堕落了。

今天的人们在阅读那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时,可以发现国民党在中国屹立几十年,始终处于党内松散、派系林立的地步。尤其在蒋介石上台后,更是大肆扶植亲信,利用亲缘关系、师生关系,发展只忠于自己的嫡系人员。而在对待这些嫡系人员时,蒋介石也可谓是只讲忠心,忽视其他。正是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国民党才开始了彻底的腐化。一众国民党人,几乎都向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路行去。即便有少数志向高洁者,也难以挽回颓势,因为他们不是被高层排挤,就是被基层打压,又谈何挽救一个问题重重、积重难返的政党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湖口   西安事变   解放战争   蒋介石   晚年   周恩来   乱臣贼子   后悔   兵变   军阀   西安   台湾   日本   国民党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