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孝勇想把“两蒋”移灵大陆,不成后大怒说了两句话,让世人唏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位于浙江省奉化区溪口镇,有一座蒋介石故居。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每逢周末,这里总是游人如织,好不热闹。1996年的一天,这里迎来了一位“未曾设想”的客人。他就是正儿八经的蒋家后人,蒋介石的嫡亲孙子蒋孝勇。

颇有些黑色幽默意味的是,作为真正的蒋家人,他参观祖宅,还自掏腰包,花了三十元买门票参观完毕,望着让祖父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魂牵梦绕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感慨良多的蒋孝勇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让父亲和祖父得偿所愿,落叶归根。

回到台湾后,他为此积极奔走,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动此事。不料始终没有进展,盛怒之下的他后公开大怒说了两句话——

“爷爷和父亲想要回到家乡,是我蒋家子弟毕生不敢忘却的大事,这件事一日不成,我蒋家便一日不会放弃。”

“先辈已逝,今后的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来走。”

此番自白,让人唏嘘不已。

蒋孝勇


“无根之人,心系故土”

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三年内战中败下阵来,蒋介石“扶老携幼”,仓皇逃窜台湾。败退据守之后,直到1975年因病去世,整整二十六年时间,他都在遥望故土中度过。

反攻无望,他只有独坐倚斜栏,在满腹惆怅中怀念他的故乡了。众所周知,老蒋有记日记的习惯,即便是抗日战争国家危亡时,他也“勤耕不辍”。坚守台湾时,他也没忘了自己这个“老本行”,多次在日记中抒发思乡之情。

1955年10月的一篇日记里,他就登高远游,怅然感叹——默默背诵“气壮魄雄千丈势,何如雪窦泽高深”的时局,不禁慨然思乡不已。

当然,除了这种故作高深的文绉绉之外,晚年身体一日差过一日,深感自己大限将至的蒋介石,偶尔也会在深夜记日记时真情流露。在1972年5月16日的日记中,他感慨到——

近日时为乡间过去亲友心有愧疚,常有不安。”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中,最叫他挂怀的,无疑是老家奉化。

为表对故土的思念,他甚至以溪口地名来命名居所的建筑和园林,或者给建筑寄取含有思乡寓意的名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比如,蒋介石曾在1971年外出散步时遇见一座亭台,惆怅起来,他对随行人员说道:“此处虽高,却望不见溪口故乡,就将此亭命名为慈云亭罢。”

1975年清明节,蒋介石在凄风苦雨中含恨去世,根据遗嘱,他埋葬的地方叫做“慈湖”,“慈口”的“慈”。并且按照蒋介石的嘱托,将遗体放在慈园的一角,静静等待着回归大陆的那一天,才入土为安。

其实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蒋经国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他在晚年幡然悔悟,打消了反攻大陆的荒唐想法。积极顺应民意,进一步开放同大陆的要求。

不料,刚刚开了个好头的蒋经国就在1988年突然间去世。他心心念念的回归事业,也就搁置了下来。

相比于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对故乡的思念,犹要更胜一筹。因为他不仅在溪口老家度过了童年的漫长时光,而且这里埋葬着他的生母毛福梅。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缅怀参杂在一起,时时萦绕在心头。为表回归故乡的遗志,蒋经国也效仿其父,暂厝其身,等待有一日能够魂归故里。


作为蒋氏父子最为器重的后辈,经常相伴于他们左右的蒋孝勇不仅耳濡目染之下也生出了归乡的情愫。而且他深深地知道,“落叶归根”是父亲与祖父到死也未能放下的执念。

此番回到大陆故地重游,看着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再年轻的蒋孝勇愈发理解了长辈的心情。这也是他参观完蒋家大宅,急匆匆地回到台湾,张罗将二人“迁回大陆”的主要原因。

“政敌作祟,百般阻挠。”

不过,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按说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至1996年的近二十年间,两岸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完全破冰不说,还在92年历史性地达成了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的关系,正处于蜜里调油的时期。

可为什么蒋介石想要回到台湾,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呢?原来是因为“两蒋”在台湾极高的政治地位所致。

