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掀起应急管理专业热潮背后,中国应急管理人才如何培养?

5月10日,在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护航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5月10日,“防灾减灾:护航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高校开办应急管理专业掀起一阵热潮。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更加引发人们对应急管理的关注。2020年3月,教育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批准设立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在20所高校增设应急管理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培养现状如何?“从2003年SARS事件开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逐步确立,高校也开始思考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但真正开始学科建设还是这两年的事情。”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朱正威教授称,中国已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性发展和独特的话语体系。下一步,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整合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以应急管理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朱正威教授在论坛发言。

我国应急管理人才三个渠道:党校、高校、市场培训机构

据朱正威介绍,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党校系统;二是高校系统;三是市场性培训机构。

党校系统中,中央党校是我国高层次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的代表。同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2个省级党校设置了应急管理教研部或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对党政干部进行应急管理业务的相关培训。

高校系统又分为三个渠道:一类是智库。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有近百家高校建立了应急管理相关的智库型研究机构,涉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财经类、管理科学等不同学科,涵盖了金融风险、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等不同研究领域。

二是在一些专业和方向上突出应急管理方向的培养特色,或者申请设置新的应急管理(类)专业的方式开展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三是设立专门学院。有些高校有了专门的应急管理学院,也有的“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建院,比如济南大学、西北大学都是这样的模式。

除了党校系统和高校系统,一些市场性的培训机构,包括民间的应急管理研究院、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志愿者队伍、民间救援队等也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的任务。

哪些高校设立应急管理专业?

朱正威称,应急管理部直属的高校共有四所,分别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此外,应急管理部和14所省部共建高校设立了应急管理专业,它们分别是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除此之外,应急管理部还和教育部联手,利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厂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目前已有包括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大学等19所高校参与。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国务院学位办也于2020年3月下发通知,授权部分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目前,获批设立“应急管理”硕博点的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所学校,均为“双一流”高校。朱正威还透露,在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也已经开始设置应急管理培养方案。

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涉及哪些学科领域?朱正威介绍,从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和国家安全学这几个学科。

建议:不同类别应急管理人才,应针对性培养

关于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应急管理人才,朱正威分享了他的几点思考。

他认为,从主体角度来看,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公共管理主体对应急人才的需求;二是企事业单位等一些市场主体对应急人才的需求;三是非政府组织这些社会主体对于应急人才的需求。他认为,高校应该对这三类主体进行针对性培养,有所分工。从业务角度来看,应急管理又分为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才,需要在学科设置、培养项目方面进一步跟进。

朱正威认为,应急管理是直面问题的实践知识、交叉融合的综合知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知识,也是一个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实践与学问。“中国已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已的创新性发展和独特的话语体系。要按照应急管理的实践及其发展做好人才培养,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整合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要以应急管理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内容。”他称。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管理人才   中国   高校   华北   专业   人才培养   党校   北京   热潮   学科   主体   体系   需求   知识   人才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