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妨多点这样的疑思

原标题:打仗不妨多点这样的疑思

“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现在树上还剩几只?”“肯定一只都没有了。”这个脑筋急转弯大家并不陌生,而且答案大都一致。然而,有一位学生提出:猎人的枪是什么枪?会不会是无声手枪或者激光枪?5只鸟中,有没有翅膀受过伤的、或者刚孵化出的、或者被关在鸟笼的?被打死的那只鸟,有没有可能刚好挂在树枝上?如果恰巧出现了上述情况,答案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这位学生的疑思,不少人认为是吹毛求疵、多此一举。然而,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历史上,许多事件的发生、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都源自于这种好奇的、不循常规的甚至是极端思维的发问和质疑。

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有时候,你认为最不可能发生的,但它可能就发生了;你认为敌人有两种进攻路线,但他往往选择第三种。在生死对决的战场上,指挥员无疑需要高度的自信,对看准的事情就要毫不迟疑、果断推进。但要想完全驾驭战争这匹烈马,奔向胜利的坦途,还需要对战场上形形色色的情况判断多想一层、想深一些,勇于给自己的行动方案“挑刺”,防止因盲目自信而陷入作茧自缚之中。

比如,高压水龙头与作战本无关系,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却以此在“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的沙堤上,首先“冲”开了缺口。这一兵书上无凭、战史上无据的反常之举,不能不说是绝妙的创造。又如,夜间作战本来应该隐蔽行动,但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坦克,在前进中却大开车灯,齐鸣警报,使德军不知所措。这一与常识相悖的离奇战术,不能不说是大胆的标新。一名指挥员倘若把战场上本来不确定的东西说成是确定的东西,以标准答案否定其他学说,以思维定式排斥其他可能,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如今,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应用,使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未来战场,一切皆有可能。哲学家培根提醒我们:“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结束。”各级指挥员在分析判断对抗态势时,务必要有这样的疑思:我们的决心建议是否片面夸大了某种可能性?假如出现另一种可能性怎么办?有没有可能多种情况同时出现?对多种可能是否都准备得周密扎实?即使是在情况似乎很明朗,仿佛大局已定、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这样的疑虑也不可忽视:万一不是这样怎么办?会不会有节外生枝的问题发生?有没有反转的可能?历史经验表明,凡事只有一种方案,就等于没有方案;只认为自己的计划最保险,那肯定很危险。

电影《董存瑞》中有一个情节:董存瑞杀敌心切违反了战场纪律,连长批评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一个心眼儿打鬼子,有什么错?”连长反问:“你为什么不多几个心眼打鬼子!”说得他哑口无言。面对未来的强敌对手,更需要我们多长几个心眼去谋划、多想几种可能去准备,以“千方百计”迎接“千变万化”,有效应对战场上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顺利达成作战目的。

(张西成,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董存瑞   多点   指挥员   作战   连长   心眼   鬼子   坦克   树上   猎人   凡事   可能性   战争   发生   情况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