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客散去,重庆还剩下什么?

今年五一黄金周,重庆再次成功上榜国内十大旅游城市,并屡次冲上热搜。

4.30日,夜色还未降临,通向洪崖洞景区的公路上就已经没有了汽车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摩肩接踵的游客,顶着高温只为拍下亮灯那一刻的美好。

5.1日,夜色下的嘉陵江畔出现一条前所未有的灯带,那是全国慕名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们手机和照明工具发出的灯光。

5.2日,千厮门大桥上的游客数量不减,欢声笑语取代了往日汽车的轰鸣声,只有轻轨在脚下与游客们擦肩而过,留下无数美好的照片。

……

据统计,今年重庆五一假期全市过夜游客累计接待人数为143.89万人次,同比增长69.5%,恢复到2019年的108.3%。

在五一这波消费集中反弹的时间段,重庆分到了自己应有的那块蛋糕。

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73.79万人次,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51.91万人次……

各大知名网红景点再次迎来了疫情前的盛况。

而全市手机漫游共6249.82万台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8.0%。其中入渝漫游2670.63万台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5.3%。

从统计来看,今年入渝漫游前5名是:川、粤、黔、鄂、浙。

其中有两个都是沿海一线的区域,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两年疫情后,重庆的旅游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加深。


一连串的喜报背后,笔者看到的不仅是城市发展,还有第三产业转型这个更加引人深思的问题。

因为作为重庆本地人,更希望知道的是:

当游客散去,重庆还剩下什么?


01.

淄博模式与重庆模式

其实,跟重庆面临同一个问题的,还有最近在城市营销中脱颖而出的淄博。

五一期间,国内互联网众多网红都跑到了淄博打卡便宜又实惠的淄博烧烤。不仅有国内百万粉丝的大网红,甚至有专门从美国回国就为直播淄博烧烤的大V。

在成千上万的镜头下,淄博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给大家展示出了令人惊喜的一面。

除了为吃烧烤在艳阳下等待6、7个小时的游客群体,拥挤的烧烤城内还出现了许多自带多箱矿泉水的本地人。

他们不是卖矿泉水的,而是自发组织起来给游客们免费赠送矿泉水。

这种贴心又淳朴的画面,一瞬间打动了全国的网友,有人甚至称之为近十年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于是,淄博烧烤在价格实惠性价比高之外,又笼罩上了一层中国特有的集体主义人文色彩。

人们在淄博吃的是烧烤本身吗?不完全是。

在卷饼、烤肉和大葱之间,至少夹杂着被全社会关照和兜底的安全感,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以及来自陌生人的一点柔软。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时间倒回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抖音、小红书还有微信公众号把重庆捧上了神坛。赛博朋克之都的名号响彻全国。

原因无他,还有比重庆更适合拍照、拍视频的城市吗?20个匝道的立交桥、穿楼而过的列车、屋顶上的公路,任何一个要素,放在全国都是稀缺资源。赶上前所未有的短视频时代,大家都变成了视觉动物,再加上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这些有利因素都成功助推了重庆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说,要营销一个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善用营销工具,锁定目标客群、运用正面有效的推销手段、提供令公众满意的服务。这么一看,在小红书、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的刷屏和揽客对得上前两项,而后两招,重庆也没落下。

先用电影、电视剧让你满脑子都是火锅和解放碑,让游客在想起旅游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浮现重庆这俩字。等你来了,重庆又会好吃的、好玩的加上同款拍摄地打卡,一条龙服务招待上。

其他城市不是没有打卡点,但是做到重庆这么360度无死角有求必应的,还是比较少见。

这让多年来被北上广的冷漠伤害的年轻人,再次找到了“乌托邦”。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优秀的城市营销,底层逻辑就是“造梦”。巴黎和东京如此,十多年前的重庆如此,如今的淄博也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淄博是过去,重庆是现在,那么未来重庆也必然会面临两个重大问题:

1.人均消费是否提升?

2.网红,如何变长红?


02.

