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本领,鼓了腰包

原标题:日照市岚山区总以茶事劳动竞赛为切入点,持续提升茶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引题)

长了本领,鼓了腰包(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张源

阅读提示

打造职工之家、开展技能大赛、建设工友创业园和创新工作室……在日照市岚山区总工会的推动下,当地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越来越多的茶农通过工会搭建的平台习得技艺,走上致富路。

春末夏初,记者见到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日照市御园春茶业高级农艺师袁从波时,他正在茶园里查看茶叶的生长情况。记者采下几枚嫩绿的茶芽放到鼻前一嗅,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绿茶是日照的一张城市名片,更是我们当地茶农致富的‘金叶子’。”袁从波笑着说。

日照市岚山区有独特的山海交织的气候条件,加上富硒、富锌的土壤,孕育出了以“日照绿茶”为特色的岚山茶产业。目前,岚山区共有茶园16万亩,占日照市茶园面积的54.6%,茶产业年销售收入28.8亿元。

近年来,岚山区总工会立足茶产业,以开展茶事劳动竞赛和挖掘制茶技艺为切入点,持续提升茶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依托御园春、圣谷山等龙头茶企打造农民工学堂、工友创业园,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工会力量。

为茶产业工人打造“家园”

2022年11月,岚山区茶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岚山区总工会坚持“点、线、面”结合,“会、站、家”一体化推进,为茶农打造“共享之家”。以“工会+行业主管单位”方式成立的岚山区茶产业工会联合会覆盖3个乡镇、88个茶叶生产村、13家基层工会、29家企业,从源头上吸引1000多名农民工入会。

岚山区茶产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不久,就在巨峰百里绿茶长廊建设了“守望者茶馆”,这个设在大山深处的爱心驿站为户外劳作的采茶工提供喝水、热饭、给手机充电以及休息的地方。

以赛促学 以学促用

日照是世界海岸绿茶的优势产区,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绿茶生产基地。工会组织立足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开展技能竞赛,让茶产业工人的技术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岚山区总工会以农民工学堂、工友创业园等为平台,为茶农搭建起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的载体和平台,连续5年组织茶叶加工、评茶等具有茶行业特色的技能竞赛,参赛茶农达300多人次,有31名技术人员获奖,90余人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区总工会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等模式,持续在种植、加工、品质等环节提升茶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全区茶行业技能人才结构,培养出一批茶产业发展“领头雁”。

劳模引领 传承技艺

“我想多带一些徒弟,把炒茶技艺传承下去。”中国制茶大师杨现明的双手骨节比常人粗大,手掌更厚实,手心处布满了结实的老茧。炒茶时,鲜叶随着杨现明的手翻转腾挪,翠绿的茶叶逐渐在手里收缩泛香。

“炒茶是个技术活,要眼耳手并用才能炒出一锅好茶。抓、抖、搭、搨、捺、推、扣、甩、磨、压等手法都要靠勤练积累。”说起炒茶技艺,杨现明如数家珍。如今,他定期为当地茶农讲授茶叶种植、加工技术,通过“师带徒”等方式让更多茶农学到了种茶、制茶的本领。

与此同时,岚山区总工会重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动交流,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创新项目进行集体攻关。在区总工会的引导下,袁从波开办了“茶学讲堂”,培育茶农和种茶技术人才;“岚山工匠”高华峰推动茶叶加工装备设计与生产,开展授徒培训,培养科技制茶人才。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打造职工之家、开展技能大赛、建设工友创业园和创新工作室……岚山区总工会推动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茶农通过工会搭建的平台习得技艺,走上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日照市   日照   产业工人   茶农   工友   劳模   茶园   工匠   总工会   腰包   技艺   本领   绿茶   茶叶   工会   技能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