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哪儿,爱就在哪儿”丨记者手记

2019年10月,李娜(化名)缴纳了自己和儿子的“落户款”,共计6万元,以恢复自己的城关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南方周末记者 李桂/图)

从最初报题的时间开始计算,云南华宁县城关社区修订村规民约保障已婚女性权益的稿子(相关报道详见《为了城中村的女儿们》),历经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最初参与采访、写稿的实习生,在成稿发表时,也已经结束实习很长时间了。

受限于种种原因,最初的采访是通过电话完成的。2022年5月,第一轮采访基本结束后,已有的素材无法解释: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城关,云南玉溪市华宁县一个城中村?由此,时隔一年,又有了我实地探访的经历。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李娜(化名),一名因为结婚而被迫失去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女儿。

为了让孩子上学,李娜缴纳了6万元的“落户款”,而后又恢复了资格。简单听说了李娜的经历后,虽然还没见到她,但我隐约猜到,她肯定还有个弟弟。事实果真如此。

我好奇,李娜在成长过程中和弟弟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她还有没有其他感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刻。李娜非常敏感地意识到,我是想问一些男女平等的问题,她的结论是:“在我们家,我觉得还是公平的。”

事实上,在我“狭隘”的理解里,李娜讲述的故事,并不能支撑她的结论。

比如,李娜结婚时,弟弟还在上学,当时弟弟的规划是毕业以后不回家发展,这也是李娜的户口留在家里的原因之一。结果,李娜婚后没几年,弟弟改变规划要回家发展了,李娜的户口后来也因此从原本的家庭中分拆了出来。她给出的理由是:“弟弟要结婚,当时找了女朋友。我就说,为了方便办一些事情,我就跟他们的户口分开了。”

我的理解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依然“狭隘”:如果是真的公平,那为什么儿子要回家,女儿就得离家?为什么被这个家庭排除在外的,会是女儿?

秉持着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礼貌,我没有试图和李娜争论这些。

后来,在和律师林丽霞聊天的过程中,我又收获了一些和李娜经历类似的“遥远共振”。林丽霞和团队经常受邀到一些地方协助当地修订村规民约。在和村民们聊天时,他们的开场话题总是:“养儿真能防老吗?”

林丽霞说,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一例外,乡村的老人们都把财产留给了儿子,女儿只能分得很少的一部分,甚至不分。但到了老人真的需要照顾时,儿子往往是隐身的:部分老人养老依赖于儿媳的照顾,另一部分则依赖女儿。

林丽霞说,往往等到老人们真的成了动也动不了的“老老人”时,才会觉得亏欠了女儿。但此时,他们的财产早已分割完了,在家庭中也丧失了权威,已经没有了补偿女儿的能力。

李娜的经历和林丽霞的分享,不由得让我想起互联网上曾流行的一个说法:“钱在哪儿,爱在哪儿。”在某些时刻,这个说法也适用于亲子关系。

毕竟人会撒谎,会自欺欺人,实打实花出去的钱不会。

南方周末记者 李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华宁县   村规民约   城关   集体经济   云南   南方周末   手记   户口   最初   弟弟   采访   儿子   老人   女儿   成员   记者   资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