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临终时,贴身揣着一张照片,背面写“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周总理曾说,我一生中遇到许多危险,但最危险的还是延安那一次。

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工作人员从他贴身衣服里翻出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周总理记了一辈子?照片上分站他左右的生死之交,分别是谁呢?

奔赴会场,突发意外

众人皆知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却不知道就在距离延安大约50华里的劳山,差点成了新中国总理、一位开国大将和一位开国中将的埋骨之地,事情还要从西安事变说起。

1936年张杨两位将军兵谏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当时还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紧急飞赴西安进行谈判,国共合作正式展开,但对于合作内容还有很多细节没有确定下来。

1937年4月,周恩来再次从延安出发赶往南京,准备和国民党谈判,就在一行人说说笑笑,刚刚路过红军防区三十里铺兵站,行至延安附近湫沿山时,只听一阵枪响,一排子弹如雨点一般射向周恩来的车队。

此处还属于红军防区外围,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向周恩来开枪?

我方战士率先做出反应拔枪反击,但30多个人根本抵挡不住,汽车被打瘪了轮胎,司机鲜血直流,众人只能边反击边转移。

随行的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护着周恩来,便打边撤,周总理的警卫陈友才组织战士们掩护,却不幸中弹,被打伤了大腿。

这位年轻战士14岁参加革命,跟随部队上井冈山后,因为沉着机灵,曾担任毛主席警卫员,长征结束后被调到周总理身边,他不仅是一名优秀副官,更是一名侦查通讯人才

倘若假以时日,必是一位优秀将领,然而意外来临得如此之快。

机敏警卫,奋不顾身

大腿中弹后陈友才挣扎着下车,组织警卫们进行反击,危急时刻,陈友才突然发现,敌人似乎把他当成了袭击目标。

看了看身上的服装,他顿时明白了,由于此次谈判陈有才负责警卫和秘书工作,因此里面穿着西服领带,外面穿着呢子大衣戴着礼帽,身材颀长的他穿着这一身十分扎眼,周总理反而是一身军装。

这伙人并不认识首长,看到一个打扮时髦的高个子,临危不乱手持驳壳枪指挥着其他人,所以把他当成了大人物。

想到这里,陈友才把心一横,当即示意战士护着周总理向树林转移,他故意拦在车前吸引火力,为周总理撤退争取时间。

张云逸、孔石泉和一位新闻记者,带着周总理,向着我军补给站的方向一路狂奔,恰好遇到了听到枪声赶来救援的大部队,等大家返回原地时,敌人已经撤退。

现场惨不忍睹,警卫班战士几乎无人生还,陈友才中弹倒地,身上六个弹孔汩汩地向外冒着鲜血,还被丧心病狂的敌人补了二十多刀,身上散落着一张周恩来的名片。

看来敌人正是把陈友才认成了周总理,才会停止追击快速离去。

痛彻心扉,怀念战友

为保卫领导人安全,大部队返回现场时,没有让周总理跟着回去,他因此没有亲眼看到小陈的惨状。事后人们把一条沾满陈友才鲜血的毛毯交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痛不欲生,将其好好保管起来。

可以说,这位不到24岁的优秀战士,是替他而死的。

党中央事后追查,制造这起袭击事件的并非国民党,而是一股土匪,袭击共产党人车队,为的是劫财顺便扬名,却不料刚好撞上周总理车队,让我党蒙受重大损失。

不久后这股土匪就被剿灭,可惜我党11位好同志,永远回不来了。

事情尘埃落定后,那位新闻记者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侥幸脱险的张云逸、孔石泉和周总理一起参加了与国民党的谈判,在西安时,周总理特意让战士为三人拍了一张合照,从此一直将这张照片带在身上以作纪念。

张云逸、孔石泉事后分别奔赴战场,等三人再次聚首时,已经全部成为开国将领,而周总理也从未遗忘那位英勇的小陈战士。

1973年,周总理再次回到延安,想要亲自去陈友才的坟上看一看,工作人员为难地告诉他,当初胡宗南进犯延安,将陈友才的坟墓炸毁了。

得知小陈的遗骨至今没有找到时,周总理当即心疼得落下泪来。

如今在陈友才等烈士牺牲的地方,已经建起了一座纪念碑,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有一批英勇的革命战士为了理想曾抛洒热血,献出生命的动人事迹。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南日报》 《人民网》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石泉   西安事变   周恩来   延安   防区   我党   警卫   临终   红军   国民党   贴身   背面   车队   鲜血   袭击   战士   敌人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