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河南省委书记张玺:骨灰被移出八宝山,78年胡耀邦为他平反

1979年3月12日,原中央候补委员张玺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八宝山公墓举行,胡耀邦等领导出席仪式。告别人间20年之后,当天,薄一波,安子文等当年与张玺同在草岚子监狱服刑的难友,悉数到场向战友张玺默哀。

张玺同志终于迎来了平反时刻。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的亲自过问下,所谓的“61人叛徒集团案”最终水落石出。朗朗乾坤,天理昭昭,张玺同志的革命功绩不能被埋没!

不幸入狱

原名王常珍的张玺是河北平乡人,祖上曾经是大士绅,到了张玺父亲这里,依然维持着小康的家境。在邢台学校读书的时候,不到20岁的张玺和李克农等人交情不错。在共产党友人的影响下,张玺对马克思主义心之神往,加入了共青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的可能性骤增,张玺和无数忧国忧民的有志青年一样,积极投身于反抗日寇的斗争。参与了几次学生运动之后,张玺被国民党当局盯上了,他不幸被捕,关押在名为反省分院的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是专门关押我党人士的临时看守所,常年警卫森严。年轻的张玺虽然失去了自由,却没有失去骨气,对狱方施以的刑罚和恫吓无动于衷。过了一段时间,几个狱友带着薄一波的口讯找上了他。

原来,同期被关押在草岚子的薄一波、安子文等人秘密成立了狱中党支部。通过暗中观察和情况摸排,他们了解到了张玺的共青团员身份。重新找到组织的张玺于1936年在狱中秘密入党

张玺在草岚子度过了4年时光。期间,他的父母曾经带着真金白银来捞他出狱,当局要求他写认罪书,脱离与共产党的一切关系,被他断然拒绝。身陷囹圄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失去自由,每隔一段时间,张玺都会被提审。刑讯逼供是家常便饭,他的精神和肉体承受着双重的折磨。

这一切的磨难,都被张玺一笑置之。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却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消息泄露,敌人掌握了“狱中党支部”的情况,为了杀一儆百,打算将身为青年骨干的张玺枪毙。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随着何梅协定的签署,国民党被迫接受华北五省自治的局面,仓皇撤离京津地区,就这样,张玺等人躲过了一劫。1936年,张玺等同志在党组织的营救下离开草岚子,他被派往直鲁豫地区工作。

经过狱中险要环境的磨炼,张玺已经成长为思想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信仰坚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认识透彻,全身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中去。

英年早逝

经历了多年战争的洗礼,迎来了解放的伟大时刻。1949年6月,中央政府任命张玺为首任河南省委书记,这一年他才37岁。河南是张玺多年前战斗过的地方,时过境迁,战火硝烟已经退却,人民呼唤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他先是指挥部队在偏僻山区继续剿匪战斗,同时又在解放较晚的地区推进土地改革。社会面基本稳定之后,张玺重点关注农业生产。局势稳定了,要让老百姓吃饱饭,张玺深信,这才是硬道理。

重视细节的他,担心自己忙于琐碎事务,脱离群众,每年都会花上三四个月的时间走农村,下基层。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个惊人的飞跃。

1952年,张玺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到中央后,张玺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经常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工作,他尽量压缩吃饭和睡觉的过程。1959年,长期高强度工作的张玺因病逝世,年仅47岁。

张玺同志去世后,因为受到党内别有用心人的诬陷和诽谤,他的骨灰被迫迁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张玺的功绩,并没有被党中央遗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胡耀邦同志的指示下,张玺同志恢复名誉。他终于可以和自己昔日的战友一起,长眠八宝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宝山   国家计划委员会   河南   平乡   骨灰   党支部   省委书记   都会   功绩   狱中   公墓   当局   国民党   同志   地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