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秉烛夜读,可不是这样子

秉烛夜读,是这样子?

最近电视剧《地道战》王千源灯下读书的剧照引起观众热议,很多观众对比起了老电影。

王千源电视剧《地道战》,炕头上是一盏漂亮的玻璃罩煤油灯,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演员刚毅俊秀的面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过这种煤油灯的应该不少,也知道这个灯在漆黑夜晚,灯芯调大,一间屋里还是能照亮的。但是,要是背对着光线看书,那肯定就得费眼神了。

王千源这不像是真的认真读书,只能是为了上报纸摆拍玩动作。

窗户上的窗帘,不是纸糊的,而是布料的帘布。不知道窗帘上面的轨道,是不是铝合金的。

油灯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就有记载,也留下了很多精美的文物,金属的,陶瓷的,照明用的,装饰用的,皇宫里礼仪用的,可谓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但是,不算固体的蜡烛,用于点亮油灯的液体油,一直都是来自民间古法提炼,老百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地取材。海边的渔民,就会熬出鱼的胶油来做灯油。

在贫穷的农村,用的最多的也就是青油,用一根浸润的灯草挑着,为了节约灯油,也就只能发出一点的微弱光。

用煤油来点灯,那不光是近代的事,而且即便在城市里,用的起“洋油”点灯照明的,也就算是小康之家了。

解放前的中国,煤油叫“洋油”,铁钉叫“洋钉”,就叫火柴,都叫“洋火”……

经济算是相对发达的江浙地区,老百姓家里点煤油灯还算正常。军队,政府机关,有钱的老板掌柜的,也能用上更亮的,能便携的马灯。

大多数偏远贫困的广大农村,王大队长那么时髦高级的玻璃煤油灯,在抗日战争,怕是见都没见过。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农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常生活自给自足,不用花钱。

就是五六十年代,一般老百姓家里,点个煤油灯照明,谁不算计着省油照亮呢。

所以,民间就把浪费和不省事的人比喻成做“你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看看老电影《地道战》里的“高传宝”夜读《论持久战》。

高传宝凑近在一个老油灯昏暗的灯光下,脑袋都快贴到油灯上了,但是光线照着书本上,正好看清文字。

王千源是个很好的演员,他能出彩的影视剧,导演道具相必也很优秀,可惜的是,他不可能每部剧都是精品,碰到每部剧的导演道具都是精英。

一个简单的镜头对比,是新老两辈文艺工作者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

#地道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洋油   刚毅   灯油   煤油灯   地道战   油灯   中国   光线   老百姓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