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

文/本刊特约记者 徐晨 通讯员 侯晏 熊凯毅 胡晓炜 孙晶宜 郭磊 邹琳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祖国各地,无数植树人爱绿护绿,深耕沃土,挥洒青春汗水,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守松人”山巅护宝

早上6点半起床巡检,每隔2小时巡护巡查迎客松一次,测量枝叶长度、枝干倾斜度,察看树皮健康程度、土壤干湿情况及支撑杆的支撑情况,雷雨天气则更加精细。此外,还要防止猴子、松鼠等动物啃咬树皮。每检查一次,都要将数据记录在案……面对重复且枯燥的工作,胡晓春毫不大意。

全国人大代表、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已守护“国宝”13年。去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黄山迎客松

在黄山风景区,胡晓春是古树名木保护“土专家”。每天固定1至2小时学习林学、病虫害学等专业知识,迎客松的一枝一叶,他都心里门清。许多年轻职工将胡晓春撰写的70多本、超10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奉为守松“宝典”。

如何更好保护美丽黄山是胡晓春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听取游客想法,今年全国两会,他提出建议,加大黄山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保护力度。

“黄山是典型的高山景区,峡谷纵深、地势复杂,人不可及区域众多,森林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对此,胡晓春建议,在黄山开展山岳型景区以水灭火示范点建设,重点以黄山现有高山防火水网、林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为基础,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集训中心、实训基地、队伍营房和直升机灭火基站等项目,续建第二轮高山防火水网和林火远程自动视频监控点,探索总结山岳型景区以水灭火的经验和模式,试点成熟后向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胡晓春在进行日常巡护

2022年10月,寿逾千年的迎客松进行了第六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针叶色泽正常,顶芽饱满,未见明显病虫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定要严防死守。”胡晓春建议,加大松材线虫病监测早期诊断、名松古松树干注射药剂、紧急救治药剂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力度,对黄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给予项目、资金倾斜,支持解决染病潜伏期松树诊断、常年主干施药技术应用、染病初期的紧急救治等问题。

胡晓春巡视检查迎客松

对强化林业基层基础工作,胡晓春建议,重点生态功能区统筹配置林业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规范设置林业执法机构,整合执法队伍,明确执法、管理职责,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解决森林公安转隶后林业部门执法人员分散、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

“守护迎客松,就是守护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是我的本职,我无比骄傲。”胡晓春对迎客松有很深的情感,他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岗位,不负使命,守护好迎客松,让迎客松延年益寿,广迎四海宾朋。

全山18名放绳工集体合影 蔡季安 摄

“火焰蓝”湾区添绿

挥锹铲土,栽植树苗,扶正压实,堆土围堰,汗水湿透衣衫,泥土沾满鞋子……肇庆牛眠山国家储备林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广东驻防支队的“火焰蓝”们正为新树苗顺利“安家”。一株株树苗整齐排列、迎风挺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肇庆是广东和广西交汇“咽喉”,是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2020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世纪70年代,肇庆怀集县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发动“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上万名踌躇满志的怀集青年开赴岳山,历时近十年,荒山换新颜。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为擦亮“山湖城江林泉峡”生态名片,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连续三年进驻广东跨省驻防,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坚持防火灭火,植树造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新绿。

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我们种植的树种部分是矮生、阻燃树种的油茶,化解架空输电线路与高秆树木间线树距离不足引发的森林火灾隐患,为自然生态安设一道‘防火墙’,实现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驻防支队支队长管顺忠介绍。

雨后,北岭山林场苏工区土地松软肥沃,现场指战员抢抓树苗栽种有利时机,扶苗、培土、围堰、浇灌,还不时同身边的战友交流植树经验。“一垫二提三埋四踩,大家在植树的时候记住这技巧。”一级消防士周新江入队16年,连续10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累了一套“土方子”。得益于此,支队新战士栽种树苗驾轻就熟。

在积极植树造林的同时,“火焰蓝”们还定期开展景区巡护、防火执勤、科普宣传和林下可燃物踏查等活动,让应急救援常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驻防支队指战员与驻地群众在肇庆累计种植树苗千余株。

消防救援人员合影

林务工扮靓车窗

草如茵,树如盖,长三角铁路以“生态盛宴”来唤醒又一个最美三月天。这片作为经济发展“优等生”的高地,纵横交错着13749.7公里的铁路网。打造万里平安绿色长廊,营造优良生态环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铁路沿线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

“80后”陈敏是铁路徐州林业绿化管理所的一名林务工,与同事一起参与京沪、陇海、宁启、徐盐、连镇等多条铁路区段绿化工程。去年,她们完成植绿、覆绿里程达1791.6公里。

露天作业是陈敏的工作常态。要在林带绿地除草拉藤、防病虫害,及时为铁路沿线超限树木“美容”。“种树要讲技巧,挖洞、卸苗、盖土、浇水、修剪,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陈敏成为林务专家。

陈敏在空地进行苗木扦插、培育小苗

春季,苗木栽种迎来高峰,陈敏和团队成员带着电脑、地界图等,一走就是一天。“跟着线路跑,铁路修到哪,我们的养护就做到哪;新线开到哪,我们就把景色带到哪。”20年来,陈敏利用单位的空闲地块进行苗木扦插、培育小苗,试点成功后再推向单位的苗圃基地大面积栽植,如今,陈敏团队在苗圃基地试栽成功近10万株苗木,现场作业苗木存活率大大提高。

从空中俯瞰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2号标段施工现场,铁路线贯穿在希望的田野上 。线路一侧,南京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青年党员正选择优质树苗,与风雨、蚊虫为伴,拆除、整治、清理、监管沿线树木栽种。午间,在不知名的空地用餐、休整,然后继续工作。为打造绿色高铁长廊,指挥部成立青年党员突击队,多种形式开展劳动竞赛,在路基以框格绿化为主,站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辅以景观绿化,打造“一站一景”,实现铁路沿线历史文化景观融合全覆盖。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路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针对区域内河网密布的特点,把安全治理、河道清障与生态河道建设相融合,构建“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安全可控、生态优美”的沿线环境治理体系,描绘出一道道岸绿水碧风景线。


编辑:宋泽宇

审校:刘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肇庆   林务   绿水青山   高山   黄山   青绿   树苗   景区   松树   广东   支队   苗木   林业   生态   铁路   森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