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封禅史话》:二十五、澶渊之胜功不没,终因天书陷囹圄

#历史开讲#二十五、澶渊之胜功不没,终因天书陷囹圄


在宋真宗封禅这件事情上,还有一个重要级人物就是寇准。真宗皇帝封禅起源于“澶渊之盟”,主要还是因为寇准这个人。他极力发动真宗皇帝封禅,而且对“天书”这一套也是讨厌透顶,但他最终还是因为“天书”,惨遭算计,深陷囹圄。

寇准生于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反对南迁。真宗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后,军心渐渐稳定,后射杀辽军先锋挞览,于是订立了“澶渊之盟”。景德二年,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三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留有《寇莱公集》。

寇准做宰相,选拔人才不讲门第,喜欢进用出身贫寒而有真才的人。御史台是专门批评朝政得失的机构,每当御史台官员有缺额时,他就让平时具有批评精神的人去担任。这样一来,他就更成为王钦若等人的眼中钉。澶渊之盟之后,王钦若等人更是嫉妒寇准,采取多种离间计,挑拨他与真宗皇帝的关系,以致真宗对寇准就冷淡起来,而且失去了信任。

当时,朝廷上有一个规定,定期分批淘汰配军。林特管理的三司,没有给这些配军补偿,就让他们滚蛋,这些配军可都是罪犯,当然不干了,发生了小规模暴动,林特下令全部将暴动配军诛杀。


寇准将这个事情上书宋真宗,说林特滥用职权按律当斩,本来寇准认为,这次林特死定了。但宋真宗非常生气,不是对林特,而是对寇准,认为他太多事,反而夸奖林特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没毛病。在王钦若一伙的攻击下,景德三年二月,寇准被免去相职,到陕州去做知州。这是寇准第4次遭贬。

宋真宗为包庇林特是有原因的。林特除了管理三司之外,还有一项秘密的差事,负责天书总运营,也就是天书伪造和推广。寇准在真宗皇帝身边11个月,摸清了林特兼职工作,要想彻底解决天书运动,不把这个小人弄下去,天书依然会泛滥,寇准找对了事,没有找对人,计划也没有得逞,反而在地方上闲了起来,这闲就是4年。


最恨天书的寇准,事情出现了转机,公元1019年,宋真宗突然接到来自寇准的报告,他的辖地发现了天书。

其实,这背后有人为编导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涉及到宋真宗、王钦若、丁谓、寇准、朱能、周怀政一干人系。

有一天,真宗皇帝接到了报告,说是寇准寇大人不相信天上能降下天书,这是谣言惑众,祸乱江山。

宋真宗听了又生气,又为难。生气的是寇准都被贬到边关了,还敢和我唱反调?为难的是寇准是干国忠良,他为自己继承皇位,立了大功,是有功之臣。别看被下放到边关,在百官之中威信还很高,是老百姓拥护和清官。虽然远离京师,他说话有分量。他不相信天书不行,得想办法叫他信,不信也得信。于是找来王钦若和丁谓密谋此事。王钦若说,“陛下,这事儿太容易了,你如此如此,这么办,叫那寇准乖乖的就范。”

寇准原来是天官之职,后升宰相,现在被贬陕州。陕州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曾有契丹的官员路过,看到当年主战的寇准,被降职镇守边关,一个个幸灾乐祸讽刺的说,“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寇丞相,如今怎么跑到边关了?在边塞沦落到这种地步?”寇准一点儿都不在乎,笑了,“你少说没有的,现在我国天下太平。我在京城无事可做,万岁才让老夫在这里当一把大锁,独当一面镇守边关。看哪个小子敢来进犯?”这个契丹官把嘴一撇,“丢官罢职还这么厉害?你是找死你!”说着匆匆的走了。

说起寇准外号叫“寇老心”,他不在乎官职大小。寇准不是不信天书吗?王钦若、丁谓施略施诡计,让天书落到你的辖区内,让你亲自处理,看你献不献?如果不把天书献给皇上,就是欺君之罪,有理由砍你脑袋。如果献上天书就等于你也相信了,从此堵住你的嘴。但是真宗知道,这老寇准有主见,不是三言两语能吓唬住哄得了的,于是派了一个得力的贴身太监周怀政去办,周怀政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朱能去做工作。

