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中的七位大哥:名门之后、实力雄厚,没有他们就没有京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娱乐圈也是这样。

就像武侠世界有门派一样,娱乐圈也是派系分明,根据出身主要分为“港圈”“沪圈”和“京圈”三个阵地。

今天就来说一说“京圈”的发展史。

现在一说“京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还有明星如黄磊、陈道明,小花杨紫,关晓彤等人。

但是要说促使形成这个“圈”的人物,就不得不提早期的那几位老炮儿。

他们都是在大院中长大的二代们,他们都有着超强的艺术细胞,正是这七位“大院子弟”,才能有后来的“京圈”。

现在被众人追捧的冯小刚在那个时候只是跟在这几位身后的跑腿小弟。

海岩

要说80年代给众人带来深刻影响的作者,海岩绝对榜上有名。

不过和他作品一样吸引人的还有他的深厚背景。

海岩的祖父曾在国民政府任职中校秘书。他的祖母是徐特立的学生,更是后期出名的“红色女特工”廖苓顽。

如果说海岩的祖父母的经历堪比军旅谍战的电视剧,那海岩的父亲就是当时的文艺圈大佬。

他父亲侣朋编导的歌剧《纪念十月革命》可是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肯定。

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父亲如此厉害,海岩自然也不弱。

虽然海岩从小就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过海岩能够创作出这么多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很多都依赖于他的早期经历。

在15岁的时候海岩就去参军了,成为了海军航空兵。

军旅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退役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劳改局,成为了一名警察。

警察生活给了他无数灵感,让他创作出第一部作品《便衣警察》

这部作品风格和当时市场上流行的小说大相径庭,尽管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但是这部作品却成为了当年的“黑马”,破了记录。

没多久就被导演联系,改编成为了同名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被收获了飞天、金鹰等众多知名奖项,海岩因此彻底火了。

他的小说因为电视剧被更多人知道,更是获得了“金盾文学奖”

仅仅一部作品,他就在作协有了一席之地,还获得了编剧的身份。

他后来出版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绑票》等小说成为了当时许多明星都想要的香饽饽。

海岩的眼界让他发现了独自发展的弊端,他决定成立服务于作家的工作室。

没多久他就和莫言、史铁生、马未都、王朔等十几位知名作家一起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这个举动为后续的“京圈”打下了基础,也奠定了他“京圈”大佬的地位。

经典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都是出自这里,可以说这个工作室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

王朔

如果说海岩是影响“京圈”形成的大佬,那王朔则是为这个圈子的后续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王朔的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团级干部,母亲也是参与革命的军医。

和从小就在北京生活的海岩不同,王朔是在南京出生,后来才跟随因为工作变动的父母到了北京。

之后他被父亲送去当了兵,王朔是一名海军,在那里他当过卫生员,也去过炊事班。

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有了创作的心思。

他的第一部作品《等待》就是以自己的军旅生活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退伍后王朔就成为了医药公司的业务员,坚持了3年都没有挣到什么钱,看着别人的成功,王朔决定自己下海。

毫无经商天赋的他创业活动毫无意外全部折戟,折腾了多年,可谓是一事无成。

看着空空的口袋,王朔决定继续创作混口饭吃。

他本来创作的题材都是军旅,可惜反响一般,就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当时大火的小说《没有纽扣的衬衫》

“这篇文章文笔一般啊,所以火的关键是题材新颖大胆!”

不到一年,他就写出了《空中小姐》并被《当代》发表。这部作品不仅让王朔拿下了人生的第一个文学奖,还让他成功跻身作协。

1988年,可以说是王朔影响力最高的一年,他的多部作品都在这一年被搬上荧幕。

1988年张国立、葛优、梁天主演的《顽主》就是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他也借此成为了编剧。

之后的《大喘气》《轮回》《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都是他的作品改编创作的

甚至曾经引起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雏形就是王朔提出的。

他不仅写小说,更是开创了在世作家出品文集的先河,34岁就推出了自己的《王朔文集》,彻底奠定了文学地位

知名演员徐静蕾的成功就脱离不开王朔的帮助。

著名导演冯小刚更是通过改编王朔的小说创作电影从而成功。很多人都说冯小刚的精神支柱就是王朔。

可惜,王朔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引起众人谩骂批评,他的时代终止于1997,为了生活王朔不得不低调行事,出国避风。

