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悬疑剧,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文丨易晓阿妹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漫长的季节》,今天跳出来说一个更大的话题,那就是今年上半年密集出现的多部国产悬疑剧,让人看到了这种类型正悄然生发的一种向内进化。

国产悬疑剧的历史当然很悠久,但2017年的《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的确是某种全新的开端,播出平台的变化,加上对美剧观念的吸收,都彻底改变了国产悬疑剧的面貌。

接下来由爱奇艺「迷雾剧场」打造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多部爆款,开启了一个属于国产悬疑剧的黄金时代。我可以大胆下一个结论,在各种类型剧当中,悬疑剧是我们目前唯一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剧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刚播出的四部悬疑剧《他是谁》《平原上的摩西》《尘封十三载》《漫长的季节》,不约而同开始挖掘悬疑类型中更为深邃的一面,构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共性:回望过去,挖掘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堪回首的内心秘密。

《尘封十三载》


《他是谁》从1988年到2002年,《平原上的摩西》从1996年到2007年、《尘封十三载》从1997年到2010年、《漫长的季节》从1997年到2016年。

时间上来看,这四部剧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从20世纪跨越到21世纪,一方面跟创作者们所生活的时代有关,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大都是80后,另一方面也是90年代的剧变延宕至今,在集体意识下,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了这份时代回溯,找取当下的生存灵感。

从空间上来看,除了《平原上的摩西》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取景,其他三部剧的取景拍摄地都定在南方。《漫长的季节》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但取景地其实是在昆明。

从呈现的效果来看,也许,有时候没有办法的办法可能是最好的意外。而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主创团队们的目的都是想要还原过去的日常生活痕迹,尽可能地为观众塑造出一个关于90年代想象的真实,刻画一群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漫长的季节》


相比《白夜追凶》精巧逻辑设计的本格推理,又或是《隐秘的角落》这样的社会派推理,今年刚播出的这四部悬疑剧,都不约而同地依托于悬疑,架起了历史和个体命运的时代桥梁,力图将生活的细节缝合在悬疑的外壳下,用人物的日常状态而非强戏剧冲突的逻辑推演来推动悬疑故事的深入,转换叙事的坐标轴,营造出一种反戏剧冲突的假象。

为什么是假象?这种做法对于悬疑剧来说,既是大胆的尝试,也是最冒险的表达。因为它首先要做到在不破坏观众心理预期的同时,通过改变观众熟悉的观看视角与观看体验,来重建一种对悬疑剧的认知思维,让观众看到了在悬疑剧中往往被忽略,甚至是作为盲点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状态。

也只有做到了以上这点,才能够让观众进入到整个故事的叙事节奏中,意识到假象的背后,真正的戏剧冲突就藏在这种波澜不起的日常鸡毛蒜皮之下,越正常越绝望,是人的普通和渺小,也是现实的残酷凶横。

纵观这四部剧,《漫长的季节》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受好评。比起《平原上的摩西》在叙事层面执着地依靠纯影像的本分表达,它更为彻底地选择用日常生活的人物状态来「制造」悬疑感,而不仅仅是带动悬疑的深入。

《漫长的季节》站在了普通观众的角度做了取舍,在叙事结构上采取多线时空交错叙事,通过放大故事和人物本身的奇观效应,制造了悬疑和情绪冲击。比如,最后龚彪意外车祸的情节,导演的拍摄视角就是带着奇观式的荒诞感,用喜剧的方式去呈现了这样一个人物的尘埃落定。

而《漫长的季节》中非常典型的转场就自带放大功能的。第一集范伟饰演的王响在看到了嫌疑人的照片后,镜头先给到的是他的面部特写,通过逼真妆感和演员的面部肌肉演技,释放出了此刻人物强烈的心理情绪,随后镜头通过窗户的分割和空椅子,给到了空间上阴阳两隔的暗示。旋即,转场,画面来到了1996年的桦林钢铁厂。一套镜头下来,情绪、悬疑、细节都扑面而来。

同样是这一集,王响去世的儿子,王阳,第一次看到来问路的沈墨,两人对视。镜头定格在王阳的脸上,通过圆弧形的推移镜头,王阳的表情从兴奋阳光逐渐变为惊恐失措,周围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巨变,时空不着痕迹地跳跃到了事发当日的下雨天。

