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体验!500年前,泸州旅游体验“官”杨升庵的“江阳八景”情

江阳八景众口传

名家落笔传世篇

宝山龙潭今犹在

不见当年临江仙


泸州,别名“江阳”,而一提起江阳,许多老一辈的泸州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勾起一些旧日的回忆,如果要再回忆得深刻些,“江阳八景”便是泸州人文底蕴的绝佳典范。

“江阳八景”曾被川南名家曾一鲁落墨纸上。

曾一鲁,来自泸县特兴乡,生于1914年,家传农耕业。毕业于泸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他开始担任小学教师。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于1938年与妻子刘志琼前往延安,为国家作出贡献,专攻美术,并在鲁迅艺术学院完成学业。

曾一鲁尤其擅长描绘马匹。他曾创作了《百骏图》和《江阳胜景图》等众多巨制,并有柯罗版彩印《曾一鲁国画选》传世。他的书画作品备受名家所赞,包括于右任、潘天寿、乔大壮以及泸州前辈学人蒋兆和、阴懋德,他们分别为这些作品撰写了题跋。

而其所著的《江阳八景》则是他罕见的作品之一。

江阳八景乃是明代才子杨升庵命名的。明代状元杨慎晚年流落泸州,并为费苔矶所绘反映泸州风物的素屏题画诗《苔矶费生画屏歌》中,明确提出以“宝山春眺、龙潭时雨、海观秋澜、方山霁雪、白塔朝霞、东岩夜月、琴台霜操、余甘晚渡”为“江阳八景”。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组诗歌《咏江阳八景送客还滇南》共八首,用精湛的笔墨逐一题咏和展示这八景的由来、价值及其艺术形象。

《宝山春眺》

宝山又名忠山,如今是西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所在地。长江和沱江静静地从泸州城下绕山而过,万瓦鳞集的城郭和两江合流的美景让人陶醉。据《永乐大典》所引《图经志》记载:“每逢春天,人们都会登山赏玩。”

杨升庵欣然为之赋诗,作为他《咏江阳八景送客还滇南》组诗的第一首,诗中写道:“宝峰端耸立,金维胜景重;栏干倚远眺,万象分明明。江山映平野,画横晚霭轻;秦树余晖里,汛楚花飞明。吟思立苍茫,孤城白首情。思量西去路,望断故园程。” 诗中用极富想象力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宝山的壮美景象,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

《龙潭时雨》

龙马潭是一个美丽的景点,这里有茂密的竹林和一汪清澈的水。池中央有一个孤立的小山丘,云雾缭绕,仿佛隐隐约约地看不清楚。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周围是红色和蓝色的建筑,也有古老的寺庙。

当地老人易润生先生曾说:“这里曾是宋朝的通诚古刹,旧时还有杨升庵先生读书的地方。”杨升庵也在他的诗《龙潭时雨》中赞美了这里的美景:“银烛高悬,映照着潭水,潭里有无数的鱼在游动,仿佛在海洋中。这里的桃花开得很美,岸边有杜若花散发出香气。当灯光闪烁,门户开放时,这里的美景更是不可错过。”这里的名字也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但不管怎样,这里都是泸州八景之一,已经有500年的历史。据《明一统志》记载,这里的名字源于唐朝时期的传说,一个落魄的仙人授予王昌遇道术,后者骑着一匹神马回家,马匹却突然变成了龙,跳入潭中,因此得名。

《海观秋澜》

杨慎曾写过一首《海观秋澜》诗:“岧峣仙观枕丹邱,汇泽秋涛似海浮。水涨金沙惊落雁,浪翻银屋浴潜虬。鱼舠晓泛枫香浦,神筏宵乘竹箭流。后夜怀君同赏处,昆池回首望牵牛。“

“海观“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泸州城墙东北角的台观,另一个是州城大江对岸的海观楼。泸州的《志》记载了海观楼在两江交汇处,水势汹涌澎湃,犹如一望无际的海洋。海观楼建于宋朝,后因战火被毁。清朝咸丰年间,黄士瀛、李世彬、邹容彦倡募重修,但在清末时期,楼被废弃,改建为亭。

杨慎所描绘的“海观秋澜”指的是馆驿嘴处的海观,而曾先生所写的“海观秋凉”则是大江南岸的海观亭。杨慎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金沙被涨水冲刷时的声响,浪花掀起的银屋,以及鱼船在枫香浦荡漾的情景。在后夜,他回忆与友人共同欣赏海观的美景,回首望向牵牛星方向。

《方山雪霁》

泸州城的西侧矗立着方山,山峰挺拔,树木茂密,云雾缭绕在峡谷之间,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森林上,让人们感到这座山的神秘与美丽。它有九十九座峰,峰峦叠嶂,高耸入云,冬春时节积雪,晴天时像玉屏一样亮晶晶。因此,它被称为九十九峰山。

在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云峰寺,相传建于唐代,是蜀南黔北最大的华严正宗禅林。历代名士杨升庵、张问陶、江国霖、刘光第、晏安澜、越熙、黄炎培、章士钊等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诗歌、书画和名篇佳作。