宦官朱能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寇准逼迫不得,他就请教他的主管大太监周怀政。这周怀政跟寇准还算合得来。尊重这位耿直无私的建国忠良,反对奸贼丁谓等人。而且周怀政和寇准的女婿王曙往来密切,让周怀政动员王曙去做寇准的工作,让寇准向皇上献上天书。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牵址到身家性命,寇准自然知道它的严重性。起初听了女婿的劝解,他不以为然没动,经不住他女婿三番五次的解劝,同时真宗又暗暗许诺,此事如果寇准照办会恢复他的中书侍郎这个闲差。权衡利弊,万般无柰,寇准违心地向皇上献了天书。于是真宗皇帝盛宴款待接风洗尘,并叫丁谓作陪。丁谓作陪等于羞辱寇准,寇准是有若难言窝了一肚子火。

酒过三巡真宗忽然问,“整天喝宫中美酒不免乏味啊?”太监回答,市面上好酒很少。只有一家酒馆乃唐朝的老字号。这家卖的酒非常好喝。“好,去买来,我与二位卿家同饮。”真宗转身,问寇准和丁谓,“二位爱卿可知道这唐朝酒多少钱一升啊?”寇准在边关,不知道酒的价钱,丁谓离席回答:“回禀陛下,这唐朝的酒每升三十文钱。”“丁爱卿如何知得?”“我记得杜甫说过,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处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陛下,你想,一斗酒三百个铜钱,一升酒不就是三十文吗?”“哦哦,丁爱卿果然博学多识、才气非凡啊。”听了这些寇准脸腾一下红了。丁谓洋洋得意,俗话说的好,最不能容忍的笑就是得意的笑。真宗又诗兴大发,“寇爱卿近日可有大作?不妨呈上来共同赏析。”“老朽才疏学浅,不会耍小聪明洁名誉,记不得兴代亲王的价钱,只是临行前小妾闻听圣上宴请,诚惶诚恐,送了微臣一首小诗,真是风雅,说于联听听。”“小妾略知行凶多吉少,因此她念道,更休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意思说你现在落魄了,不要贪酒了,也不要作诗了,这回进宫了,说不上脑袋都保不住了。君臣三人彼此心知肚明哈哈一笑掩饰过去,这是寇准小小的报复了皇上和丁谓一下,心里痛快好多。其实真宗心里更痛快,软硬兼施。

寇准提报的这本天书,与朱能、周怀政脱不了干系。这份天书可不是落到寇准床上,被寇准发现的,而是落在他管辖的地方,有一位叫朱能的人,他是一位巡检员,天天到偏僻的地方去巡逻,防止坏人作案,这天,他跑到官府,说在终南山深处,发现了一本天书。官府不敢怠慢,派人把天书请了回来,然后,层层报告给寇准。

说起朱能,他祖籍西安,是个街头的小混混,因为欠债跑到开封,没什么本事,为了糊口就开始装神弄鬼,还真让他蒙对了几单生意,从此在开封有了名声,这引起周怀政注意。宋真宗让朱能当天书保管员,然后当上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官,朱能开始有了地位,这也是他的后台老板周怀政起了作用。

再说说周怀政,他是宋真宗最信任的太监,让他当了太子的监护人,太子非常尊重周怀政,见了面总是亲切地叫他“周家哥哥”。周怀政本来就是一个跑腿的小太监,宋真宗曾经演了一出“天书下降”的闹剧,这封“天书”当然不能直接发到宋真宗手里,人家“神仙”把这封信发到皇宫的城门楼子上。宋真宗要让大臣来见证奇迹,总得派人去把那封信给取下来啊,当时派的就是这位周怀政。

伪造“天书”宋真宗是主角,伪造的天书要放到高高的城门楼子上,他必须找一个身边信任的人做这个事情,真宗皇帝就选定了周怀政。一方面,周怀政本来就是宋真宗的心腹,宋真宗干这制造盗版天书的事儿,是很难瞒得过身边人的;另一方面,“天书”下降后,周怀政几乎成了宋真宗的代理人,举办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没少忙活,他也成了“天书”下降后的最大得利者之一,如果不参与宋真宗制造“天书”的朝廷核心机密,他顶多是宋真宗身边的一个奴才,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上下的大红人。

宋真宗到了晚年,他的脑筋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实在是不中用了。让太子来接接班,也就是所谓的“太子监国”。但是宋真宗自己的皇后刘皇后,非常精明能干,她简直成了宋真宗的影子内阁,当时的许多朝廷政令,都是出自这个女人之手。