就在这个时候,淋湿的王阳坐在刚才的空椅子上,早就阴阳两隔的父子俩人此刻竟然对坐在同一空间。这样的镜头表达不仅立马就能给观众传递出强烈的情绪暗示,也瞬间通过镜头语言达成了时空转换的叙事表达,让叙事画面在日常场景与奇观场景之间有效切换。

剧中类似这样的转场镜头还有很多,王阳对着镜子洗脸的叙事转场;王响带着早已退休,开始跳拉丁舞的马队吃包子等等,这些转场往往就成为了叙事节奏和悬疑铺垫至关重要的关节点。《漫长的季节》如果按照线性叙事来看,并不复杂。甚至没有太多地方需要逻辑推理。

同样,《尘封十三载》原本的变态杀人案在悬疑刑侦剧中并不算新颖突破,在叙事结构方面采取了类似的双线并叙结构,穿插两个时代的变化和人物的成长蜕变。虽然主角是警察,胜在剧中几乎从主角到每个嫌疑人都有各自浓墨重彩的现实一笔,无论是剧本人设,还是演员表演都力求呈现出普通人在经历时代浪淘后由外到内的心理变化。

尤其是剧中陈建斌饰演的老卫,1997年是个满身匪气,狠戾铁腕,却本质懦弱的刑警;2010年后,他转眼变成随手不离儿子小时候的粉红色保温杯,炒菜做饭,背心大爷裤配老花眼镜的普通市民形象。这类警察形象,放眼整个国产悬疑剧中都算稀有。

嫌疑人们,有曾经要逃去北京,喜欢摇滚的年轻人,剪了头发,成了生意人,笑言「摇滚要愤怒,这都二十一世纪了,歌舞升平」;曾经一晚上可以「砌」一套房的氓流拆二代,靠房子改变命运,有了七八套房后,开始修身养性;叱咤风云的洗浴店大哥出狱后,刚取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就在街头被人捅死,而大哥曾经的跟班小弟成了企业巨头,同时也是扫黑除恶的对象。

主角们在排除了一个个嫌疑人的过程中,观众恰好就能在脑中不偏不倚地拼凑出一副90年代到21世纪时代变化图景。

《尘封十三载》和《漫长的季节》,前者横向牵出来一副时代众生相,后者则是从纵向上深入到了三个中年男人身上,去找寻他们各自在时代留下的痕迹。悬疑,只是外壳。

《尘封十三载》并没有着重地去刻画变态杀手的心理,以及线索推理,而是通过受害者和嫌疑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小人物的时代困境为证据链条,推动了案件的侦破。

《漫长的季节》中,悬疑部分的主角其实并不是王响,也非龚彪和马队,而是早就去世的王阳。这个角色在剧中成为幽灵一般的存在活在了故事的倒叙和插叙中,串联起了2016年和1996年的关键线索点。所以,本质上,它们都是在讲时代洪流下,被遗忘太久的普通人。

当然,这两部剧在最后的落脚点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尘封十三载》最后打破了提出来的「基因关系」的宿命延续,为悬疑故事结了尾,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漫长的季节》中,则是非常决绝地选择用王响追火车的画面结束了故事,说着「往前看,别回头」,因为他知道火车压根儿不会为他停留一秒。

《他是谁》在叙事上虽然并没有采取双线并叙的讲故事方式,但依然是以跨越了世纪的连环凶杀案作为悬疑故事的开启。虽然这部剧在故事的整体架构和情节编排上没有前面三部剧那么扎实,但它同样也试图表达一种普通人在历史时代下的普通视角。

《尘封十三载》《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他是谁》,还有去年的《胆小鬼》,其中三部剧都与东北在90年代的下岗潮有关,这种讲述年代阵痛下的东北犯罪故事在之前的国产悬疑剧中都很少见,也许未来会有更多作品可以讲述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下,东北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被遗忘的普通人,再次唤起了大家记忆,可能不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而是现在的我们更需要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摩西   转场   嫌疑人   悬疑   剧中   平原   普通人   漫长   观众   季节   镜头   水平   年代   人物   故事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