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知青:滞留北大荒41年,41年后战友来找他:跟我回京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年轻人去农村扎根,去农村学习”。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伴随着一句句类似这种的话语,许许多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响应号召,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去学习新思想,进行再教育。

根据统计,在进行下乡再教育的浪潮中,将近两千万的青年人投入到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因此这些人也被称为知青。

在经过了27年的发展,浪潮结束了,有些人选择重新回到城市发展,但是也有些人,还在农村默默无闻奉献,甚至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一、前往北大荒

邹雪生就是在这场大洪流之中最后一位扎根农村的知青,原本有着幸福生活的邹雪生,因为突如其来的大乱动,导致家庭支离破碎。

父亲原本是一位走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因为受到牵连被放逐到江西老家进行改造,母亲也因巨大打击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邹雪生兄弟俩也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1986年自己的弟弟被送去了江西和父亲一同改造,这时只剩下邹雪生一人,那么他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该何去何从?

后来服从党的安排,邹雪生也成为了当时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知青里的一员,被安排到北大荒去进行学习。

在火车站里到处都是分别的声音,火车上都是前往农村的知青们,和父母告别,即将前往远方。

那个年代的北大荒,说是人迹罕至也不为过,杂草丛生,根本不适应生存。

夏天天气炎热,不注意防护被蚊虫叮咬就会有传染病,到了冬天夜晚气温降低到零下几十度,稍不注意就会被冻伤手脚。

知青的工作又脏又累,让第一次在农村生活的知青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每天累得叫苦不迭。

可是既然来到了就是适应,有的人想尽办法想要回城里,有的人见识到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更加坚定了想要建设农村的决心,不把农村发展起来绝不回城。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光要注意自身安全,还要去干活,规定的工作必须要按时按量完成。

冬天时需要经常抢收豆子,否则豆子被冻坏了就无法使用。

当时下乡的年轻人当中,不乏因大意疏忽被冻伤脚趾的人,但是人一多,也就不觉得苦了。

在下乡当知青的人里,大多数都是同龄人,因此也不乏热闹的活动,还有人在来农村之前,带来了许多书籍在闲暇之余观看。

邹雪生热心肠,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其他战友们,因此友谊也在默默升温。

对于十几岁的知青来说,对于知识的渴望是无可比拟的,加上北大荒的生存环境,只能寄托于书籍进行学习。

邹雪生也正是在在这个时候学习书里的各种知识,学习书里先进的思想文化。

好在兵团对于书籍没有很大的约束,各式各样的书籍都可以拿来学习,让知青们在枯燥乏味的下乡生活里能够得到唯一的慰籍。

当时邹雪生就是这个村知青团队的队长,脏活累活全都抢着干,把周围人都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照顾。

寒冷的冬天这一幕格外的温暖人心,也许于来邹雪生来说,可能也是想起来离自己几千公里以外的弟弟。

辛苦的日常生活中,邹雪生也交到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做叶明。

两人经常互换书籍,在生活中也会互相帮助,有天夜晚接到通知需要加急抢收豆子,他们几个就投入了劳动中。

忙碌了一夜后,邹雪生身上的汗已经结成冰贴在身上,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稍不注意身体就会导致失温

在这关键时刻,叶明和一起干活的知青们,赶快帮邹雪生褪去身上的衣物,紧贴在周围取暖,旁边有人专门倒水让邹雪生取暖。

就这样忍受着刺骨的寒风终于回到宿舍里,叶明几人连忙把邹雪生的鞋子脱掉,一遍又一遍的揉搓着,这才帮邹雪生度过了险情。

后续的生活中邹雪生和叶明明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是没有不散的宴席。

叶明家里想让叶明回到城市里,但是所在的兵团说什么都不愿意放叶明走。

可是按照规矩,只有兵团同意办完手续才能回到城市里,要不然必须呆在农村。

机会就在眼前,可是却抓不住,这让叶明很是痛苦,所以经常来找邹雪生倾诉。

后来邹雪生想出来一个办法告诉叶明,就是放弃自己的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然后按照政策就可以顺利回北京。

有了办法让叶明很高兴,赶忙就给家人说了这件事,后续也很顺利,叶明接到了回北京的通知,他连忙找到邹雪生告知了这个消息。

邹雪生一边为叶明高兴,一边又期盼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北京,什么时候能够和自己的父亲弟弟一家团聚。

两人彻夜未眠,聊了一夜。

邹雪生告诉叶明说将来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叶明也让邹雪生放宽心,告诉他一定可以回北京的。

二、滞留北大荒

等待叶明被接走后,陆陆续续的战友也慢慢的离开了知青点回到城市生活,邹雪生的内心也变得复杂起来。

有时会想到自己的父亲和弟弟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父子三人还有没有可以团聚的一刻。

