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岐崛起的时代,铭刻着一代又一代赛人拼搏与汗水才成就历史荣耀

“赛水麒麟现,岐山丹凤鸣。”赛岐得名从中而来。赛岐起源于唐末五代,当时只是个村落。再远点只是个荒滩上的无名小岛,是一些沿海移民的闯入,不断地开疆拓土,披荆斩棘,励精图治才有后来的崛起。到了宋、明朝的时候赛岐凭借水运便捷迅速崛起,才逐渐的兴旺发达。


赛岐港旧貌依存,旁边的小店铺还在

每一代赛岐人都是一个时代的弄潮郎,在赛江35.2公里的白马河道上纵横捭阖,使1500吨轮船乘潮进港。

翻开历史篇章看看:

咸丰元年,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发展鼎盛,沿水路集中赛岐码头,从赛岐码头直接运茶至福州口岸出洋,销往欧美市场,其影响力辐射闽浙周边各县。

民国21年(1932年)后,轮船运输兴起,航行赛岐与三都之间的轮船有“平安”号“同龙”号“利捷”号,从事货运的有“福兴”“福利”号。于是赛岐相继设立海关查验所、福海关赛岐分关、福海关支关,成为闽东水路交通枢纽。

随着轮船运输兴起,赛岐沿岸商埠逐渐的繁荣昌盛起来。在民国期间赛岐沿岸和平街有丰太威、丰太安、丰太美3个商号,经营棉布、药材、水果。继而新义兴、李康利、太春和、陆恒源、瑞康、康胜源等商号纷纷进驻。随之赛岐声名鹊起,高旭记商号、利宁轮船公司等商业贸易日趋兴旺:有京果、药材、布匹、百货、土特产杂货等商店近百家入驻,像分享一块蛋糕一样,见者有份,这些商家都成了赛岐的弄潮儿,成就了赛岐的历史。

水上航运的崛起,加上商业的繁荣昌盛,成就了赛岐“小上海”的名号。民国期间闽东港区中心移至赛岐与上海、温州、福州、基隆、香港均有通航。福康和美孚等公司在赛岐设代销办事处得水运之便、港区贸易更加兴旺发达,成为闽东地区的繁荣商埠。

旧骑楼


新骑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赛岐港区与全国大中城市港口直接通航,港口泊位、吞吐量逐年增加,成为闽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驻有省、地属二级站、盐业公司、石油公司、航运公司。1953年随着赛岐港口的兴旺发达,百年商业老街一一和平街沿江建石台阶式民船码头1座,随着商贸繁华,商贾云集,不少商家纷纷盖起东洋建筑风格的骑楼,用福安话讲便于坐店经营,既遮风挡雨,又利于长久地售卖商品,被赛岐人称为“十里长街不打伞”。

港码头

1982年,赛岐港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辟为外贸运输物资的启运点。1984年为国轮外贸物资的装卸点。1985年赛岐与香港正式通航,省属闽东轮船公司和闽东港航管理处也设在赛岐港。

1986年赛岐港有货轮64艘,载重量17883吨,商业企业647家农产品集市交易350多种,被列为全国276个城乡集市统一计点之一,两度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正因为如此,赛岐的修造船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赛岐沿江沙岩村、外塘村、长岐村等传统船坞用“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木帆船。1972年,沿海木帆船全部改装成机帆船。20世纪铁壳船替代木质帆船,赛江沿岸造船厂打造出一艘又一艘巨轮驶向大海,还承接制造外国货轮油轮,为全省船舶修造业三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中心和最大的船舶交易中心之一。

1987年,赛岐港区有码头泊位19个,其中货运泊位11个,客运泊位8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32万吨,居全省第三位。

1988年6月开始建赛江大桥,1991年8月28日建成通车,结束了闽东地区汽车靠轮渡过江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水路交通为主的历史。在高速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福安经济发展的重镇。

赛岐湿地公园

俱往矣,赛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北部新区、湿地公园在如火如荼在建设中。

夜菜市路摊交易

一代又一代的赛人传过上一代的接力棒,用拼搏精神改写历史,挥洒汗水和用智慧建设美丽家园,让赛岐小城镇在新的长征征途上闪耀暖暖之光。

站在前人的强有力的肩膀上,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唯有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才会迎头赶上。

世界在进步,每个赛人都在奋进,个个争当长征突击手,团结就是力量,一座新城必然会闪耀璀璨夺目之光。

赛岐新貌美如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和平街   骑楼   福海   福安   荣耀   商埠   泊位   兴旺发达   历史   商号   帆船   港区   水路   轮船   汗水   码头   成就   时代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