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隆平:从平凡中成就伟大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他身上最闪光之处,就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和致敬袁隆平,就是要以袁隆平为榜样,把业绩写在祖国大地和人民心中。

袁隆平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让中国人远离饥饿,1949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他毅然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当农业科学家,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成为他的青春理想。为此,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以扎根泥土、坚守本心的奉献精神献身“禾下乘凉梦”。他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试验田里劳作、观察、研究,每天到稻田地“打卡”已经成为习惯。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这是袁隆平的人生写照,也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面对杂交水稻难题,袁隆平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其一生。这种求实精神,体现在他冲破经典遗传学束缚,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雄性不育研究上;体现在他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的不懈探索中;体现在他挽起裤管、行走于阡陌稻田的串串脚印里。正如袁隆平自己所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是泥土里刨出来的人民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为其驻留世间的伟岸形象。向袁隆平学习,就要学习他的求实精神,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自觉追求。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这句话已成为今世名言。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要留点东西,大人物建功立业为人类发展贡献超强力量,我们普通人同样也可以奉献一点点光和热。就像袁隆平所说的,“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做一粒好种子,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愉悦自己的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也许这就是袁隆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试验田   稻田   水稻   求实   中国   科学家   真理   种子   平凡   成就   中国人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