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批又纯情,他贡献了今年最性感的演技,没有之一

距离《漫长的季节》大结局播出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剧集的热度反倒只增不减。


一时间,关于这部剧的一切好像都自带buff,


无论是经得起推敲的细节与伏笔,还是电影级别的用心与质感,都能似乘着东风一般,被送上热搜,也“炸”出了当下最“爆”的实力新星。


在影帝级主角范伟、秦昊的双重光辉下,他依旧抗打,妥妥地靠演技吸引了一众“自来水”。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丑帅丑帅,不说一句话就俘获全网少女心的“哑巴新郎”——


蒋奇明



如果只看一眼,很难有人一下子get到蒋奇明的“帅”,


“丑帅”是一种对“非标准美男”的新定义,被拿来形容蒋奇明再合适不过了。


早年在便利店做店员时,曾被星探发现邀请去做练习生,


他把此事向女友一说,还被女友开玩笑称,“你摘了口罩再给人看看。”



比起其他当红的流量小生,


蒋奇明细长的眼睛透露出一股狠劲儿,有点宽的颧骨也略显凶气,薄薄的嘴唇更是显得有几分薄情。


这种“丑”是一种不被精致五官的刻板单一评价标准束缚住的美感,带有原始野性的荷尔蒙的味道;


而这种“帅”则是他精湛演技下,对角色把握得恰如其分的力度,是你既相信了“傅卫军”,又没忘他是“蒋奇明”。



蒋奇明之所以能靠演技在《漫长的季节》中层层老戏骨中脱颖而出,一战封神,很大一个原因是“傅卫军”是个哑巴。


一句台词都没有,比起矫揉造作的台词铺陈,“傅卫军”的一切角色塑造全靠蒋奇明富有层次的动作表演与细节设计。



“傅卫军”的一出场,蒋奇明就把角色在观众心里狠狠立住了。


替姐姐出气,痛揍海哥。


眼睛直直地斜斜地看着海哥,没有什么刻意的耍狠,就是那冷眼一抬,


就足够把“傅卫军”小混混的那股又拽又酷,呵住人的杀气表现出来。



蒋奇明在拍这场出圈打戏之前其实根本没尝试过打戏,一上来还直接给自己干缺氧了。


后来他学习了拳击,才慢慢掌握了动作戏的巧劲儿。



对于表演,蒋奇明充满了思考。


单拿这份“狠”来说,蒋奇明表示,首先得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狠


他酷爱韩国电影《新世界》里的黄政民,他也对其打戏的表现有所学习与思考。


只是单纯地演出观众心中的人物的特征,那充其量是演出了一个形象;


但是真正的活生生的角色,是一个在影像世界中“生活着的人”,


蒋奇明太喜欢琢磨怎么去演活一个“人”了!


打人之前,“傅卫军”取下助听器



打完就戴上,还要凑近了听对方道歉求饶。



这个“凑近了听”就是蒋奇明深思熟虑后的“产物”。


蒋奇明对“傅卫军”有一处设计,这个助听器,结合“傅卫军”的经济情况,应该是偷来的


所以“傅卫军”需要老是去伸手扶这个大小和自己耳朵不太匹配的助听器,


凑近了听也是为了配合在使用功能上不足。



演一个没有台词的小哑巴,好多人都会开玩笑式地和蒋奇明说,


这样真好,一句台词都不用记。


殊不知,蒋奇明在手语上下的功夫可比其他人记台词来得辛苦得多。



《漫长的季节》是为数不多在有涉及手语部分的影视作品中,认认真真打手语的,


蒋奇明一遍又一遍地和手语老师学习,直到后面才慢慢琢磨出来手语的节奏与表情和动作的联系。


“傅卫军”的“真”令不少观众以为,这真是一名聋哑演员。


最终是蒋奇明的用心与剧中的其他细节共筑了现在有口皆碑的良心品质。



看过《漫长的季节》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傅卫军 性张力##傅卫军 纯爱战士#能被同时挂上热搜。


初见殷红,一见钟情在这个笨拙又不幸的男孩身上只能看出一丝丝的端倪。



再见殷红,是那份得知能够和她有所交集后,藏不住的欣喜。



每一个大爆的背后,都是无数辛苦的耕耘;


92年出生的蒋奇明,在而立之年终于等来了他的成就。



中戏毕业后的他,或许是没等来时机正好的作品,又或许是长相一直与主流审美还有些距离,


星途不顺,可能还有些保守了,一路坎坷,倒是一点也不为过。


甚至三年以前,经济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网上发帖求职。



菜市场8000块钱一个月的杀猪工他也考虑过,


可惜因为实在不会杀猪,只好作罢,


转而还做了便利店店员。



中戏毕业之后,与早早在影视圈捞金的同学不同,蒋奇明其实先是在舞台上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感,慢慢积累演技与对表演艺术的思考


蒋奇明对舞台的执念或许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蒋剑是著名的彩调演员,唱了一辈子的戏。




彩调是一种广西地方传统戏剧,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蒋奇明还曾在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中哼唱过一小段广西彩调小曲,


“危险将我全笼罩,全笼罩……感觉自己……在发光……”是爸爸根据导演给的大意,亲手填的新词。


父亲对此还十分自豪,是儿子让彩调从广西响到了北京。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剧照


后来蒋奇明也陆陆续续开始在影视作品中有所尝试,


他也十分积极地去思考舞台上与摄影机前,对于“表演艺术”的共性与个性


在蒋奇明看来,影视剧表演会“断”,被各种打断。


这个对戏剧演员来说是个考验。


所以要做的功课可能就会比在戏剧舞台上更多,要比在舞台上更加倍地去相信这个规定情境。


他说:“我觉得舞台和影视剧的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影视剧拍多了我想回到舞台上,在不同的媒介里找一点东西互相填补,彼此纠正。”



前段时间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蒋奇明第一次触电的院线影片。


在其中便承载了他长久以来对表演的热爱与思考。



影片这种伪纪录片的方式给了他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提前看到了很多素人演员的试戏片段,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有时候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反而做不到那种自然和可信,


要把《宇宙探索编辑部》演成纯粹的纪录片,不可能;


在既定拍摄风格下,按照原来习惯的「故事片演法」也不合适。



最终这个刻在观众记忆中,在荒诞怪异世界中跌跌撞撞的那日苏被他打磨出来了。


这种尝试性的平衡,是当下流量明星永远无法体悟到的。



在拍摄《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时候,片中的那日苏有一台一直举在手中的DV,


事实上,从开机他真的一直在拍,也不关机,后来有的素材还用到了片尾中。


戏里戏外中,影像的边界在那一瞬间被打破了。



小哑巴倒不是真的不会说话,只是默默地在耕耘罢了。


有人问蒋奇明,作为一个演员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他的理想莫不过是遇到些好剧本,拍够了,就退休。


*本文作者:浅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演技   杂拌   助听器   手语   表演艺术   广西   哑巴   编辑部   台词   纯情   影视剧   戏剧   漫长   观众   季节   演员   贡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