他时时都在期盼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劳动,和众多知青们一起回到城市里去。

后面邹雪生也有尝试过申请回城,但是因为他父亲身份的影响,被开除军籍也没有了北京的身份,所以他根本没法回去。

无奈只能一直待在北大荒,和这漫山遍野的田地作伴。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城的事情一点眉目也没有邹雪生的内心慢慢也变得平静下来,安心的在农村扎根了下来。

后来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女生,两个人也慢慢的走在了一起。

时间来到1980年,邹雪生的女儿出生了。

日子虽然比较清苦,但是回到家看到老婆和女儿温馨的场面,心里又充满了干劲,可是老天好像非要和邹雪生作对。

1990年邹雪生发现了一个机会,想到承包兵团的土地种庄稼,想要改善现在的生活。

刚接手不久,碰到了天灾,大片庄稼枯萎,为了继续养活一家老小,连种庄稼的种子都给吃了,还欠了几万块的外债,积攒多年的家底瞬间掏空。

日子实在太苦了,邹雪生的老婆过不下去这样的日子,提出了离婚。邹雪生也没有挽留,继续自己一个人照顾年幼的女儿。

一无所有的来北大荒,到了有女儿的年纪,还是过的这样落魄,只能带着女儿住在破落不堪的茅草屋里生活。

女儿渐渐长大,邹雪生只能在团部干些零散的工作勉强度日,到了初中,负担不起学校的学费,被迫无奈女儿也只能辍学,独自一人前往深圳打工去了。

邹雪生越发苍老,破落的茅草屋连油灯都点不起,夜晚睡觉也经常会被刺骨的寒风冻醒,只能摩擦着双手感受着仅有的温暖。

后面也被人雇佣去看农用设备,一个月将近一千块也够自己生活,可是在大冬天在雪地生活几个月,整天与狼为伴,夜晚经常会听到狼群的吼叫声,有时还会被狼群围攻。

他甚至不敢生病,一旦生病了,周围没人照顾,很快就会成为狼群的食物。

那时的邹雪生常常很迷茫,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自己一直活下去。

像这样的生活邹雪生一直过到了2008年,此时年过半百的邹雪生在一家工地打工。

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疑惑着询问着对面,得知电话对面是叶明时,可把邹雪生高兴坏了。

后面叶明联系到了几位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们,回到了熟悉的地方,看到那些熟悉的地方,叶明几位知青们都感慨良多。

在邹雪生家做客时,看着破落的茅草屋,众人的内心愧疚不已。

没有想到当时这么善良的队长,竟然一直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直在北大荒生活了几十年。

回到北京的叶明,靠着自己的努力,在部队里也当上了一官半职,问到后面为什么邹雪生和自己还有当年的战友断了联系。

犹豫半天,邹雪生不好意思的说到自己过得太差劲了,实在是没有脸去打扰当年的朋友们。

听到这些,叶明一行人答应着一定要把邹雪生给带回去。

本来消失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燃烧了起来,但是邹雪生却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

因为当时随着大乱动的结束,自己也去相关单位了解过,机会很渺茫。

如今又过了几十年,自己已经扎根在了北大荒,想要回去谈何容易,但是邹雪生也没有拒绝几位好友的好意,便没有当作一回事。

三、顺利回京

但是知道此事的叶明却格外的重视,回北京之后立刻开始了调查,一定要把这位老战友给带回北京,绝对不能让好友失望。

很快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找到了邹雪生生尘封已久的档案,叶明立刻写信告诉了邹雪生这件事。

邹雪生知道后感激不已,没想到过了几十年,自己在叶明的心里还是格外的重要。

后面在叶明的帮助下,邹雪生恢复了城市的身份,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北大荒,终于回到了期盼已久的北京,他高兴得喜极而泣。

很快各种证件也陆续办好,可是落户北京的话需要有直系亲属证明才可以,叶明就坚决的回答到我家就是你家,然后托关系找到了接受档案的单位。

事情办好后,叶明赶快给邹雪生打去了电话,接通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回京,在此之后邹雪生也正式成为了北京的一员。

在北大荒生活了41年,邹雪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进去,对北大荒的农业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更是和一起下乡的知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始终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到一次次的困境中突出重围。

下乡运动虽然已经结束很多年,但是精神还是影响着现如今的年轻人。

结语

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不畏生死,扎根农村,建设农村,面对苦难时敢于豁出一切的精神。

在一次次的枯井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和勇气,砥砺前行,在同时代的知青里,像邹雪生的这样的人有很多,都是在默默无闻的奉献。

有的被人铭记,有的永远留在了北大荒,令人惋惜,他们都是我们该永远铭记的人。

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民不朽,精神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北大荒   知青   再教育   兵团   北京   战友   中国   弟弟   年后   父亲   女儿   农村   书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