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元帅,刘少奇倾向于粟裕,周总理为何强烈反对?最终选陈毅?

1954年,中央书记处召开了会议,讨论将军们的授衔问题。授衔可是一门学问,军衔是对一个人过往功绩的一种认可。不过也正因如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争议不断。当时还有几个元帅的名额没有敲定,主持会议的刘少奇为此非常头疼。


刘少奇一直在陈毅和粟裕两个人之间犹豫,因为名额有限,而且陈毅和粟裕两人都出身三爷,所以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成为元帅。论资历,当然是陈毅更合适,他是井冈山时期的元老,是红军的创立者之一。陈毅成名的时候,粟裕还只是班长。但是也有人提出,元帅的主要功绩体现在领兵作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陈毅的能力相较其他元帅人选并不突出,但粟裕可是公认的军事天才,苏中七战打出了解放战争的开门红,战功赫赫,能力并不逊色于其他的元帅。

早年间在一。此会议上,毛主席还说过,论功、论力、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不过,光凭借军功去决定元帅军衔,未免有些武断。何况陈毅虽然比不上粟裕能征善战,却也是治军有方,是三爷的定海神针。可以说,三野的功勋少了陈毅和素裕之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做不到的,他们俩是完美的搭档。正因如此,才更让人纠结。但刘少奇更倾向于粟裕,这倒不是因为军工的问题,而是陈毅的职务问题。

1954年,陈毅成为了常务副总理,经管科学院政法方面的工作。另外,周总理还有意将外交部交到陈毅的手上。在人们看来,陈毅这下是弃武从文,元帅当外交部长听起来有些不合理,难道将来陈毅出面进行外交工作,还要穿着元帅的军装吗?当时很多解放前的将领由于转入地方工作,所以没有受。衔的资格,就连周总理、邓小平等人也因为工作性质不符合,放弃了授衔的机会。

所以刘少奇在考虑,陈毅是否也需要放弃资格呢?三野之中,陈毅和粟裕是领导者,陈毅如果不当这个元帅,那肯定就要粟裕来当了。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人支持陈毅,有人支持粟裕,不过粟裕本人倒并不想当元帅,那时候对于元帅的人选名单,从官方到民间都讨论的很激烈。

不久又传出给粟裕定下的军衔是大将,这又惹出了很多议论。很多人都说粟裕的战功足以彪炳史册,只给一个大将军衔实在太低了。粟裕本人却表示,凭我大将就是够高了,要什么元帅,我只嫌高不嫌低。旁人的议论让粟裕很不高兴,粟裕认为自己领大将军衔是很合适的,他担心别人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所以又要求家里人,不准议论这方面的问题。然而不久之后,还是有人当面问粟裕为军衔一事怎么看?粟裕听完很严肃的与对方说,这些争论,授衔不过是低级区位,没什么意思。其实,最终决定授予陈毅元帅军衔、粟裕大将军衔的正是周总理,这是总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当时由于会议迟迟讨论不出结果,因此杨尚昆便带着会议的记录找到周总理,请他拿个主意。那时候周总理由于生病正在北戴河疗养,此前关于军衔的会议他都没有参加。不过对于眼下的争议,周总理也早有预料。其实陷入争议的不仅仅是粟裕,还有许许多多等着受衔的将军。新中国将星如云,人人都是国家功臣。正因为如此,关于军衔的竞争很大。周总理听了杨尚昆的汇报之后,认为还是要定陈毅当元帅,因为陈毅对于红军是有开创性功劳的。至于陈毅的职务,其实也好解决。周总理回复刘少奇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试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因为周总理的意见,所以最后中央书记处一致决定元帅军衔授予。陈毅驳回了之前由粟裕当元帅的提案。后来周总理曾经解释过这件事情,不让粟裕当元帅是多个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粟裕的功劳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元帅。虽然粟裕打过很多胜仗,但是在1955年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对元帅资格评定的解释是这样的,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从这个要求来看,作为井冈山。其创始人的陈毅显然是有资格成为元帅的,粟裕也恰恰不符合要求。仅仅参与创建或者领导人民武装力量这一个要求就卡住了很多人,因为这需要参与过红军创立时期的几次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灾祸时参加过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以及黄马起义、琼崖起义、海陆峰起义这些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起义。

粟裕虽然参加过南昌起义,然而那时候他的职位太低,只是班长,所以能做的贡献就十分有限。南昌起义中,粟裕济不是决策者,也不是主要的执行者,所以即便参加了南昌起义,也不足以让粟裕成为元帅人选。而十大元帅都符合标准,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比如朱德、贺龙、聂荣臻等人都是南昌起的主要领导者。贺龙还领,包括桑植起义,彭德怀领导过平江起义,所以在创始人这个身份上,十大元帅几乎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十大元帅李自立最浅的林彪南昌起义时期也已经是连长,粟裕和林彪年纪相仿,但是林彪长期以来职务是高于粟裕的。

