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向命运低头!一一六枝矿中学子之一

左一 白平

作者简介:白平,原贵州省公安厅巡视员。曾任六盘水市公安局局长、黔西南州公安局局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三线二代,曾先后三次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现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六盘水市三线文化促进会顾问。


我的母校一一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原六枝矿务局中学,简称:六枝矿中),自全国恢复高考后,曾创下连续三年在全省高考中夺冠的佳绩。每年高考,都有一大批三线子女考进各类大中专学校,这不但为当年的六枝矿区成千上万的三线建设者,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也让数以万计的三线二代,迈上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如今,在矿中就读的一大批学生,走进社会后,已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各行各业的骨干。

在六枝矿务局中学近五万名历届毕业生中,我得发小、七五届毕业生赵锡伟,无疑是母校闪烁的群星中,最为璀璨瞩目的学子之一。

我和锡伟从小长大,几十年来交往甚密,情同手足、亲如兄弟。锡伟老家是江苏的,父亲当年随着三线建设的大军,转战到了六枝矿区,是煤炭部第65工程处的一名技术员。全家兄妹四人,他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母亲为了照顾家庭,留守在家。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就靠父亲一人的工资。虽说当年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但他们家的经济状况,算是十分拮据的。几兄弟的衣裤,补丁叠补丁,老大穿过的衣服继续延续下来,二哥穿后,锡伟又接着穿。

记忆中:有一天,他没来上课,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什么原因。事后,经过一番打听,我们才知道,他全家竟然“中毒”,卧床不起了。这毒源,是他几兄弟去公路边,采摘了很多的槐花,回家后搅拌在稀少的面食里,烙饼充饥,饱餐一顿后,导致头晕目眩中了毒。

尽管那时的生活十分艰辛,可赵锡伟的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并不贫乏。他比我们更早地触摸、探寻了“文革”初期,“语录”、“样板戏”这些“标配”的政治性读物以外的书籍。

他曾神神秘秘地告诉我:“我家床底下,有个小木箱,里面全是老书,是我父亲藏起来的。我经常偷偷地去翻看。里面除了有《水浒》《三国演义》《红与黑》等好多中外名著外,还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太有趣了……”

他聊到的一些书中的故事和情节,常常讲到的一些解惑答疑之问,让我们闻所未闻,十分惊奇。除了天资聪颖、勤学善思外,这些课堂以外的收获,让他在我们发小中,显得与众不同、犹如鹤立鸡群。

赵锡伟从小,学习成绩就呱呱叫,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历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数理化”,好像他就没遇到过难题,每次考试,都是稳坐全班“数理化”的冠军。初中时,我们这些发小都调侃他是“小华罗庚”。

锡伟的成绩优秀,在学校师生中是个名人。可他小小年纪,由于营养不良,早早地患上了“夜盲症”,导致眼疾严重……

他很怕走夜路,晚自习的路上,虽有发小结伴而行,可他也总是一路跌跌撞撞,经常摔跤。

一次,学校晚自习后,大家从教室里鱼贯而出,在门口挤成一团。不知是谁,在我身后突然猛推了我一下,我“咚”的一头撞向锡伟。那一刻,不知是事发突然,来不及反应,还是室外光线昏暗,导致他没看清门前的险景,总之,锡伟从教室门口的过道上,一下坠落在一米多高的台坎下,将脚摔伤,在家休息了好几天才来上课。

这事,尽管锡伟和他父母,都没有责怪我半句,但我却十分难受、无法释怀,自责了好几天……

一九七三年,我和赵锡伟等一拨发小,有幸一同走入了六枝矿务局中学,就读高中。

进校后,我和锡伟虽然没有分在一个班,但是每天在校园里面,都能见面。而且,因为住校,每到周末回家的时候,我们一同回家、然后又一起返校。

记得赵锡伟进校不久,便入了团,当了班长。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依然对各科课程,热忱不减,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旁若无人地沉浸在大量的数据和演算中。

执着的辛劳,定有收获和回报。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每个学期的考试成绩,总是位列年级前茅。与此同时,在学校学工、学农、学军的各项活动中,他也不甘示弱,走在了大多同学之前。

当时,曾有人讥讽赵锡伟是“白专典型”,是个“书呆子”,但他们根本不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有多么的丰富和充实。

锡伟除了热衷那些在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理化”,偏爱一些科普知识的学习之外,还不断涉足于对艺术修养的感悟。

记得高中毕业后,赵锡伟不知从何处借了一把小提琴,毫无乐理知识的他,居然痴情于“五线谱”,每天闭门不出,自学自练,并渐渐入了门。后来,他在矿上一位老师的辅导下,竟逐渐琢磨出了一些门道。

当65工程处成立宣传队时,急需懂得乐器的成员,于是锡伟自然而然地进了乐队,成为一名小提琴手,参加了六枝矿务局的文艺汇演。

后来,锡伟到水城矿务局的顶拉煤矿工作不久,又被抽调到了矿上的宣传队,参加了水城矿务局的文艺汇演。这一爱好,他延续至今。

前不久,我还听一位发小说:“赵锡伟还会玩钢琴,演奏水平还不一般呢……”

也不知他何时学的,怎么学的?