杨升庵在他的《方山霁雪》诗中写道:“方山有九十九奇峰,罗列如云连绵不绝。寒风吹过,松林沙沙作响;旭日初升,翠竹叮咚清脆悦耳。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享受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白塔朝霞》

白塔是一座八角重檐的砖塔,高32.4米,底部边长4米,直径达10米,耸立于泸州城中心,气势恢宏。相传南宋泸州安抚使冯楫在其诞辰日大宴群丐时,偶遇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认为这是佛祖的神力,因此修建了这座白塔以感恩佛恩。

2013年,国务院公布白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升庵在《白塔朝霞》中写道:“江城中有梵王宫,何时窣堵入碧空?铁凤影连银界外,金鸭光闪玉毫中。天空云霞缭绕,美景无限;佛家舍利闪烁着绚烂的光芒穿透塔顶。曾先生则画出了塔顶上朝霞的美丽绚烂,佛家舍利闪烁的奇特光芒。他的画将泸州人对于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岩夜月》

东岩,位于州城铅店街(澄溪口)大江对岸,绝壁千寻,倚岩建寺,飞阁流丹,气势非凡。《永乐大典》中记载:“东岩在泸州汶江之东,绍兴中开创大像,依岩不足以庇风雨。往岁有庖者祈氏,亲死庐墓,弃俗,奉香火于岩,邦人信之。不十年,重楼复阁,佛宫经藏,甲于一境。又云:悬崖峭壁高数十丈,足带江流,僧凿为岩,镌一石佛,高五丈许,夜月出,经其上,甲于一境。” 南宋嘉定中,帅守曹叔远植桃千株,建锦浪亭。废后,佛家因岩建寺,继续为一方胜景。

然而,抗战期间,日寇狂轰滥炸泸州,千百同胞罹难,城市半为焦土。此时,国民革命军第76军上校秘书、富顺萧尔诚先生奋笔疾书“还我河山”四大字镌刻岩头,激励我军民驱逐倭寇,同仇敌忾。杨慎的《东崖夜月》一诗中道出了东岩的幽静与高远:“月上东崖祗树林,江光晃漾翠微岑。仙宫涌出青铜镜,禅观镕成紫磨金。香梵恒依莲漏演,清吟直待宴钟沉。吹箫有客停舟望,去国怀乡万里心。”杨慎的诗巧妙地将这种极端对立统一成为和谐的整体,余韵悠长,令人感慨。曾先生画的,也正是这般美景。

《余甘晚渡》

余甘渡是位于沱江上的一个渡口,位于泸州朝天门北侧的小市厢(今上码头)。在历史上,这个地方因为它碧实圆脆的水质、依岸成林的景致和渡口的重要性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渡口,历史上曾经有许多重要事件发生。例如,在淳祐年间,四川制置使余玠在此列战船。同时,北宋诗人唐庚也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诗篇,描述了夕阳斜照下的渔歌和江沱燕尾的美景。清人何锡璠也在他的诗中描写了余甘渡口的多情扁舟子和日夜殷勤送客的情景。

这个地方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的目光,例如杨状元和夏继虞先生。他们的诗歌和画作都描绘了余甘渡口的美丽和历史的底蕴。这些艺术作品和历史记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余甘渡这个地方的故事和价值,也让我们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敬意。

《琴台霜操》

抚琴台,山石高耸,周围七尺,独树一帜于山腰。相传泸州乃是太师尹吉甫的故乡,在此他的儿子伯奇贤良孝顺,但被后母诬陷无法自辩,投江而亡,吉甫不知其下落。夜晚梦中,伯奇身穿青苔,带着水草,才知他已经不在人世,急忙赶到江边,只见浩浩东流的江水和船只桨声相应。吉甫痛不欲生,便拿起琴演奏《子安之操》。

杨升庵感慨万千,写下了《江阳病中秋怀》诗:“尹氏遗踪百尺台,招呼不见子归来。可怜文武为邦宪,却泥婵娟养祸胎。鸣牝掇蜂终古恨,衣苔带藻至今哀。悠悠往事嗟何及,浩浩东波去不回。”

然而,杨升庵并未将这个景点列入“江阳八景”,因为对于这个感人的故事,他并不十分信任。

而曾一鲁笔下的第八景,其实应该是“荔林书锦”,只不过,出于某种原因,他并没有画下来,而这处景致岸五峰指的是山麓,当年有座小小园林,主人李姓,园中栽种荔枝,夏令果实成熟,枝头红绿相映,树间凉风习习。

当然,如今的“江阳八景”显然和当年的大不相同了,正所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我们仍然能从这些景致的旧址上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们亦可透过历史的棱镜,体悟到当年杨升庵先生寓居泸州时的生活点滴,这是泸州特有的人文,而这些人文宝藏也见证了泸州的发展和变迁。

文 | 公子墨卿


#文旅泸州# 欢迎您

#泸州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泸州   方山   沱江   白塔   佛家   龙潭   金沙   宝山   胜景   朝霞   渡口   大江   景致   美景   年前   美丽   旅游   江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