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畸笔叟的“老克勒与上只角”漫谈

4月22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沪语文化讲座在老西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在资深媒体人、沪语作家畸笔叟老腔老调的上海话下,围绕《上海话的“腔”与“调”》一书,向往来观众一一道来,“老克勒与上只角”背后的故事。

01 什么是“上只角”

“上只角”是一句江湖切口,畸笔叟老师如此说道。沿着武康路一路骑过去看,好像都是人们现在说的上只角,其实不是的。

“上只角不是住在那儿的人自己叫的,只能是‘下只角’的人叫出来的,是其他地方的人仰望的结果。”

有人说老市区全是上只角,浦东也是上只角,没有这样的事;有人说南市以外,摘掉闸北、杨浦、普陀以外的所有原来的老市区就是上只角,也不对;有人说原租界是上只角,也不对的。非要划区,“卢湾北,静安南,长宁两条线,徐汇一大片”才是以前人们口中的上只角。

但事实上,黄浦区从来不是所谓的“上只角”。徐家汇能算上只角吗?现在它叫城市副中心,其实以前是城乡结合部,也不能算。

畸笔叟老师娓娓说道,上只角也是有标准的。像搭房要煤卫双全、钢窗打蜡地板,这些就是当年上只角的标配,如今只是普及了,并未提高。上只角的人也有特点,一个是识相,不麻烦人家;一个是低调;再一个就是精致。你说那么多标准,那现在的“上只角”在哪儿呢?

畸笔叟老师道:所以上只角已经消亡了,上海没有上只角了。

02 什么是“老克勒”

老克勒也是最近又叫起来的,其实50年代的人只看到了老克勒的一只耳朵。畸笔叟老师解释说,现在老克勒的定义有这样几种:一种是经验丰富的人;一种是深藏不露的人;还有一种会白相(玩耍),吃喝玩乐都有一套的人。

其实,“老克勒”的“老”是可以摘掉的,就像“上只角”的“上”是可以去掉的。“克勒”,就是英文“class”的译音,当年翻译为“阶级”或“阶层”,现在说的就是“档次”。有人觉得“克勒”不足以表达地位,就喜欢洋气点,叫“high class”。这就是所谓的老克勒的源头。

畸笔叟老师笑笑说道:“我认为老克勒首先得是沪二代或沪三代,不能是创业的,创业的没到优哉游哉的程度。老克勒应该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风云看尽。”

还要上班的人就不要当老克勒了,没这份闲情逸致。但老克勒也绝不可能大红大紫,招摇过市,反倒常常有点郁郁不得志的样子。他们不屑于八面玲珑,也无需两肋插刀。即便偶尔下海,也会及早抽身。有老阿哥这样描述:出道是我早,运道是侬好。

和上只角一样,老克勒也是没有自称的,自称就太坍台面了。而曾经人们追求的老克勒,如今也实在举不出例子,现在要说就是“老逸客”。

“老克勒”早就已经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了。

03 现场互动

讲座结束后,先后有观众与畸笔叟老师互动,以沪语对白深入交流关于上海传统沪语文化及海派文化有关的问题。待活动结束后,现场进行《上海话的“腔”与“调”》签售会,由畸笔叟老师为每一个热爱沪语文化的人留下老上海的独特记忆。

END

资料:大隐书局上海

编辑:洪晖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黄浦区   卢湾   闸北   杨浦   长宁   上海   说道   上海话   语文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