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 三亮三创︱学思践悟,新警的青春不一young

从一名社区工作者到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改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为公为民的初心。从一名懵懵懂懂的新警到业务精通的管教,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奔跑的状态。漳州监狱新民警赵本楠用实际行动,在从警之路上发光发热,让青春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把打磨技能变成工作日常

人生的路,没有一段是白走的。赵本楠大学的专业是社会工作,毕业后从事了专业对口的社区工作。因为从小有个警察梦,他报考了漳州监狱,成为一名监狱民警。

入警后,他虚心向带教师傅——他的分监区长和副指导员请教,无论是日常管理、队列动作、内务卫生,都做得一丝不苟。一年多的社区工作经历,让赵本楠学到了许多沟通的技巧与应急处置的经验,这些积累帮助他在监狱工作中快速适应与融入。在罪犯管理中,他时刻谨记师傅传授的经验:刚柔并济、外松内紧,既要守护法律的威严,又要彰显执法的温度。

监狱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花心思和时间去慢慢实践、感受。赵本楠把打磨技能变成工作日常,在摸索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赵本楠来说,个谈和团体辅导是他的强项,他在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上下了一番功夫,时刻关注重点罪犯和近期改造不顺利的罪犯的心理波动,一有时间就与罪犯开展谈心谈话。

“我无意中得知一个快刑满的罪犯,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多次提到我在个谈时劝诫和鼓励他的话,他告知家人出去以后要好好做人,再也不违法犯罪,不能辜负民警的教育,好好珍惜眼前人,能引导人弃恶向善,这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因为这种获得感和成就感,赵本楠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

把疫情防控当做磨刀硬石

都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对于新入警的年轻民警来说,转角不一定遇见爱情,但是一定遇见了疫情。赵本楠参加完初任民警培训后,就马不停蹄地加入到疫情常态化防控中。

刚结束八十多天的在训练总队的培训,他正要启程回家,却得知分监区警力不够轮换,他马上申请归队参与封闭执勤。分监区领导考虑到他已经封闭培训八十多天,未与家人团聚,询问他是否有困难,他开玩笑地说:“年轻人哪有那么多困难,扛起行李说走咱就走。”隔离期间又遇上漳州突发疫情,他没有丝毫怨言,放平心态进监执勤。

执勤过半,眼见着换防的日子就要来了,分别了几个月的家人盼着他回去团聚。可是因为集中隔离区的一位民警家有急事撤出,这就意味着要有人留下确保警力正常衔接。“中队里我最年轻,封闭执勤这么辛苦,肯定是年轻人更能扛,再说了,我封闭训练那么久,队里的同事也扛了那么久,所以我应该主动站出来,就当是把疫情防控当做磨刀石,磨一磨自己的能力,看能不能扛住事。”回忆起当时主动提出连续封闭执勤,赵本楠丝毫不提苦和累,他说的最多的是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

把为民执法当成职业理想

为了给年轻人压压担子,半年前,监区领导把他转岗为刑罚执行管教,处理罪犯的减刑、假释工作。为民执法是赵本楠当初入警的职业理想,能接触核心业务,他既高兴又担心。他清楚地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和肩上的责任,他时刻提醒自己,这份工作容不得一丝大意与疏忽,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正执法的期盼。

转岗后,师傅教导他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先把文件摸熟吃透,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有了师傅的“传经送宝”,勤奋好学又头脑灵活的小伙子很快就摸到了门道,他一头扎进了文件里,背文件,学法条,啃难点,通堵点,遇事多请教,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提升业务能力,经过半年多“伏案于书海,沉迷于卷宗”的挑灯夜战,他逐渐从一个“愣头青”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刑罚执行管教。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从社区干部到监狱民警,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是赵本楠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创造美好明天的愿景从未泯灭。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要为公为民的初心不变,成长成才的目标不变,吃苦耐劳的品质不变,就能成为一个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

(林坤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漳州   初心   警力   刑罚   社会工作   疫情   罪犯   民警   监狱   师傅   岗位   家人   年轻人   青春   主题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