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流域地理与生态水文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


分享:

  定量核算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

  阐明青藏高原湖泊近二十年碳源汇特征

  揭示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驱动机制


  1.研究背景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图1.QTP水体CO2交换通量样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湖泊:n=106;河流:n=18;水库:n=3)

  2.主要结论

  (1) 阐明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

  湖泊CO2交换通量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即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交换通量显著高于2020年代。青藏高原湖泊CO2年排放量从2000年代的1.60 Tg C a-1增加到2010年代的6.87 Tg C a-1,然后在2020年代下降到1.16 Tg C a-1。西部和南部区域的湖泊CO2交换通量较高,东部和北部地区则较低(图2)。然而,当结冰期包含在年度碳预算估算中时,青藏高原湖泊通常充当碳汇。因此,青藏高原湖泊正逐渐向碳汇演变,一些小型淡水湖泊以及部分中低海拔的咸水湖具有固碳功能(图3)。由于碳交换通量估算的高度不确定性,青藏高原湖泊的碳汇容量可能被低估。

  (图2.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空间分布特征a.CO2交换通量速率;b.年总CO2交换量)

  (图3.青藏高原湖泊沿纬度、海拔、面积梯度下的CO2交换通量a.海拔梯度-咸水湖;b.海拔梯度-淡水湖;c.面积梯度-咸水湖;d.面积梯度-淡水湖)

  (2) 揭示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

  自19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广泛的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太阳变暗和风速降低。气温升高将继续对青藏高原产生显著影响,加速水体生物物理化学过程,促进水-气界面的碳交换。然而,全球变暖也会延长无冰期和融雪期,增加青藏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降低湖泊盐度水平,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最终增加湖泊CO2吸收。然而,逐渐融化的湖冰和冻土也会释放碳到水体中。太阳变暗导致水体自养生物光合作用减少,CO2吸收减少。风速降低导致气体扩散速度变慢,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总之,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共同改变青藏高原湖泊,使其从一个大的碳源变成一个碳汇。

  (图4.湖泊碳交换过程和碳源汇特征的影响因素)

  3.论文信息

  该研究成果以“Determining whether carbon sinks or source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terbodies behav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为题,于2022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Bulletin》(IF=20.577),特别研究助理贾珺杰为本文第一作者,高扬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于贵瑞院士和汪亚峰研究员为本文共同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基础科学中心的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碳源   水体   青藏高原   咸水湖   通量   特征   梯度   湖泊   海拔   年青   高原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