叶大鹰

叶大鹰也是从小在大院长大的孩子,他的爷爷是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新四军的首任军长。

他的父亲叶正明是中国解放军的科技顾问,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

不过叶大鹰却没有参军,反倒是因为动荡在16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学习技术后成为了钳工

等到恢复高考,叶大鹰选择成为母亲那样的演员,报考北电。

不过当时北电不考数理化,外语应该是许多荒废学习的人报考的首要因素。

可惜,哪怕文化课简单,叶大鹰也因为表演被刷下。

经过一年的复读,叶大鹰选择了不用表演的导演系,成功开启了大学生活。

也是在这个时候,叶大鹰认识了王朔。王朔被改编的许多小说都有叶大鹰参与的身影

直到1996年,他终于开启了自己的导演之路,独立导演了二战相关的电影《红樱桃》

这部剧一经上映就获得了众人的肯定,5元的票价卖出了6500万的票房佳绩。这部电影也让他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1988年的《红色恋人》更是直接夺得了国际电影节的银奖。

梅婷也从一个普通舞蹈生成为了知名演员。

可惜他后续想要下海经商,多次失败,电影创作方面少了许多。

叶京

同前几位一样,叶京的父亲也是军人,而且叶京家和王朔就是上下楼

年龄相近,住的又近,两人可以说是真正的从小玩到大的哥们。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叶京也入伍参军了。在退伍后叶京就被分配到了海淀政府部门。

可天性爱自由的他很快就辞职,选择下海经商。

叶京可以说是这几位大佬中最会经商的一位,他倒腾过电子产品,也开过饭店。

虽然因为二道贩子的身份被拘留过,可是短短几年他就在当时成为了富商。手里最不缺钱,也最爱玩乱花钱。

他曾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中客串,不过那个时候的玩闹在父亲死亡后让他开始认真,他决定导演自己的作品,纪念之前的生活。

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梦开始的地方》,之后更是因为和王朔的发小关系将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为电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也凭借王朔的关系,彻底站稳导演地位。

郑晓龙

如果说前面几位大佬因为许多年轻人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作品,那郑晓龙的作品众人肯定看过。

郑晓龙可以说是几位大佬中学历最好的一位,虽然因为年代的原因他上学较晚,但是他还是考上了北大

《渴望》就是他担任的制片人,当时他和王朔等人在酒馆中唠嗑,共同讨论出了这部剧的雏形。

之后更是和冯小刚一起合作执导《北京人在纽约》,一连多部爆剧,让郑晓龙受到了当时众多演员的追捧。

《金婚》《甄嬛传》更是奠定了他名导的身份,可以说经他手的作品没有一部不爆的。

赵宝刚

如果说前面几位都是大院子弟,那赵宝刚就是这些大佬中的另类。

赵宝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6岁后他就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接父母的班成为了翻砂工。

不过这种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让赵宝刚感到无趣,和许多文艺青年一样,他也想从事艺术创作。

1980年,北电开启了业余培训班,就是这为期4个月的学习,让赵宝刚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和以后的方向。

说起来这些大佬都和1989年创下收视纪录的电视剧《渴望》有关。

这部剧的后面30多集都是赵宝刚的作品。

王朔可以说是他能在导演圈立足的关键。他执导并获奖的作品《过把瘾》就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

马未都

如果说郑晓龙是毕业院校最好的大佬,那马未都就是学历最低的大佬

虽然他爸爸是第一批空军少将,但是他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因为没学历,马未都干了很长时间的工人。

不过马未都非常有文学细胞,虽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却创作出了许多爆品小说,《今夜月儿圆》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大家熟悉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都有他的参与。

不过后来的他沉迷于文物收藏,甚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

结语

如果说海岩是影响这个圈子形成的人,那王朔则是这个圈子形成的关键纽扣。

80、90年代的众多作品可以说都有这些大佬的身影,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成长。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我们将持续更新明星八卦、娱乐事件,点个“关注”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分享,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大佬   军旅   名门   实力雄厚   大院   北京   大哥   可惜   导演   说是   演员   知名   父亲   年代   电视剧   作品   电影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