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秦二世时,赵高诛杀宗室,谋害李斯、蒙恬、蒙毅等重臣,大权独揽。反观始皇帝在位时,赵高懂法律,会书法,虽然出身低贱,却因勤勉干练得到破格提拔。并不是赵高变了,而是皇帝给他的角色变了。秦始皇作为开国君主,雄才大略,需要干才,而秦二世靠阴谋继位,又只知道享乐,需要的就是镇压异己的人了。

雍正皇帝的宠臣田文镜,抓贪官,追欠款,改赋税,雷厉风行。手下人稍有怠慢就会受罚,所以他留下了“酷吏”的名声。田文镜深知雍正对新政多么看重,在当时吏治废弛的情况下,如果他不这么严苛,新政难以推行,弊政难以消除。

田文镜投雍正所好,并不总是产生积极影响。雍正喜欢祥瑞,于是田文镜变着花样献祥瑞。报喜报多了,最后变成了不敢报忧。河南水灾,田文镜隐瞒不报,耽误了赈灾,河南百姓不得不出省乞讨。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的宠臣理论正好可以解释这一历史现象。伯克认为,历史上的宠臣都是在尽力扮演君主赋予他的角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有需要,自然有全力去满足他的臣下。

在《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一书中,伯克认为:宠臣总是在道德上遭到批判,但是如果考察他们的社会角色,比如君主的朋友、私人谋士、对抗贵族或文官集团的盟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执行的过程中,臣子为了确保达到君主想要的效果,层层加码,传递到底层,很有可能就走了极端。

另外,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主动去迎合君主的需要,以此获得宠信,攫取利益,这一部分人是宠臣,也是奸臣。他们为了私利,或者仅仅为保住当前的位置以维持生存,竭力讨好君主,常常是“下必甚焉”的典型。

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评价不能是唯一的标准,不能只在人身上挑毛病,不好的制度会诱使大家去争做宠臣。组织内部的层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稳定,但权力如果不受制度限制,总会出现媚上者,破坏内部生态,最终危害的是整个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雍正   彼得   干才   酷吏   雍正皇帝   楚王   祥瑞   细腰   河南   宫中   君主   新政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