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这位代表团成员的感言说明了什么-将主题教育成效落到推动发展上①

□本报评论员 丁新科

“这次考察,对标先进找差距,我们深感河南制造业发展不缺方向缺靶向、不缺规划缺谋划、不缺视角缺视野、不缺干劲缺闯劲,深刻体会到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创新。”近日,一位参加粤鄂学习考察的河南党政代表团成员说道。

调查研究,不仅要沉下去,到基层寻找答案,也要打开视野,与先进地区经验作横向比较。困扰甲地发展的问题,在乙地或许早已找到破解之道。跳出一域看一域,往往能得到启发。代表团成员有感而发,就是看到了先进地区、兄弟省份在发展制造业上前沿的视野、主动的作为和精准的举措,从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和对策。这就是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看到差距,往往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症结,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东莞如何实现从世界工厂向智造名城转变,深圳创新藏着什么密码,武汉如何用“一束光”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学习考察过程也是调查研究过程,不仅要看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叩问发展之策,振奋比学赶超的精气神,以学促干,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实效。

有触动更要有行动,“关键少数”担负关键责任,必须发挥关键作用。征衣未解,有的地方积极对接项目,有的部门拿出细化方案。以上率下、以点带面,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就能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关键少数聚焦关键课题,制定责任分工清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级领导干部带头领题调研,带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共确定调研课题1856个,已有757名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以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就要先学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在调研中转变作风,提升工作本领,将调研的结果运用在推动发展上,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调查研究不是目的,目的是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把握“深实细准效”的要求,既拿望远镜,检视贯彻中央、省委重大部署落实情况,也要用好放大镜、显微镜,学习焦裕禄同志蹲下去看蚂蚁的精神,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基层智慧,真研究、真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长久之策。我们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大兴   闯劲   主题   河南   症结   调查研究   感言   针对性   成效   基层   课题   制造业   视野   长久   群众   关键   先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