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63师的那些年(二十七):陪同下部队检查军营文化活动

从广州走访回到部队,(1996年6月7日)师政治部洪汉文主任对我说:把你调整到宣传科任副科长的命令到了(正营以上调整需报集团军批准)。

宣传科副科长是个正营级职位,与我现有的职级一样,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因《热血铸军魂》一书尚没杀青,我到八月底才去宣传科报到。

6月10日,军区文化部检查组来师里检查部队双休日活动情况。这项工作属于组织部门青年工作范畴,当时我在组织科负责这项工作,于是随洪主任陪检查组去师所属部队转了一圈。

部队的威风锣鼓

上级对部队双休日活动情况如此重视,并开展专项检查,也许与大环境有关。

过去,囿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部队营区除弹药库、油库等筑有围墙外,连队、机关宿舍、办公大楼等设施都是敞开式的,军民可以随意出入,重要目标的警戒和安全主要靠哨兵保障,(详见我写的《哦!凤山军营——军民关系水乳交融》)。

在物资匮乏、军人供应和待遇高于地方的年代,军营的生活相对丰富(特别是看电影方面),外界对官兵的诱惑和影响较少,他们也很少外出,即使外出也是帮助群众做好事、解难题(比如打扫卫生、帮学帮教、军民共建等)。

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部队基本驻扎山区,营区树木成林,环境优美,驻地百姓到营区砍(拾)柴、放牛、踏青,挑东西到营区叫卖。特别是部队放电影时,当地百姓会成群搬小板凳来部队观看。这已成了常态。

九十年代后,地方经济建设走上快车道,百姓渐渐富裕,军地反差拉大,地方文化生活相对丰富了起来,录相厅、卡拉OK厅、歌舞厅和餐厅、大排档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对官兵的影响较大。而军营建设和活动因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相对滞后,官兵基本处于“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状态,业余时间基本停留在闲聊、打牌、写家书、唱队歌、看电影、打球等传统项目上。尽管各级在思想教育上没少下功夫,但还是有少数官兵们耐不住寂寞,会偷偷摸摸往外跑,从而引发这样那样的问题。

部队官兵业余时间在学习电脑操作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力增厚,对部队建设投入增加,部队有条件加强和改善营区建设,从过去的“人可以随便走,车可以随便开”的状况,渐步扭转为“兵在营、官在位、车在库”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这也是部队迈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要求。

1996年我给高炮团撰写的关于搞好周末育才的政研文章

但封闭式管理并不是单纯地把官兵圈在军营,而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高格调的军营文化活动,消除外界庸俗思想文化对官兵的逆塑造,把官兵拴在军营、乐在军营、心在军营、在军营成才。所以各级对部队的文化建设和业余活动十分重视,也舍得投入。

1995年,我给高炮团撰写的关于抓好封闭式管理的政研文章

一路上,检查组看得认真,问得很细。各团纷纷拿出自己开展活动的看家本领。如487团的读书育人活动、488团的威风锣鼓、炮兵团的读书演讲和卡拉OK比赛、高炮团的周末育才等,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检查中,官兵们普遍反映,现在除了正课的训练教育,业余时间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丰富多彩,我们不但“玩”得开心,而且“学”得称心,谁还会想往外跑呢?

部队开展的体育竞技活动

6月15日,陪军区检查组来到驻汕头莲塘的488团。这是检查组在我师检查的最后一站,也是我师唯一驻扎在特区的一个团队。

488团自前年8月从饶平山区移防到汕头特区,环境变了,反差大了。面对周边“灯红酒绿”和军地反差的影响,该团不等不靠,狠抓军营文化建设,使军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率先在全师组织起威风锣鼓队,吸引了大批官兵积极参与,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军营的凝聚力、向心力。

部队组建的腰鼓队

抵达488团的当晚,陪同检查组有关人员去汕头海湾大桥参观,体验当地文化夜市。

汕头海湾大桥当时是广东省内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去年(1995年)12月底建成通车,中央第三代核心亲自题写桥名,并参加了大桥开通仪式。该桥已成为该市的地理性标志。

当我们行驶到金砂区时,有两位女士各驾驶一辆男式摩托车在宽阔的大道与我的面包车并驾齐驱好长一段时间。

部队的司机都有血性,摩托女士也不甘示弱。一会儿我们在前,一会儿他们追上。

到龙湖交叉路口等绿灯时,一位摩托女士掀起她的头盔镜罩,并轻敲我们的车窗,热情地给我们打招呼。

坐在副驾驶座的我,摇下车窗问道:有事吗?

她说,兵哥的开车技术真好,请问你们去哪儿?

我说,参观海湾大桥,看城区夜市。

她说,哦,等会儿我们请你们去(歌舞厅)听歌行不行?

1996年,我陪肖泽泉老政委及他夫人在汕头海湾大桥上的留影

此时,我们后面的车窗摇了下来。女士往里一瞧,见车里还坐有五、六位军人,便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叫我们的司机把“BB”机号给她。

按部队规定,军人的联系方式是不能随便给地方人员的,更不会随便与他们交往和外出玩耍。但我调侃道:去哪听歌?

女士说,附近的汕头国际大酒店。

23层的汕头国际大酒店,当时是汕头市区最高的建筑,也是最豪华的酒店,在那儿听一场歌没有几千元根本下不来。我说,那儿的消费可不低哦,届时谁来买单?

女士说,当然我们买。

此时,坐在车里的人都齐声哄笑道:我们也要去。

两位摩托女士听后婉尔一笑,见绿灯亮了,急忙合上头盔镜罩,手拧油门,“轰”地一声,就不见了踪影。

这个小小插曲,让大家一路说笑不已。都说潮汕人保守,没想到还有如此大胆、热情、奔放的“潮女”,真是大开了眼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军民关系水乳交融。

据说,潮汕地区有一批富家子弟热衷于玩高档摩托,而且玩得很酷,但危险性也大。八十年代汕头第一批玩摩托车的人,大部分不在人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军营   卡拉   军民共建   部队   高炮   汕头   营区   检查组   军民   文化活动   封闭式   大桥   威风   官兵   海湾   女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