在台湾地区,蒋介石是一位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要想迁坟,是没那么容易的。因此,蒋孝勇此番回到台湾召开发布会,就像往鱼龙混杂的台湾政坛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搅屎棍,臭名昭著的台独头子、亲日分子李登辉台湾政坛,一天一个“风云突变”。往时不同今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李登辉,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臭名昭著的台独头子、亲日分子李登辉

一向见不得国民党好、见不得中国好的李登辉随即发难。为了彻底断掉蒋家的念想,李登辉在全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清蒋”活动。何为“清蒋”?顾名思义,就是“清除”蒋家的痕迹,消除他们的政治影响。

李登辉上台之后,迅速背刺了将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蒋经国。其动作之快,简直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将全台湾所有蒋介石的雕像全部砸掉!”“下掉他的画像!”依靠拉帮结派,蝇营狗苟坐上总统之位的李登辉恶狠狠地发布命令。

他本来就因为亲日舔美而被大陆人民厌恶,这下他的极端行为又让台湾本就不太平的时局更加动荡不安,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被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波及,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强烈不满。

一时间,李登辉成了海峡两岸“人厌狗嫌”的臭虫。即便如此,他还要不遗余力地“反蒋”,除了要恶心一把蒋家后人之外,他还有一个恶毒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彻底断送蒋家人的政治前途。

蒋介石父子虽然先后离世,蒋家在台湾的影响力也随之一日更比一日衰减。不过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台湾之地经略了三四十年的蒋家可谓树大根深,蒋家这座大厦,地基还是相当牢固的。

所以,刚一上位的李登辉屁股还没坐稳,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倒蒋”,就是为了蒋蒋家后人踢出局,让他们在台湾政坛没有容身之地。

说来可笑,这番“排除异己”的毒计,本来是他蒋家的专利,不要忘了在全面抗战时期,全国上下一心救亡的危急时刻,国民党还在做着勾心斗角,铲除异己的勾当。

这下好,时隔几十年,李登辉在蒋家后人的身上故伎重施了。蒋介石、蒋经国种下的苦果酿出的苦酒,这下子浇到了他们的坟头上。这番操作,让不问政事,政治上十分薄弱的蒋孝勇不堪招架。

未能如愿,抱憾终身

正所谓“麻绳只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正为迁坟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的蒋孝勇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被查出来得了癌症。

深感自己命不久矣的蒋孝勇,还想在死前为了祖父与父亲殊死一搏。他拖着病体,召开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次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病入膏肓的蒋孝勇颤颤巍巍地拿着话筒,几乎是恳求着莅临的各位嘉宾,希望他们帮助家人完成遗愿。蒋孝勇声泪俱下,情真意切的演讲确实动人,但也确实于事无补。

因为蒋家大势已去,党政军民学没有一样权力是抓在手上的,这样的呼吁或许可以打动海峡两岸无数质朴的民众,却动摇不了心如铁石的台湾政治家分毫。蒋孝勇“遗嘱”式的演讲,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不久之后,眼见归乡无望的蒋孝勇急恨交加,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带着遗憾死在了台湾。

其实对于将蒋家父子的遗体带回大陆安葬这件事,中共中央一直是不抵触的,也愿意配合台湾当局来完成此事。

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论蒋介石还是蒋经国,他们在死前都表露了希望台湾回归的意愿,尤其是蒋介石。1975年,他自知时日无多,便派遣陈立夫为代表秘密赴大陆与我党谈判,商讨回归事宜。

只可惜,蒋介石醒悟的太晚,事情也就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下去。颇为讽刺的是,蒋介石的死,在客观上阻碍了台湾回归中国的步伐。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政治实在是个变幻莫测的玩意,让人摸不着头脑。

随着蒋孝勇的离世,不再有人为了蒋介石父子奔走呼号,他们的遗体回归大陆的希望,也愈发渺茫。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已然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笔者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一定会统一,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到了那时,蒋氏父子也能够安安心心的回到他们的老家,一了夙愿。如今,就让我们拭目以待,静静等待“游子归家”时刻的到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李登辉   奉化   大陆   政坛   台湾   海峡两岸   遗体   祖父   蒋介石   大怒   后人   父子   世人   故乡   蒋经国   父亲   政治   蒋孝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