红军时期,林彪已经是红毅军团的团长,而粟裕还是师长。到了抗日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经过了改编,八路军分成三个师,新四军为一个军。考虑到八路军的规模远胜于新四军,所以新四军军长的指挥级别约等于八路军的师长。而这一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干部构成是这样的,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周总理,八路军司令朱德,八路军副司令彭德怀,115师师长林彪,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15师政委罗荣桓,129师师长刘伯承,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20师师长贺龙,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而这份名单上的高级干部们,除了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三人由于工作性质不服落选,其余的恰恰就是后来十大元帅的人选。虽然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他的确不符合担当元帅的条件,因此,周总理认为将粟裕列为大将更合适。

周总理还提到另一点,那就是如果破格让粟裕成为元帅,会引起更多的争议,对粟裕造成不良影响。周总理很了解粟裕将军的个性,他正直善良,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容易得罪人。

正因为这样,更不能把粟裕强行架到元帅的位子上,让他成为活靶子。授予粟裕大将军衔实至名归,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办法。不过后来又有一个传闻说。陈帅的军衔是粟裕主动请辞,这个说法有些牵强赴会,因为元帅的标准很明确,没有夸张到需要主动请辞的地步,而且关于元帅军衔的争议也是在名额快要确定的时候才引发出来,那时候周总理已经做好决定了。之所以有这样请辞的传闻,主要是因为粟裕本人是非常谦让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曾经两次辞让过司令的职务,第一次是1945年,中央军区决定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成为副司令员。升了职本来是大喜事,可是粟裕听到消息之后,却连连说这样不妥,而且立刻就向中央军区请辞,中央军区当然不同意。如今正是战争的关键时期,粟裕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正该他担任这个司令员。他为什么要请辞?粟裕的理由是这样的,抗战以前均为长辈,抗战初期则为直至上级,秉承同志堪当。司令员直愿为父。生性低调谦和的粟裕认为自己的资历远不及张鼎成,所以情愿给张鼎成做副手,这让很多人啧啧称奇。毕竟人都有私心,立过大功,想要升迁才是人之常情,主动提出要做副手的实在少见。中央军区讨论之后,认为粟裕讲的也有道理,张鼎成是能力出众的老同志,虽然在领兵作战方面未必有粟裕这样突出,但恰恰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于是,中央同意了粟裕的请求,粟裕也就从一开始定下的司令变成了副司令。

1946年,粟裕和陈毅成为了搭档,这次合作造就了无数的军事奇迹,按陈毅的话说,使他出题目,粟裕来做文章,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到了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粟裕也立下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功劳。中央此时决定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这是为了勉励粟裕,而且还是毛主席亲自下的决定。毛主席没想到,第二天粟裕的反对意见就来了。粟裕坚决不同意这个方案,要求如以前一样,陈毅担任司令,自己做副司令。这次粟裕的理由就一句话,大战在即,主帅意味对作战不利。粟裕认为,在统筹大局方面,陈毅然比自己出色,如果自己担任司令员,涉及很多工作交接的问题,自己可能无法兼顾前线与后方。粟裕这个要求让中央军区十分为难,虽然粟裕自己意愿强烈,可是粟裕现在可是身负重任,华东野战军依赖粟裕指挥,如果只是把这个担子交给粟裕,却不在职位上予以肯定,不是对粟裕太不公平了吗?然而,粟裕完全没考虑这些,作为共产党员,粟裕对升官发财全无渴求,只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前线的。正理,那时也有很多人议论,说粟裕做了工作,却还是只做副司令,简直是在犯傻。甚至还有人编排说,陈毅和粟裕在争着当官。

对于这个传闻,新四军的老战士们都说,如果在华东军区待过,就不会说这种话。还有人回忆,有时候前线部队指挥员来电诉苦叫困难,陈毅还会不耐烦训斥说,你们坚决按苏司令的指示执行,这是真正的信任。所以才说陈素离了,谁都不信。若不是两人都不慕名利,也不会有这样一段佳话了。当年的粟裕高风亮节,建国之后依旧如此。他从未贪恋元帅的名利,他一生热爱的、牵挂的是共和国的事业,为了祖国,他辛劳了一辈子。晚年,粟裕的房间里依旧挂满了军事地图,他经常对着边境线做军事研究,热情不减,1984年,操劳了一辈子的粟裕病倒了,2月5日,他陷入休克。医生没。能将他抢救回来。他临终前的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自己的战友们永远呆在一起。他更反复强调,绝不要在葬礼上铺张浪费,更不能麻烦国家劳民伤财。

今天,依然有人为粟裕将军不是元帅而感到可惜,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而言,他的历史地位已经不需要用军衔来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中央书记处   南昌起义   桑植   元帅   解放战争   请辞   司令员   军衔   作战   军区   大将   司令   时期   中央   工作   刘少奇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