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华文脉延续之谜-国家宝藏之发现藏书库(二)

或许是解放沈阳脚步的加速,让慌乱中逃离的国民党特工们似乎将这份密档遗忘了。而奉命接管“东北剿总大楼”的解放军特科人员接过战士们查获的这一密档时,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恍惚感。这种让人难以名状的感觉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在所有接触过这一密档的红色特工身上传播开来。

此刻,这份特别档案就放在沈阳特别市军管会公安处特科负责人韩枫的办公桌上。(韩枫,现年44岁,是一位曾深入敌后潜伏多年的地工。沈阳解放初期,他从国民党保密局沈阳站情报处的一名少校副官被召回恢复身份,负责清除国民党潜伏在沈阳的特工人员。)在韩枫的印象中,类似如此密级的档案是应被转移或是销毁了的,但却是完整而安然的存放在档案室内似乎有些反常。当他打开这份密档后,看到档案袋内竟然只是一张泛黄的字帖。但上面所书写的文字是一种宛如天书般的字符,似乎在沈阳的古城门上见过。

韩枫思忖道,难道是满族文字,可又似图非画,无圈无点。虽有数十字,看上去却是书写流畅,有张有弛。宛如一个书法大家的精致小品。不过让他不解的是,字帖上的文字呈朱红色,散发着一种类似中药般的异味。味道虽淡,却不绝如缕。而档案袋上面的符咒又是什么用意呢?他放下这在他眼中如同天书一般的字帖,陷入深思。忽然,他猛然想起正奉命接管东北大学的军代表、老战友徐望,便驱车前往徐望的临时办公驻地——东北大学图书馆。 当下正奉命接管东北大学的军代表徐望解放前就毕业于东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抗战初期,徐望在1941年因反满抗日被追捕,辗转北京、西安,欲去延安,因遭遇日军封锁,便考入迁至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同时参加中共南方局青委会直属地下组织“读书会”,成为东北大学学运领袖之一;1945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川北分会理事及机关刊物《文学期刊》编委、《东北文化》周刊主编。“校场口血案”后被东方中学解聘,再次被反动派追捕。1946年9月赴延安后,历任陕甘宁地区陇东中学、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组、华北解放区华东大学三部文学系教师兼文艺研究室研究员。1948年后任军管会文教委东北组组长,作为军代表奉命接管东北大学。)当韩枫将发现这张字帖的前后过程简要地讲述一遍后,便将字帖递给徐望。徐望看到字帖后蓦的一惊,他下意识地取出一副白手套戴上后,小心翼翼地接过字帖仔细审视。

徐望在沈阳解放前就读东北大学中文系时,深受东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办者、著名学者金毓黻的教诲,对中国古文字学有一定造诣。但是在这有圈有点的满文面前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张字帖上的文字乍一看是蒙古文字,但又略有不同,和满文又有着些许相似之处。徐望记起在大学就读时金毓黻先生提起过满文的特征是“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但字帖上的文字形似满文,却又绝对不同于他所接触到的满文。凭着一种坚定而执着的信念,他对韩枫说:“按我的分析,这上面的文字或是满文的一种,但我不是满文专业的,还无法确定。你如果相信我,就把这张字帖放我这两天。我请东北大学的古文字专家们解读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公安处   保密局   藏书库   天书   满文   延安   文脉   档案袋   文学系   字帖   中华   国民党   宝藏   中国   特工   东北大学   文字   代表   发现   档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