既然有刘皇后在这里参与朝政,那就不需要太子来当见习皇帝了,她就什么事都能自己说了算,更何况这个太子也不是她生的。周怀政本来是宋真宗身边的大红人,可是慢慢地刘皇后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把周怀政给排斥开来。另一方面,周怀政身为一个太监,还在那里大搞还贪污腐败,不知收敛,天长日久,连宋真宗也不太待见他了。周怀政一看不仅权力逐渐被刘皇后剥夺,连皇帝也开始疏远自己了,他想,自己失宠了,这事它不能传出去啊!因为后宫也是一个小社会,一旦别人知道皇帝不喜欢你了,那你在后宫里是很难混下去的。好在周怀政有点小聪明,他就悄悄地对手下的小太监说,你从皇帝住的那边过来,到了我住的地方你就大声喊,说皇帝要召见我。然后,我就跟你到皇帝住的那边去。这个小太监就学会了,然后隔三差五地就专门从皇帝那儿来,就嚷嚷着皇帝召见周公公,此时周怀政就装模作样地跟着这小太监颠儿颠儿地跑到皇帝居住的地方,然后随便找个旮旯猫起来,估摸着时间耗得差不多了,再装模作样、大摇大摆地回到自己的地方,好像刚跟皇帝一起商量了军国大事一样。他靠着这个办法,又使自己的威信在皇宫里维持了很长时间。

但是这都是小聪明,长此以往肯定不行,特别是刘皇后当政之后,周怀政发现见皇帝一面更加难了,自己在后宫政治里越来越被边缘化。所以他就想利用“太子监国”的机会,让自己重新恢复以前的幸福生活。如果太子监国成功,按照封建王朝的规定,应该由大臣来辅政。这个大臣是谁?就是当时的宰相寇准。这样一来,寇准就把握了大权。寇准一把握大权,周怀政是寇准的朋友,又是太子的监护人,这样一来他就有可能又回到宫廷权力的中心,把权力从刘皇后手中夺过来。

盘算已定,周怀政就联系刘皇后的反对派,策划太子监国的事,但是他没想到实际上刘皇后也不是吃素的,她早防着这一招呢。周怀政鼓动着寇准向皇帝上表,寇准也答应了,但他们这边的行动还没正式展开,刘皇后那边就直接把寇准的宰相职务给抹掉了。这样一来,周怀政的处境更加不妙了。自己支持的宰相寇准也被撤掉了,他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遭到惩罚,他就想谋反。他就想找后宫的侍卫,打算在皇宫起事,挟持皇帝,把皇后废掉,然后把皇后身边的那些“皇后党”大臣丁谓、钱惟演等人都杀掉,让太子做皇帝,让宋真宗退位做太上皇。

周怀政虽然算计得非常好,但他的策反工作做得很差劲。他找了三个御林军侍卫要去造反,几个人商量好了,明天就去造反,结果到了当天晚上,其中两个合伙人就跑副宰相丁谓那里告发了。丁谓可是“皇后党”的骨干,他一听爆料,连夜紧急联络刘皇后的人,做好应变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在皇宫里直接把周怀政给抓起来了,人证物证俱在,当场就把他正法了。可怜“周家哥哥”,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脑袋搬家了。

等到周怀政的案子一发,立马就有人上报皇帝说,朱能的“天书”是假的,此事应该彻查。朱能这个时候已经升官了,成了永兴军的军区司令,手中多少有点军事实力。朝廷派出使者,前往永兴军逮捕朱能。虽然当时伪造天书是周怀政让捣鼓的,朱能看到自己的后台老板周怀政脑袋已经搬家,寇准也灰溜溜地被赶出京城了,那自己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干脆反了吧。于是把前来逮捕他的朝廷特使给杀了,扯起了造反的大旗。本来朱能指望着手下的人都相信他确实是个半仙,能时不时地和老天爷沟通一下,自己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朱能根本没有什么号召力,几下子就被御林军给打垮了,他自己一看大事不好也上吊了。他死了不要紧,他手下还有十几个铁杆弟兄,这些人被抓到京城。把他这十几个兄弟“活钉令众”,就是把这些人钉在木桩上,钉三天,然后“具五刑”,五种刑罚试个遍,最后才处死。

寇准虽没被问成死罪,却再次罢相,被逐出京城。寇准遭贬,据说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准,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寇准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准饯行。另外还有个叫李迪的人对寇准罢相十分愤懑,公然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持手板击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了谓之奸邪,力诉寇准之蒙冤。寇准再次罢相后,丁谓当了宰相。丁谓为了将寇准置于死地,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寇准在乾兴元年(1022年)被放逐到边远的雷州去当司户参军,等于被发配到那里去充军。寇准到雷州后,生活艰难、气候恶劣、身体很快垮下来。第二年秋天在忧郁中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真宗   澶渊   天书   景德   契丹   雷州   京城   囹圄   边关   史话   宰相   朝廷   大臣   太监   太子   皇后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