一九七七年初,赵锡伟参加了工作。在水城矿务局的顶拉煤矿,他成为矿上运输队新的一员。

没下过矿井的人,不知阳光的可贵。尽管井下运输的危险系数和劳动强度,比采掘一线稍好些,但锡伟视力不好,他总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井下作业时,锡伟要仅凭头上矿灯发出的一束亮光,在黑乎乎的巷道里、在一溜矿车之间,和同事们一起,要么将一辆辆装满原煤的矿车,不间断地用电瓶机车,拖向地面;要么又将一根根坑木、一车车沙石,从地面拉到巷道尽头,然后又将这些材料,从矿车里卸载下来,用以保障采掘一线的施工需求……

无法想象,赵锡伟这个视力受限的人,当年他在井下这个艰苦的作业环境中,是怎样进行沉重的体力劳动,熬过那些艰辛日子的……

好在,机会终于来了!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这如同震撼人心的一声春雷,让我们这代人有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赛道。

赵锡伟凭着多年来积淀的知识功底,一鸣惊人,顺利考上了华南工学院,就读该院的内燃机专业。

赵锡伟从一个井下工人,直接考进了广东的高校,一下变成了大学生。这不但让矿上的同事们感到惊喜,也让我们这些一起长大的发小们羡慕不已,引以为傲。

进入大学后,赵锡伟凭着一股子与生俱来的拼劲,继续向新的领域全力冲刺。临近毕业时,他因各科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国家第一次公派硕博连读出国留学生考试。但遗憾的是,他因视力原因,体检未过关,锡伟与“出国留学”失之交臂。

去不了国外读研,那就考国内的!赵锡伟毫不气馁,没有向命运屈服。次年,他如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记得当年他曾从上海机械学院,给我寄来一封信,勉励我要在事业上,不惧困难,展开人生一搏!

至今,发小这封80年代初期的来信,我仍珍藏着。每当看到它,我便会眷恋过去那儿时的时光,感觉自己也增添无尽的生活动力。

赵锡伟研究生毕业后,分到了中科院的广州能源研究所。

从那时开始,他更是一心扑在事业上。工作中,他搞科研、发论文,还经常跨出国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还不到40岁,他就晋升为研究员。并被推选为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和省直系统青联副主席。这一切,可谓天道酬勤啊!

生活中,赵锡伟也如其所愿,在广州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结婚生子,一家人过上了平安、幸福的小日子。

然而,视力问题,仍是他前行的人生路上,举步维艰的绊脚石!

过了不惑之年,赵锡伟的视力便不断下降,进入天命之年时,双眼几乎失明,啥也看不清了。

正当年富力强,事业高歌之时,赵锡伟却遭遇到了失明之苦。可想而知,这种打击,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换作心理承受力不那么坚毅的人,也许早就该待在家里,成天唉声叹气了,埋怨命运的不公了。

但赵锡伟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也从没有向命运低过头!

几乎失明的那些日子,他每天还继续坚持上班,搞他的学术研究和带研究生的工作,开会、出差,他也没因出行困难,而耽误过。

让大家无比惊叹、敬佩的是:在此期间,赵锡伟竟从头起步,学会了电脑的“盲打”,依靠网络世界,他又延续了他的科研课题,继续在他的专业领域里,发表一篇又一篇的专著、论文……

据我所知: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者,赵锡伟长期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家“七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科技项目、中科院重大科技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英国皇家科学院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近二十项,获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获多项国家专利。他还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了《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进展》专著,并先后发表多篇科技论文。

在这一系列成果中,自然不乏他“失明”后的大量“杰作”。

这一切,真是不能不让我们为他感动,也不能不让我们对他心生敬佩。

对于盲人来说,光明也有着另外的意义,他不用担心被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着走路的人绊倒,于是,可以挺起胸脯,无所畏惧地前行。

锡伟这样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在无光的世界里,演绎着一曲曲奋斗之歌!

记得,赵锡伟曾经告诉我这么一件事:

他失明后,有一次去一个工地做项目时,一脚踏空,掉进了一个20多米深的高层电梯井,幸好他当时反应快,身子刚刚开始下坠,他便一把抓住了井壁上的脚手架,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慢慢从下一层的门洞中钻出来。那一刻,他想到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心里万分沮丧,无比酸楚。

但不管怎样,不屈不挠的他,还是坚持着挺过来了……

几年前,赵锡伟从单位纪委副书记和研究员的岗位上退休了。本以为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调理生活,修身养性了。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锡伟的生活,又一次遭到了重创。因他突然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检查,竟发现患上了重症,需要立即手术!

我和几位发小闻讯后,相约而行,前往广州去探望他。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当我看到赵锡伟在病房里那副身形憔悴的模样,忍不住蓦然泪下,抱着他哽咽道:“锡伟啊,命运怎么老是对你不公……”

锡伟闻之,紧紧抓住我的手,语气十分坚定:“没事的,相信我!”

继而,他昂起头来,冲着我们露出了一个笑容:“我这手术,一定会成功的。明年,我一定要回贵州一趟,好好地和你们团聚、相处……”

2021年10月,赵锡伟兑现了承诺。他在爱人的陪伴下,如约而至,回到了我们发小们的身旁。

那几天,我们一直陪着他,聊不完的话题、叙不完的情谊,一同与他故地重游,度过了一段段难忘的时光。

“锡伟,你不愧是矿中学子的典范。一路上的诸多曲折和坎坷,都被你一一踩在了脚下!”我想。

我还想说:“现在还有什么路障,能挡住你砥砺前行的步伐呢?!”

“作为一个流淌着三线血脉的六枝矿中毕业生,发小们为你高兴!母校也为你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水城   工程处   贵州省   矿车   命运   数理化   广东省   井下   矿务局   中科院   视力   学子   当年   项目   人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