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了,这11种行为其实在偷偷养“湿气”,现在注意还来得及

入夏了,人人都怕湿气缠身,湿乃“万恶之邪”。

据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载:

湿之为病……在肌表则为发热,为恶寒,为自汗。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痿弱酸痛。在肌肉则为麻木,为胕肿,为黄疸,为按肉如泥不起。在脏腑则为呕恶,为胀满……为腹痛,为后重、脱肛、疝等证。

……可谓“遗患无穷”。

除了外界环境带来的湿气,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做的这些事也是在偷偷“养湿气”,不想湿气缠身,现在改还来得及!

01 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给脾胃增加负担,脾胃运化不好,就容易产生湿气。

02 爱吃凉

中医学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寒凉的东西进入身体肯定会产生湿气。

过食寒凉的东西会伤害脾胃,脾胃受损,水液的运化功能弱了自然会加重湿气。

因此不宜过量食用,大家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此类蔬菜的寒凉性质。

03爱喝酒

从中医角度看,酒助湿邪,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04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容易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

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表现。

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05常久坐

久坐伤脾,久坐不动还会伤气,脾不好了湿气自然就会增多,气虚了湿气也会增多。

06吹空调

现在有很多人怕热不想流汗,天一热就躲空调房,导致体内的湿热不能通过汗液排出。

而且过于贪凉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让湿邪侵入身体。

建议大家在夏天洗澡时要注意关闭空调,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07 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08 滋补不当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补药就是好的,殊不知,如果身体吸收不了,只会形成痰湿。

很多补药如阿胶是比较滋腻的,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所以吃补药要谨慎且适当。

09 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规律一定会伤害脾胃的,脾胃不好了,湿气就会出来。

10 思虑过度

思伤脾,想太多,思虑过度,会导致脾气受损,自然影响脾的水液运化能力, 从而加重湿气。

11 爱生闷气

生闷气会增加肝火,肝属于木,木克脾土,所以也会减弱脾土的功能。

同时也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滞,无论是血液运行,还是水液运行,都需要气的推动,气滞了水湿自然难以运行,继而形成痰湿。

几个祛湿穴

1.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小腿肚下方正中。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2.神阙穴

位置:神阙穴即是肚脐。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涂抹艾草精油后,用热水袋温敷。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3.阴陵泉穴

位置: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清利湿热,通经活络,可以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庄庄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韩玉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湿气   寒凉   补药   阳气   脾胃   穴位   功效   体内   身体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