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易家被“旌表”的女人

南庄易家第四个被“旌表”的女人

尔也

南庄的进士之家

京山南庄易家是科举世家,从乾隆到同治的150余年间,出了易镜清一个进士,易履泰、易本烺、易本煊(良才)等三个举人,易大枞、易大醇等八个贡生,庠生、秀才难以数计,有11人为朝廷命官。是当时京山最大的名门望族。

易家的男人登科及第,耀眼辉煌,堪为其时东乡之最。易家的女人亦非等闲之辈,不仅出过状元夫人和享誉京山的著名女诗人易本瑜,仅被朝廷旌表的优秀女人就有四个。第四个被“旌表”的女人实际上是民国期间被国民政府表彰的易修叙的母亲易张氏。易修叙是易本烺曾孙,是易家嫡脉。

中华民国国史馆案卷

先梳理一下前三位被朝廷旌表的女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易家的女人大都接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知书达理,极具教养,睦亲友邻,乐善好施,为乡里所称道。

第一个被旌表的女人是易履泰的妹妹易履莊,她出生于乾隆七年己酉(1729年),自小人品端庄,聪明伶俐。16岁嫁花台山下的邓家,21岁丧夫。数十年恪守妇道,操持家事,孝敬翁姑,终老于“四老顶下”,地方政府上呈,朝廷予以旌表。当地百姓感念其美德懿行,主动集资建了旌表坊。易履泰亲笔题词:“呜呼!此予女弟履莊之墓也。”

第二个是蒋状元易夫人的妹妹、京山著名的女诗人易本瑜。她从小就聪明过人,琴棋书画皆能,尤能诗,著有《苦竹轩诗抄》。她的诗作《过白湖》曾收录于当时的省级刊物《三楚诗萃》。及笄后嫁天门倪家。倪家也是高门大户,乾隆年间出过与易履泰同时期的举人倪元音。虽然门当户对,但好景不长,丈夫早逝,年轻寡居。以诗书为伴终生,矢志不移。堂弟易镜清为御史时呈报朝廷,获准旌表建坊,但家道中落,无资建坊,最后终老于寂寂中。

第三个是陈子山《节妇碑》中介绍的易向氏。向氏是易履泰的孙媳妇,即长男易大枞之子易本辉之妻。“结缡不及一年,鸾影纷飞“。20来岁的丈夫尚在蜜月期间不幸因病去世后,可怜的向氏“十九守志”,“居兹五十二载”,“克全妇道,鸡鸣戒儆”,孝敬翁姑,善待弟妹,于道光二十年荣获朝廷旌表,建坊于陈山。安陆知府、湖北布政使亲撰旌表文勒于碑石,誉为“志如云洁,操若冰坚”。此碑现尚存。光绪版《京山县志.节孝》亦有载:“向氏,易本辉妻,十九守志,道光中旌建坊陈山”。

照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说说被国民政府表彰的易本烺孙媳妇易张氏。民国二十一年(1942年)永兴区长王楷山,王场乡长陈经六呈文县、省转报国民政府,题为“湖北京山县呈报南庄村易母张太夫人请奖事实清册”,文中交待“易母张太夫人生于民国纪元前六十二年(1850),即清道光庚戌年冬月。年十九归于易循声先生。”据文中所述,易循声为易本烺第四子崇睦的嗣子。易张氏“端庄勤慎,人敬称之。”循声先生常年在外“教馆”,很少回家,家中大小事宜皆由太夫人主持,易张氏对尊长极为孝道。

易循声“以次房出继大宗”。易本烺有崇尧、崇埏、崇壮、崇睦四个儿子,循声为崇壮第三子,生母彭氏;崇睦无子,立循声为嗣。到易夫人张氏主持家政时,“三姑共奉一堂”,即生母彭氏,嗣母(崇睦之妻)金氏,庶母于氏。尝闻“两姑之间难为妇”,易夫人周旋于“三姑”之间,其难度不言而喻。然易夫人能曲尽孝养,数十年如一日,家庭和睦,毫无闲言。且彭母哮喘病多年,易夫人亲侍汤药,彻夜不眠,翌日仍操持家务如故,无丝毫倦怠之容。后翁姑相继去世,易夫人尽哀尽礼,主持丧事,送老人入土为安。

