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曾走向一个极端,中央财委会议及时踩刹车

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无疑是给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中,中央明确提出,我们不能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简单理解成“低端产业”退出,这句分量感十足的话背后,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呢?

事出必有因,近些年来,在国家不断强调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走上了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快地将一些低端产业链给淘汰掉了,导致这些产业链被东南亚、印度等国家趁机接收,相当于给别国的经济做了嫁衣。这样结果就是陷入了中低端看不上,高端又上不去的尴尬局面,属实难堪。

要知道,我们国家可是还有多达3亿人的农民工群体,如果将中低端产业快速淘汰掉,以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是无法在城市里面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最终只能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返乡务农,收入重回贫困线水平,这无疑让扶贫干部们的努力又白费了。尤其是疫情过后,很多赋闲在家的农村劳动者,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挣钱养家,如果没有这些中低端的产业,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当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并非是将就业难的问题完全归咎于淘汰低端产业。

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实很有必要保持一定数量的中低端产业,尽管他们的产品附加值较低,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但是,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因为这些产业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很旺盛,之前爆火的郑州富士康工厂,在岗员工数量就超过了30万人,而像华为这样全球知名的科技型企业,截至2023年1月份,全球员工总数也才20万人左右,其中超过10万人都还是门槛较高的研发人员。

由此可见,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在贡献就业岗位的能力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像玩具,食品,家具,水泥,冶金,纺织等等看似技术含量很低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涵盖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所有需求,直接关乎民生福祉。据统计,中国几乎保障了全球80%的中低端产品的产品供应,被叫做“世界加工厂”就是这么来的。像之前爆火的曹县,就几乎垄断了日本的棺材市场,日本有90%的丧葬公司都从中国进口棺材。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现在明确提出来,不能把产业升级简单理解成“低端产业”退出的主要原因,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产业升级的大前提是,确保所有人都有碗饭吃,而不是少部分人越吃越好。

中国要搞产业升级,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被逼无奈。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再到拜登的《美国芯片法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们,试图把中国排挤出高端产业,永远控制在低端产业链。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芯片产能只能满足自己 16% 的需求,剩下的部分,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都需要进口,而美国显然已经先行一步,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封锁,甚至连台积电都要迁到美国去,这是要彻底断了我们的念想。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凡事不可操之过急,那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就是前车之鉴,毕竟,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不能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家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曹县   中国   日本   美国   产业结构   产业链   低端   走向   需求   中央   产业   国家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