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歌开着车,一路走一路看,河南济源的特色生态旅游公路,你去过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崔峰 通讯员 崔琳静

济情太行天路,源梦黄河水乡。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是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城市。

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境内高山、大河、丘陵、平原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十里画廊”五龙口,古建林立的济渎庙,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济源旅游的美丽画卷,是中原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当下,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济源不断完善交通网络设施建设,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打响具有济源特色的旅游公路品牌,实现公路交通与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济源串联起沿线生态美景,形成内联外通的全域旅游布局,促进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打造畅安绿美舒的特色生态旅游公路

彩色路面蜿蜒向前,乔灌花草错落有致,道路两旁有山有水有古村,休闲观景两相宜。S230南太行旅游公路济源段的美丽风景,常让人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这只是济源发展公路旅游的一隅。济源示范区交通运输局以河南省旅游公路示范县创建为目标,以主动服务、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补短板、促衔接、拓功能、强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路景交融、特色鲜明、安全绿色的旅游公路网络,融合自然景观资源,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打造“黄河古都”和“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

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全域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济源旅游公路总里程500余公里,构建“一环、三纵、五联”旅游公路网,搭建以普通国省道构成的旅游公路大环线及以国省道、县乡道相串联的服务全域旅游公路网,实现全部旅游景区和旅游集散地快速顺畅通达。实施了G208、G327、S240、S306等“二升一”公路改建项目,S310沿黄公路、S308西二环至九里沟景区等“三升二”项目,新建了S230沿太行旅游公路,实现了济源A级以上景区干线公路全覆盖。

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S240济源南、G327中王两个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S307五龙口服务区已基本建成即将投用,S230南太行旅游公路沁龙峡、蟒河口和S308柿沟等服务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拟于2023年底建成投用。同时自筹资金建设了S240庙凹、S310乱石等12个停车休息区、30余处停车港湾,实施改造G208苗店、G327愚公等5个开放式道班,设立16个“铺路石”志愿服务站,游客可以在这里加油、如厕、小憩,道路通达顺畅、服务设施齐全,不仅促进了交旅深度融合,更提升了济源公路形象。

以九里沟精品旅游公路、南山森林公园精品旅游公路、王屋山旅游公路环线、沿黄精品旅游公路4条精品旅游公路示范工程为重点,积极构建内联外通的旅游公路网络,支撑济源打造“乐居乐游乐养”的旅居慢城和“花园式”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S308、S230、S310和S240等80公里及以上特色路,既可以体验革命教育的红色道路,又能感受茶文化、领略祖国秀美山川。S308西二环至九里沟景区段串联北姚革命纪念堂、“那些年小镇”、九里沟景区等,S230南太行济沁界至九里沟段连通济源市五龙口、九里沟景区,形成南太行山快速、安全、舒适的旅游通道;S310吉利界至蓼坞段串联小浪底库区黄河北岸、留庄“英雄民兵营”陈列馆、泰山庙纪念园等;S240周庄至坡头段串联小浪底、栗树乡村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济源市涉及黄河、太行两大片区,旅游公路规划里程528公里,其中:主线182公里,包括菏宝高速、济源至洛阳高速、沿太行山高速公路等,服务全市主要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板块间快速联系,承担“快进”功能;支线140公里,包括G208、G327、S230、S310、X001、X016、Y066、Y072、C399、C805等,服务景区间便捷直连以及与主线快速联系,承担“集散”功能;联络线206公里,包括S308、S309、S240、Y066、Y069等,主要服务景区与支线便捷联系,承担“慢游”功能。

济源市普通干线公路覆盖了全域主要景区,基本形成东部平原区“一刻钟”和市域“一小时”两大交通经济圈。初步构建了县道干线系统、乡道支线系统、村道脉络系统的农村公路交通格局,构建动干支衔接、设施完备、特色突出的“1+6+N”旅游公路体系,从主线、支线、联络线三级旅游公路及旅游特色路的旅游公路网,横向、纵向进行辐射。

打造“美丽农村路” 带动乡村旅游业

一条路蜿蜒向南,在喧嚣和静谧之间自由切换,与茂密的植被、民房及麦田相互映衬,让记忆深处的乡愁与诗意迷人的田园风光无痕融合,这条路就是济源评选出的5条“美丽农村路”之一的花石路。

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始终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交通强国、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末梢网络,带动“毛细血管”级别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在201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拓展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095公里,其中县道274公里,乡道677公里,村道1175公里,组道969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2022年底,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新改建农村公路174公里,高标准打造南小线、克留线、黄孤线、南太行旅游公路4条“最美乡村路”,评选大连线、卫留线、彭逢线、南宗线、花石线5条“美丽农村路”,评选思礼镇、大峪镇为2022年济源“四好农村路”示范镇。

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和通景农村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将小浪底、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小沟背、九里沟等重要旅游景区进行了有效串联。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硬化路。干线公路平均优良率达90.2%,农村公路常态化管养率达100%,路面中等路以上比例达100%。率先在全省实现城区公交全免费,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荣获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市)。

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绿化建设步伐,精心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农村景观公路,不断优化全市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本着“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草则花草”的绿化理念,通过合理地搭配乔、灌、地被植物,让绿地有绿、四季有景,着力打造“一路一风景、一线一特色”的绿化样板路,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济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旅游公交、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运游融合服务区域发展。推进开通洛阳、晋城重点地市至济源的城际公交,方便两市人民出行,带动人文、旅游、文化交流,完善长途客运站与城乡客运站之间的交通对接,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功能。加快实施济阳、济洛西高速公路,推进沿太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建设“全域旅游”对外大通道。推进卫柿线、邵吉线、南太行旅游公路、小浪底北岸公路等项目,实现“全域旅游”对内大循环。城乡一体化提高通达深度。

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王屋山景区至林山(药王隧道)建设工程,推进镇域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实施旅游交通服务区、车辆停靠站(场)建设,实现旅游交通全方位服务“功能到位”,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镇村公交,实现群众旅游便捷舒适,打通乡村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旅游专线推动资源共享。

开通市域内旅游专线,途经济渎庙、客运总站、游客集散中心、古轵生态园、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火车站等14个站点,助推文旅资源共融共享。优化配置季节性旅游线路,增设景区临时途经点,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在商业城设置临时“候车厅”,方便旅客休息等车,临时“候车厅”是专门设立的一个志愿服务站点,提供空调、热水、急救药品以及临时照看行李等服务,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体现高质量服务最大化。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济源示范区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加快推进济源市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形成内联外通的全域旅游布局,充分展示山水济源的独特魅力。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焦济运营中心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济源   济源市   太行   公路   特色   黄河   河南省   示范区   河南   景区   干线   乡村   生态旅游   农村公路   农村   交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