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生的娃和晚上生的娃,哪个更好?不是迷信,研究揭示科学依据

这天傍晚,李大爷刚下完象棋回到家门口就看到李大妈正大包小包地往外拿东西。

看到这一幕,李大爷调侃到:“干嘛呢这是?搬家呢?”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李大妈回道:“搬啥家啊,这不是儿媳妇快生了么,看着像是个女孩,估计得晚上生呢,我就想着提前到医院做好准备,别到时候一着急再出岔子。”

李大爷和李大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女儿,自从儿子娶了媳妇之后,两人就像待亲闺女一样待儿媳妇。眼看着儿媳妇要生了,李大妈就想提前到医院去。

李大妈为什么会觉得女孩会在晚上出生呢?

一、胎儿喜欢在哪个时间段出生?为什么?

俗话说道“男孩午时贵,女孩子时福”,这句话也就是说男孩子在中午十二点出生会比较贵气,女孩在晚上十二点出生会有福气。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生孩子这件事情说来就来。

有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孩子会在傍晚和晚上出生,而且大部分都是顺产;相对应的,白天出生的孩子剖腹产的就比较多。

这是因为孕妇生产主要和体内的褪黑素和宫缩素有关,这两种激素在即将生产时会刺激子宫收缩,帮助母亲生产。

而这两种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在凌晨的时候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此外,因为白天光线比较明亮,所以会限制褪黑素的分泌。由于褪黑素和宫缩素的作用,产妇大多在晚上发动,胎儿也更容易出生在晚上。

另有学者认为,晚上出生的孩子跟母亲的亲密度会更高,因为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晚上出生是因为心疼自己的母亲,为了晚上可以有更多的人照顾母亲。但是这很有可能只是母亲们的一种美好愿景。

因为激素的作用孩子大多会“选择”在晚上出生,不过不同时间出生的孩子真的会有什么不同吗?

二、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是有科学依据的?

对于生孩子,大部分的家庭都觉得只要大人和小孩平安就可以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封建迷信的人,会通过“算命”来决定孩子的出生时间,但是这种做法毫无科学依据,也是不可取的。

不过,白天和晚上生孩子的确是有区别的:

1.白天产妇精力旺盛,医护人员多

对女性来说,生孩子不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选择顺产,要面临生产时长时间的剧痛;如果选择剖宫产就要忍受生产之后伤口的带来的疼痛。

顺产时需要的大量体力是不容忽视的,在白天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对神经和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较强,体力自然也会比较好。到了晚上,大脑活动逐渐减弱,人就容易出现疲惫感。

美国妇产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深夜分娩的产妇,分娩时间比白天分娩的产妇要长40分钟,分娩的危险系数也提高了26%。就该研究结果而言,孩子在白天出生,安全系数会比较高。

而且,白天医院上班的医生和护士也会比较多,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也会比较丰富;晚上值班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有可能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2.晚上医疗设备有限,值班人员少

晚上生产很多科室的医护人员已经下班,不能及早的给胎儿和孕妇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而且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无法紧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果值班医生刚好在治疗其他病人,就有可能会延误治疗。

孩子的出生时间是一个自然现象,讲究的是“瓜熟蒂落”,我们要顺从自然规律,切不可轻易听信谣言。

三、早点生孩子和晚点生孩子,到底有啥区别?分别对身体有害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婚育年龄也有些推迟,我国的生育水平也明显下降。

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生育率总和为2.29;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生育率总和仅有1.18,比世代更替2.1的要求要低很多。因为生育率降低,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渐突出。

近些年来,随着高龄父母人数的不断增多,高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也备受关注。国际妇产科联盟把年龄≥35 岁的妊娠定义为高龄妊娠,此阶段的孕产妇定义为高龄孕产妇。

有数据指出,首次生育的年龄和终生生育率之间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提早首次生育年龄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然而,生育年龄和妊娠结局之间关系密切,太早或者太晚生育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年龄小于20 岁的孕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概率会明显增高,这通常是由于小于20岁的女性生理不够成熟或者是怀孕时没有得到较好的照顾;此外,低龄孕妇生产之后,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在营养、地位和教育方面都处于劣势,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对于高龄产妇要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多:

1.妊娠期糖尿病

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妊娠期糖尿病,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机体对糖代谢的水平下降,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就会有所增加。有研究表明,尽管本身并没有糖尿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也会有所增高。

基于此可以发现,产妇的年龄越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有数据表明,当母亲年龄为 20~34岁时, 高龄父亲( ≥35 岁) 与非高龄父亲( < 35 岁) 相比,其伴侣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 54% 。父亲年龄增加,其伴侣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父母年龄和≥70岁与父母年龄和<70岁相比,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增加1倍。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含多种:妊娠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子痫前期、子痫等。有研究发现,高龄孕产妇( 年龄≥35 岁) 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是非高龄产妇( 年龄 < 35 岁) 的 1. 85 倍。

当母亲年龄为20~34岁 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概率与父亲的年龄没有关系。父母年龄和比较高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偏高。

3.胎盘异常

有研究表明,前置胎盘在高龄产妇中的发生率会更高,随产妇年龄的增长,胎盘异常发生概率有上升趋势。父母年龄和≥70 岁,胎盘异常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而 胎盘异常可导致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4.剖宫产、早产

有数据表明,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主要是高龄产妇,总量是同年龄段非高龄孕产妇的 1.5~2.0 倍。主要是因为孕妇高龄会有较多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此外,年龄较大的孕妇盆底组织弹性较差、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此外,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早产,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多胎妊娠等。有数据指出,高龄孕妇中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可能与高龄孕妇发生上述高危因素的风险增加有关。

5.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

高龄孕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明显增高,小于胎龄儿发生概率降低。这可能与高龄孕妇糖代谢异常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有关,而妊娠糖尿病常常会增高巨大儿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概率。


有研究结果表明,当母亲年龄为20~34岁时,父亲≥35岁会提高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发生可能性,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概率。

总结:

生孩子对父母而言应该是为了见证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变化,通过父母的努力和照顾,让这个生命可以更好地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出生时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过分强求,以免造成不良结局。

而且孩子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还是需要后期的教育和培养,生产时母亲和孩子都平安就是最好的结果。此外,如果确定有生育需求,最好选择在最佳生育年龄(女性23~30岁,男性30~35岁)生育,这对大人和孩子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慧,王丽娟,童连,汪军,张雅萍,张卿.母亲生育年龄及喂养行为与高危儿早期运动发育的相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04):422-426.

[2]卢文肖,韩冰.父母不同生育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9):1027-1030.

[3]倪方六.生孩子 古人有哪些讲究[J].科学大观园,2021(16):26-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生育率   晚上   胎盘   高血压   产妇   高龄   概率   迷信   孕妇   糖尿病   妊娠期   年龄   母亲   父母   发生   孩子   科学   白天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