人均消费是否提升?

笔者五一节去了一趟成都,除了意料之内的人潮,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涨价。

尤其是住宿的涨价。

以笔者在青城山下定的民宿为例,原本200~300元一晚的标间,在五一节期间直接暴涨到了800元一晚。

而带私汤温泉的房间早在四月初就被预定一空,而且是价格直接翻倍的情况下。

在入住的两天里,笔者甚至亲眼见证了民宿内有旅客行程临时调整,加价都无法续房,只能委托民宿老板在附近安排还有空位的农家乐。

而连之前只要100元一天的农家乐,都直接涨价到了300元一天。

一方面,在游客体验上确实感觉欠佳,但客观上来说,这种涨价完全是市场供不应求的体现。

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这也就意味着,每逢这样的节假日,成都的人均消费实际上迎来了一波大涨。

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因为一直以来,成都的旅游人均消费都比重庆高出一大截。

虽然今年重庆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上涨20.1%,较2019年高出9.4%,但“五一”假期全国旅游行业消费金额排名第一的城市依旧是成都,重庆位列第二。

这一方面是因为成都城市文化的独特优势,在消费场景的搭建上更有经验,也更多元化。

另一方面,也是成都作为中国城市营销“元老”,对市场根深蒂固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也确实正在奋起直追。从将巴渝文化与蜀中文化做切割开始,重庆文旅产业布局的暗线就已经铺开了。

当川渝游变成重庆游,人均消费升级还会远吗?


03.

网红,如何变长红?

人均消费升级的另一个关键,其实成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消费场景的搭建。

重庆想要从网红变成长红,就必须要从美丽的照片里走出来,让体验不再仅限于打卡和餐饮。

游客离开之后,笔者开车路过铜元局,看着眼前渝中半岛渐渐占满视野,还是不得不感慨:重庆真的好美!

它确实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立体都市。

第一层是浩淼的嘉陵江,或黄或绿,或枯或盈,四时不同的水畔边,完全可以同时包容微醺的小酒馆,自带音响的独立音乐会,以及豪迈的烧烤摊。


第二层是复杂精致的立交桥,层叠之中闪过的车灯在头顶游曳,夜晚会很像空中的街市,它那么适配现代都市的电影场景,完全还有更多的开发空间。

第三层是此起彼伏的城市高楼,依山而建的街巷里,隐藏着很多自由探险的惊喜。

第四层是天空,是重庆特有的气候和多变的心情。

目前,我们开发到了第几层?

又利用好了第几层呢?

也许,这和想到第几层的关系更大。

一方面是打造长江和嘉凌江边,把资源利用起来。更新旅游观念,这么好资源不利用就浪费了。

另一方面是更新旅游观念。人文旅游,在营销之外,也许更多的是取决于城市基建与交通条件,但人文服务不是的。


它更多的是建立在对社会需求的思考和不断接纳新的视角上。

当网红、KOL、游客都褪去的时候,重庆还剩下的是重庆人,重庆本土的生活方式。当它代表的价值观依然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时候,也许就是重庆文旅转型成功的时候。


媒人观察:

如果说淄博烧烤的红火还不足以让人留下来,买套房产生定居的想法,那么重庆的城市影响力至少在楼市已经能间接看到一些端倪。

虽然它还不足以直接让人冲动到旅游时激情下单买房,但间接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增加旅游、餐饮、酒店,这些在过去三年受到重创的行业,让他们先回血。回血的行业会增加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就业的问题。

甚至旅游业火了,拉动摆摊的生意……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钱包的重量提升。

这样一来买得起房的人,自然就变多了。大家买房的底气,自然也更足了。

从各大楼盘的反馈来看,今年五一前的楼市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回暖迹象。这些都是信心恢复的征兆。

而五一的旅游热,明显给重庆第三产业打下了一剂强心针。也许楼市的下个高潮,已经在路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重庆   游客   淄博   立交桥   成都   矿泉水   烧烤   楼市   笔者   场景   人文   城市   全国   旅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