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布局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 浙商银行高质量发展路径效果凸显

今年3月份,美国硅谷银行破产,风险进而蔓延至签名银行、瑞士信贷等机构,这些机构之所以出现风险,资产配置的强周期性、顺周期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国内,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更要通过自身资产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自身穿越周期。

以扎根于浙江的浙商银行为例,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2022年提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的经营策略,致力于穿越周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这一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中国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趟出一条新路。

4月25日浙商银行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该行继续呈现面貌焕新的态势,开局良好。2023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7.80亿元,同比增长2.53%。截至2023年3月末,集团资产总额2.75万亿元,增长4.77%;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6.25亿元,同比增长9.91%。截至一季度末,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9万亿元,在2022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增加696.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7%,增速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将时间再拉长一点,截至2022年年末,浙商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实现连续6个季度稳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各项贷款增速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各项存款增速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二,2022年存款付息率在可比银行中降幅最大,内生增长动力显著增强。从这个角度看,浙商银行在经营实践中得出系统方法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具有鲜明的前瞻性、稳定性、效益性。

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助力穿越周期

浙商银行通过对42家上市银行经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经营绩效显著地与弱周期行业资产、中间业务收入、零售贷款占比相关。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压舱石”,能有效提升风资回报率、降低不良贷款率,带来了更强的抗周期能力。

何谓“弱敏感资产”,该策略的初衷如何?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表示,“是想在经济好的时候,银行经营也很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经济较差的时候,经营状况不至于很差;追求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平稳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初心,浙商银行明确要“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

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浙商银行以“1+3”作为认定标准,筛选出了“小额、分散资产”“弱敏感行业资产”“客户服务总量(CSA,Customer Service Aggregate,也称“代理投融资服务”)”三大类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

张荣森表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是为了让银行经营能经得起风险的考验,能够穿越周期、平滑周期对业绩的影响。浙商银行要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实现收入结构、客户结构的调整,大幅提升零售小微收入占比、大幅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基础客群数量、零售小微客户“积沙成山”,最终实现“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

2022年,浙商银行确定了包括新能源、食品、医药、农林牧副渔等22个弱周期行业,并加大支持力度。全年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168.83亿元,占比28.53%,较上半年提升4.1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弱敏感资产配置进度持续加快,截至一季度末,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30.96%,较2022年末显著提升2.4个百分点,实现超预期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高度评价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他认为,金融业就是经营风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脆弱性比较大的机构或经济,它们很容易在经济与金融周期发生转变的时候受到较大的冲击,这就是所谓的“在险稳定”。构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在险稳定”,对于提高单个银行的在险价值和保持整个银行体系的在险稳定具有关键作用。

“小额、分散”是“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基础支撑

通过对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三大配置的分析,我们认为尤其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小额、分散”资产,这事实上成为了“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基础支撑之一。浙商银行的小额、分散资产通过控制授信集中度来分散风险,主要在大零售板块,以零售、私行、小微客户为主,核心特征是小额分散、“轻资本”、积沙成山。这一配置方式既推动了资产配置的优化、升级,更是符合构建“更具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金融体系”总体金融发展导向,具有丰富的实践和探索价值,较好实现了合理盈利和防控风险的平衡。截至2022年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72.86亿元,较年初新增407.33亿元,增速17.2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93个百分点,不良率低于1%,是首家蝉联银保监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一级行”称号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充分肯定小额、分散资产配置的作用。他认为,采取小额、分散资产配置以及在弱经济周期行业配置资产的方式,有助于分散风险,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如浙商银行开发了“金服宝·小微”综合数字服务平台。这一平台面向政府、中小微企业、企业服务商、金融机构,打造“科技+产业+生态”相融合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截至 2022 年末,平台接入服务机构36家,上架数字化服务产品47个,服务企业用户近3万户,融资时间缩短至1-2天,申贷成功率由平均15%上升至40%,贷款利率较平均利率降低 0.22 个百分点。

再如供应链金融领域,浙商银行通过“数字化改革+场景化应用”,打造“行业化+嵌入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主流场景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末,在电气、钢铁等约30个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为1226家核心企业累计提供融资超 2200 亿元,服务产业链上下游 18247 户小微型企业,该应用获评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打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为压舱石的结构搭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为确保经营沿着路线图顺利推进,浙商银行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保障机制,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浙商路径,尤其是在小额、分散资产配置方面,浙商银行将在已有坚实基础之上,再求突破。预计到2027年,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达到50%左右,其中包括小额、分散资产在内的弱敏感资产总额达到5万亿元,较2022年实现翻番,增速将显著高于总资产增速。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把视野放得再宽广一些,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配置的策略,或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指出,近期硅谷银行风险事件是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一次大冲击,中国在其中应当有大机会。“我注意到,中国的金融业正全面复归银行,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如何在审慎的银行体系架构中,实现金融支持创新的功能,走出这条路,就是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金融发展思路。”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在谈及浙商银行经营策略时表示,浙商银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非常具有普适性意义,特别是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不仅仅是弱周期行业资产,还包括零售和中间业务,也是未来体现银行综合化竞争的特点。

通过该策略,浙商银行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风险亦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一季度,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0.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25.56%,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动能。截至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44%,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86%,比上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

在2023年,浙商银行继续坚定地走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023年是我国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的奋斗之年,也是浙商银行华丽转身之年、夯基垒业之年、进阶登高之年。”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对此信心十足,并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提升主动性、精准性、引领性,全面升级发展策略和效能,确保‘三个一流’愿景目标进级升位、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为国家、社会、客户、员工、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2023年一季度,浙商银行提质增效、开局良好。接下来,该行将继续高举金融向善旗帜,担当金融国之大者使命,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配比,穿越周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商业银行   敏感   策略   资产   经济周期   银行   小额   百分点   年末   中国   路径   分散   周期   布局   风险   效果   金融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