易夫人生二子,长子修敬,次子修叙。然循声先生不幸早卒,彼时修敬仅十岁,修叙五岁。家道微薄,寡母弱子,凄凉不堪言状。然易夫人能挺起腰杆,竭尽全力主持内外家庭事务,且对二子严于教养,终致成才。修敬参加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因积劳而病故。修叙投入黄埔四期,毕业后在国民军中任职,皆易夫人教养之功也。

更有甚者,易夫人素以慈善为怀,自民国十六年(1927)至二十五年(1936),每年以修叙在外所寄回家的赡养费省吃俭用,以积累之资购大米一石,棉布十疋,于严冬之季救济缺衣少食的乡邻。周围乡民无不交口称赞。

中华民国国史馆资料

最为人们称道为女中丈夫者,1938年8月,京山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死难同胞两三千人,易夫人无比伤痛。为了共赴国难,拯救黎民,将平时积蓄之款凑集200余元大洋,命其子修叙携往京山善后委员会捐赈。此举在须眉有力之男子为之,亦属难能可贵;易夫人以一弱女子且家境不丰的情况下而急难好义若此,不愧巾帼丈夫也。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积极支持打算回乡奉养老母,承欢膝下的儿子易修叙以国事为重,参加鄂中抗日游击队,并多次驰书告诫“好男儿应尽瘁国事,毋以老母为念。”耿耿忠心溢于言表。

地方官极力建言:“现太夫人年九十二岁,而神采奕奕,毫无潦倒之容。职等相距咫尺,见闻较切。值此世风人心日下之际,而太夫人之年高德劭,实足以矜式乡闾,特叙述事实巅末,恳请予转请褒扬。所具清册是实。”

这一呈辞得到了国民政府批准。

现在看来,易家这个曾被国民政府表彰的女人,已经突破了“孝义贤良” “三从四德”的节妇标准。她的身上焕发出了民国新女性的美德。在日寇轰炸京山,炸毁数千栋房屋,夺去数千人生命的国难中,作为救灾委员的易修叙,也只带头捐款20元大洋。而他的老母亲却慷慨出手,一下子捐出200大洋。是她家产万贯特别富有吗?她早年丧夫,孤儿寡母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祖上留下的家产在漫长的岁月中消耗殆尽,只能维持勉强的温饱。儿子成人后,她勤俭持家,将在外公干的儿子寄回家的赡养费合理安排,万般节省,好不容易积攒了以防及时之需的养老费,毫不犹豫地全部捐出,以济国家之难。这在一般女人甚至男人也是难以做到的。说易夫人是女中巾帼毫不过分。

1940年易夫人已年届九旬,儿子修叙欲解职回乡敬孝承欢膝下时,遭到了易夫人拒绝。夫人考虑到,日寇肆虐,生灵涂炭,坚决不同意儿子回家尽反哺之恩,督促其参加鄂中抗日游击队,为国家效命。这是一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为大家的时代新女性!

在易夫人的教育培养和易修叙先生的鼓励下,读护士学校的孙女易齐萍积极参加了京山被炸后的救援队伍,救死扶伤,表现非常出色。后加入新四军五师,在八字门野战医院工作,为救护伤员表现十分卓越,为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易修叙与新四军五师来往密切,为革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放后出任湖北省政府参事。

京山南庄进士之家

易夫人这个深明大义,爱国恤民的女人是家乡妇女的巾帼楷模。

国民政府批准表彰的这一年是1942年,易夫人92岁,依然神采奕奕,毫无潦倒之像,可见好人长寿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翁姑   太夫人   女人   大洋   京山   国民政府   朝廷   民国   夫人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